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子宫内膜癌

(一)病例1

1.病史概要

女性,55岁,绝经2年余,阴道流血半年。肿瘤标志物(-)。

2.常规超声

见图2-3-31。

3.超声造影

见图2-3-32。

4.超声造影诊断要点

(1)子宫内膜腺癌病灶明显早于子宫肌层增强,呈“快进”。

(2)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

(3)病灶增强后范围较常规超声扩大,与肌层分界不清。

(4)病灶消退慢于子宫肌层,呈“慢出”。

5.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增生超声造影时表现同正常内膜,即迟增强、均匀低增强、早消退。黏膜下肌瘤造影增强与肌层同步,有时可显示血管蒂,可见环状增强。子宫内膜息肉增强晚于子宫肌层,但早于子宫内膜,多表现为内膜内结节状低增强或等增强,强度高于周边内膜,消退晚于周边内膜,与子宫肌层同步。子宫内膜肉瘤造影多呈明显不均匀增强,部分区域呈高增强,增强后团块与肌层无明显界限。此外还要结合患者症状、体征等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图2-3-31 子宫矢状切面灰阶、彩色多普勒及血流频谱图

A.宫腔内查见稍强回声,大小3.1cm×2.0cm×3.2cm,边界尚清;B.CDFI显示宫腔稍强回声内探及丰富血流信号,UT:子宫;C.病灶内探及低阻血流频谱。

图2-3-32 子宫超声造影图像

A.注入造影剂后14s,宫腔内团块出现造影剂,先于子宫肌层;B.注入造影剂后16s,可见造影剂自后壁进入团块内;C.注入造影剂后23s,宫腔内团块呈快速高增强,与后壁分界不清,增强后可见病灶区域较之前增大,增强欠均匀;D.注入造影剂后37s,宫腔内团块晚于子宫肌层消退。

(二)病例2

1.病史概要

女性,57岁,绝经后阴道流血2个月。

2.常规超声

见图2-3-33。

3.超声造影

见图2-3-34。

4.超声造影诊断要点

(1)子宫内膜腺癌病灶明显早于子宫肌层增强,呈“快进”。

(2)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

(3)病灶增强后范围较常规超声扩大,与肌层分界不清。

(4)病灶消退慢于子宫肌层,呈“慢出”。

5.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肉瘤造影多呈明显不均匀增强,内部分区域呈高增强,增强后团块与肌层无明显界限。子宫内膜增生超声造影时表现同正常内膜,即迟增强、均匀低增强、早消退。子宫内膜息肉增强晚于子宫肌层,但早于子宫内膜增强,多表现为内膜内结节状低增强或等增强,强度高于周边内膜,消退晚于周边内膜,与子宫肌层同步。黏膜下肌瘤造影增强与肌层同步,有时可显示血管蒂,可见环状增强。此外还要结合患者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图2-3-33 子宫矢状切面灰阶、彩色多普勒及血流频谱图

A.子宫内膜增厚,内部回声不均匀;B.CDFI显示内膜内探及少许点线状血流信号;C.病灶内血流RI:0.47。

图2-3-34 子宫超声造影图像

A.注入造影剂后17s后壁及内膜早于周边肌层增强;B.注入造影剂后22s,后壁及内膜呈快速增强,增强欠均匀;C.注入造影剂后33s,达峰后内膜及部分后壁呈高增强,边界欠清;D.注入造影剂后131s,宫腔及后壁增强区域内造影剂消退慢于周边子宫肌层。 5cqsMWuzSWUXvCru3e3dczNZ1paSLRXSpORSBRAFITHFKoHkxuD3bMXjYBclJ1m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