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子宫内膜增生

(一)病例1

1.病史概要

女性,28岁,经量增多2个月。

2.常规超声

见图2-3-25。

图2-3-25 子宫矢状切面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A.子宫内膜回声略欠均匀;B.CDFI显示内膜内探及点线状血流信号。

3.超声造影

见图2-3-26。

图2-3-26 子宫内膜增生超声造影图像

A.注入造影剂后16s子宫内膜出现增强,晚于子宫肌层增强;B.注入造影剂后28s,达峰后可见子宫内膜呈较均匀低增强,未见明显异常增强区;C.注入造影剂后60s,子宫内膜消退早于子宫肌层。

4.超声造影诊断要点

(1)子宫内膜增生增强特点与正常子宫内膜相似。

(2)增强早期晚于肌层增强。

(3)增强强度低于肌层,呈较均匀分布的低增强。

(4)先于肌层消退。

5.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息肉增强晚于子宫肌层,但早于子宫内膜增强,多表现为内膜内结节状低增强或等增强,强度高于周边内膜,消退晚于周边内膜,与子宫肌层同步;子宫内膜腺癌多为病灶快速整体增强,团块边界多不清晰,伴有肌层侵犯时可见病灶范围扩大。子宫内膜肉瘤造影多呈明显不均匀增强,内部分区域呈高增强,增强后团块与肌层无明显界限。此外还要结合患者症状、体征等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二)病例2

1.病史概要

女性,23岁,月经淋漓不尽1个月。

2.常规超声

见图2-3-27。

图2-3-27 子宫矢状切面灰阶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A.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匀;B.CDFI显示内膜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

3.超声造影

见图2-3-28。

图2-3-28 子宫超声造影图像

A.注入造影剂后11s,子宫肌层逐渐出现增强;B.注入造影剂后13s,子宫内膜开始增强;C.注入造影剂后26s,达峰后可见内膜呈较均匀低增强;D.注入造影剂后115s,子宫内膜消退早于子宫肌层。

4.超声造影诊断要点

(1)子宫内膜增生增强特点与正常子宫内膜相似。

(2)增强早期晚于肌层增强。

(3)增强强度低于肌层,呈较均匀分布的低增强。

(4)先于肌层消退。

5.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息肉增强晚于子宫肌层,但早于子宫内膜增强,多表现为内膜内结节状低增强或等增强,强度高于周边内膜,消退晚于周边内膜,与子宫肌层同步;子宫内膜腺癌多为病灶快速整体增强,团块边界多不清晰,伴有肌层侵犯时可见病灶范围扩大。子宫内膜肉瘤造影多呈明显不均匀增强,内部分区域呈高增强,增强后团块与肌层无明显界限。此外还要结合患者症状、体征等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三)病例3

1.病史概要

女性,53岁,因“不规则阴道流血2个月余”入院。

2.常规超声

见图2-3-29。

图2-3-29 子宫内膜增生

A.灰阶超声图,子宫内膜显著增厚(测量键所示),呈“网格样”;B.CDFI图,内膜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

3.超声造影

见图2-3-30。

图2-3-30 子宫内膜增生

A.增强早期超声造影图,子宫内膜开始增强时间晚于子宫肌层,滋养血管首先由近肌层延伸至内膜内部;B.达峰时超声造影图,子宫内膜增强强度低于子宫肌层;C.增强晚期超声造影图,子宫内膜造影剂消退早于肌层,呈更低增强。

4.其他检查

手术病理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

5.超声造影诊断要点

(1)开始增强时间晚于子宫肌层。

(2)达峰时呈低增强,增强强度明显低于子宫肌层。

(3)晚期早于子宫肌层,呈更低增强。

6.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增生症需与子宫内膜癌相鉴别。与早期内膜癌鉴别较困难,早期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增强模式与正常子宫内膜相同,呈弥漫性增强,增强晚于肌层,达峰时呈低增强,消退时早于肌层,呈更低增强。子宫内膜呈“网格”样改变时,病理上常呈“单纯性增生”,此时呈不均匀增强,可见小囊样无增强区。中晚期内膜癌增强早于或等于子宫肌层,常有局灶性病变,呈不均匀高增强,消退早于正常内膜,同步或略晚于肌层。 qu6VcHpBN7nuxcWVq88GYfz7GWfF7+4QUuM3E89ttX6wQPD7rQalFepRXW81mOa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