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46岁,阴道不规则流血4个月余,发现腹部包块10余天,伴下腹部疼痛。
见图2-2-3。
见图2-2-4。
图2-2-3 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瘤声像图
A、B.宫体混合回声区灰阶声像图,宫体见3个混合回声区,以稍低回声为主,大小约80mm×29mm×44mm(右前壁,形状不规则,迂曲,下段外凸),50mm×37mm×36mm(底后壁,边缘欠平滑),36mm×23mm×25mm(左前壁),边界欠清;C.宫体混合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内见较丰富短条状血流信号;D.血流频谱图,测得RI:0.29~0.34;E.紧贴子宫左侧迂曲混合回声区灰阶声像图,大小约67mm×34mm×19mm,似与子宫右前壁混合回声相延续;F、G.紧贴子宫左侧混合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及血流频谱图,测得RI:0.39。
图2-2-4 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瘤超声造影
A. 19s图;B. 32s图;C. 60s图;D. 120s图
见图2-2-5。
病理描述: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伴透明变性,合并子宫腺肌瘤。
(1)造影早期病灶开始弥漫增强,较慢达峰,呈等增强或高增强,呈不均匀增强。
(2)造影中晚期周边未见环状增强,见点片状高增强,120s时可见等增强。
(3)病灶血供来源于宫体肌层,部分可见多条供血血管。
(4)超声造影增强呈快进慢出模式,与子宫肌层同步。
应与单纯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恶变相鉴别。该病例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瘤超声造影显示病灶增强呈快进慢出模式,与肌层同步,呈等增强或高增强,为不均匀增强,造影中晚期周边未见环状增强,见点片状高增强,病灶血供来源于宫体肌层,部分可见多条供血血管。单纯子宫肌瘤增强呈快进慢出模式,与肌层同步,造影中晚期周边见环状增强。单纯子宫腺肌瘤造影增强与肌层同步,与周围肌层分界不清,周边无环状高增强。而子宫肌瘤恶变造影可见增强呈快进快出模式,造影中晚期周边无环状高增强。
图2-2-5 子宫肌瘤合并腺肌瘤PET-CT图像
子宫明显不规则增大,大小约99mm×98mm×79mm(前后×左右×上下),子宫壁密度不均,见多发稍低密度结节、肿块影,大者约52mm×37mm,边界欠清,增强呈不均匀中度强化,见放射性弥散性浓聚,SUVmax约2.9,病灶间见子宫动脉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