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力资源配备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基本条件。疫情期间,隔离病房不设陪护,保洁人员短缺,护士既要负责患者的治疗护理,又要承担基础照护和病区环境卫生的清洁工作,使得间接护理时数与工作量明显增加。调整护理人力资源,建立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护理人力资源调配管理机制,对提高救治体系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新冠肺炎来势凶猛,发展迅速,救治任务艰巨。护理部对全院护理人员名单进行梳理,确定各护理层级人数,做到心中有数。充分发挥护士长、副护士长和护理骨干的作用。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及时扩招护理人员,招聘临时护士,在人员特别缺乏情况下,向卫生健康委申请护理人力资源的支持。
根据精神卫生机构收治新冠肺炎的特点,将病区调整为肇事肇祸新入院患者隔离筛查病区、非新冠肺炎患者病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病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病区和新冠肺炎康复观察病区五类,依据各病区收治患者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护理调配和排班模式。
首先明确护理人员调配原则,基本原则包括:①根据疫情发展和病区护士的数量、结构、身心负荷,动态调整护理人员;②平衡防护物资使用、人力数量、排班模式等问题,充分保障一线护理人员的休息时间,有效降低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确保质量与安全,实现护理人力使用效率最大化;③在有外援护士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精神科专科护士+综合医院外援护士+护理员相结合的模式,所有护理人员在上岗前需进行新冠肺炎相关排查的体检,并进行新冠肺炎防护知识和消毒隔离相关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合格方能上岗,非精神科护理人员(外援护士、护理员及其他人员)上岗前需进行精神科病房安全相关制度的培训;④依据新冠肺炎隔离病区的工作量,结合护士的工作负荷及身心状况,适当安排新冠肺炎隔离病区护士轮休;⑤病休、隔离结束返岗的护士,在返岗前提交返岗申请,并进行新冠肺炎相关排查的体检,经审核合格方能返岗。
明确护理人员基本调配原则后,针对肇事肇祸新入院患者隔离筛查病区加配人手。由于新入院的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症状丰富、行为紊乱,多伴有暴力冲动、消极自伤等危险行为,所以该病区既是精神科急危重症病房,同时也是新冠肺炎隔离排查的重点关口。住院患者转出频繁,导致观察病区护理工作量大、风险高,护理部为该病区配备充足人力,增加男护士比例。设置专门的视频监控岗位,从行政后勤部门抽调人员充实监控岗,协助护士一起做好病区患者的视频监控观察工作。为保障病房安全,护士排班时每班都要配备男护士,而护理员必须在护士的指导和带领下才能进入隔离区工作。
非新冠肺炎患者病区采取严格的封控管理,尽可能减少人员的流动,保障院感安全。病区护士可分成两批轮班模式,一批在病房轮岗,一批封控在酒店轮休,定期轮换,封控期间,严禁外出。
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病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病区和新冠肺炎康复观察病区均选派综合素质强、学习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强的护士长和护士成立护理团队,双人双岗值班,合理设置每班时间和轮换时间,保障护士身心健康。
此外,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梳理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和岗位标准,增设院感督导岗、监控岗、防疫物资管理岗等,并定期对各岗位履职情况进行督导,以确保护理人员防疫工作安全及患者救治安全。
培训是提高护理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重要手段。新冠肺炎传染性较强且为新发疾病,疑似或感染患者的基数庞大,一线护理人员很少来自感染科和呼吸内科,为了降低护理人员的感染风险,护理部要加强全体护理人员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培训,具体分为:①自我防护知识及技能培训,如新冠肺炎流行病学特征、传播途径、个人防护要点,手卫生、佩戴口罩、穿脱防护服规范化操作等;②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如新冠肺炎诊疗标准及护理方案,Ⅰ级、Ⅱ级、Ⅲ级防护标准及流程,穿脱防护用品流程,进出隔离区流程,环境清洁消毒措施,疑似或确诊患者使用后织物处置及院内复用器械处理转运流程,医疗废弃物管理流程和标本的采集及管理制度等;③预防性心理辅导:如调整认知、接受现实,学习应对应激、调控情绪的方法等。此外,隔离病区各班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和专科护理应急预案也应熟悉掌握。对于外援护士及护理员,除进行以上培训,还需进行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相关制度的培训。培训可以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由于隔离病房的筹建受到时间限制,因此增援的护理人员不能按常规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和考核。但为确保护理人员自身安全,重点环节的把控和监督成为确保防护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根据医院实际,增设院感护士督导岗、隔离病区监控岗、科室防疫物资管理岗。
设立院感护士督导岗是为了全面落实新冠肺炎防疫期间隔离病区的消毒隔离及传染患者的管理工作,加强科室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工作包括:①协助护士长做好本科室各项消毒隔离、传染患者的管理工作;②负责本科室护理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及新冠肺炎院感防控知识培训工作;③指导科室正确、合理使用消毒剂,落实科内院感监测,包括检查空气、环境物体表面及地面的日常清洁消毒落实情况,做好记录并留存;④定期督查各类无菌物品和防护用品的储存、使用,过期物品及时更换消毒;⑤督导做好科内医疗垃圾的分类处理工作;⑥指导科内医务人员做好手卫生及各项防护工作,每日抽查科内护士、护理员、支援护士、保洁人员佩戴外科口罩及穿脱防护服是否正确,脱防护服时是否污染了身体;⑦每日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体温监测;⑧做好对保洁人员的卫生防护管理工作,清洁操作结束后进行用具清洁、消毒及手卫生。
设立隔离病区监控岗是为了加强监控,以协助保障隔离病区安全,工作职责为:①在护士长的领导和护士的指导下,协助病区护士做好患者安全管理工作;②参加科室晨会交班,听取夜班报告,了解病区重点患者的情况;③履职尽责,团结协作,做好病区监控岗工作,熟练掌握病区监控系统,并能运用监控系统观察患者,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④熟练掌握穿脱防护服流程,熟知病房隔离分区及院感相关知识,严禁穿防护服外出,做好自身的二级防护;⑤熟练掌握保护性约束操作,协助护士完成对患者的冲动行为干预;⑥认真做好交接班,将病区重点工作环节及重点患者的情况与当班护士一起向下一班工作人员进行交接;⑦如遇处理病区应急事件和收治患者时,需协助护士完成相应工作,如协助利用监控系统观察病区内其他在院患者情况等。
设立科室防疫物资管理岗是为了全面落实新冠肺炎防疫期间医务人员防护物资的领用登记及管理工作,合理配置和分级使用防护服,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好,在满足临床工作需要的同时,做好医护人员防护,严格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涉及的防护物资防护服、口罩、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84消毒液、医用手套、含氯消毒剂、酒精等。工作职责为:①科室防疫物资管理、领用及发放、台账登记;②对科室防疫用品进行建账立目、分类存放、定量发放的管理;③定期清点统计科内防疫物资库存,核对防疫物资有效期,防止误用过期防疫物资而导致交叉感染;④防疫期间防疫物资实行日报,依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定人群个人防护指南,每日将科室防护物资使用量进行统计,并于当日下午上报防护物资管理部门;⑤每日清点科内防疫物资剩余数量,准时发放第二日防护物资,保障医务人员的正常使用。
护理人员参与紧急突发事件救治时普遍存在应激状况,影响其身心健康水平。在照护疑似、确诊患者时,即使进行适当的防范,依然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对于一线医护人员,除面对疫情暴发事件本身所出现的心理反应外,同时需面临在特殊情境下开展救治工作的压力,因此对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干预是必要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性化关怀和有效的社会支持,对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影响。了解工作上的困难,通过提供薪酬补贴、生活物资保障、调整轮休计划、树立榜样、开通医护心理咨询平台等措施维护一线护理人员的良好身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