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药事管理

突如其来的疫情给精神专科医院药事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药品品种单一,缺乏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及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药物;药物治疗模式单一,缺乏肺炎药物治疗及药学服务经验;药事管理单一,缺乏院感防控及捐赠药物管理的经验。为更好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药学部针对药品供应、药学服务及院感防控提出了具体应对方案,有效地保障了疫情期间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一、保障药品供应

1.扩充药品品种满足临床需求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及临床需求,遴选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营养支持药物,制定新冠肺炎治疗药品目录。考虑到精神专科医院封闭式管理,统一收集在院患者备用药品信息,为患者临时采购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用药;此外,收集封闭管理的一线医务人员慢病用药需求,为其提供药品。

2.完善药品储备机制保证药品供应

利用信息化系统,建立专人、专门机制对药品的进出库登记、供需情况上报、物资调配等进行统一的协调和管理,确保药品的供应保障不断、不乱,对新冠肺炎治疗目录药品进行实时监控,每日通报采购量、使用量、库存量及可用天数,低于警戒线的药品及时采购。同时,扩展药品采购渠道,积极与配送商、新冠肺炎指挥部保持联系,保障药品供应。

3.合理合规管理捐赠药品严把质量关

建立健全捐赠药品管理制度,严格管控接受、管理、使用各个环节,明确岗位职责,设置专人负责。接受捐赠时,严格验收每一批药品,专人清理并登记“捐赠药品登记表”:品名、规格、数量、批号、效期、生产日期、生产厂家,以及捐赠单位、接受日期,并作为原始资料保存,药品有效期在6个月以上。HIS设置捐赠药品子目录,每个药品前标注“捐赠”字样,库房保管根据“捐赠药品登记表”进行入库。为便于临床医务人员了解医院收到的捐赠药品,药学部整理接收的捐赠药品目录下发到临床。临床优先选择标注有“捐赠”字样的捐赠药品用于住院患者。定期盘点,保证药品有效期及账物相符。

4.惠民服务

正常期间,按规定精神科药物1次最多只能开1个月的用量,疫情期间,为了让患者少跑路、减少人群聚集,可开3个月的用量;在复工复产后,对外地有需求的患者推介网上药房,提供线上服务。

二、提供药学服务

1.用药方案

及时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结合医务人员的临床实践来筛选有效药物,对药物治疗要点进行梳理。临床药师开展各种抗疫药物治疗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评估,解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结合药品说明书、新冠肺炎相关精神症状的药物处置(专家建议)及相关文献,对药物治疗要点进行梳理,对药师、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为一线提供药物治疗方案建议,促进合理用药。

2.药物不良反应

关注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精神专科医院新冠肺炎患者多需要联合用药,应充分重视精神类药物与抗病毒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临床药师加强患者用药监护,尤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审核临床用药医嘱,发现药物相互作用问题及时干预,强化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时处置并上报。

3.精细化用药

关注特殊患者,参与药学会诊,精细化用药宣教。临床药师积极进行住院医嘱审核,参与药学会诊,重点关注特殊人群,如肝、肾功能不全者和老年人等,充分发挥循证药学的理念,谨慎推荐用药,协助医生选择适宜的药物。药学部组织药师撰写疫情相关用药科普,在药学部微信公众号上刊登,促进患者对诊疗方案的理解,配合医务人员积极治疗。

4.信息化

目前大型综合性医院都探索构建互联网+医保结算+送药上门+慢病管理的一体化服务平台,对病情稳定、非首诊、非急诊的患者在线上进行就诊,实现慢病线上续方、在线支付、药品线上配送到家、用药咨询等服务。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利用互联网手段可以在减少聚集的同时做到满足居民的寻医问药需求,提供持续的、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供应保障。精神专科医院患者多为慢病患者,药学部更应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对慢病患者的定时提醒、用药随访等工作,特别要关注同时有多重慢病的老年患者,以保障用药安全。 3MqWOkWWzI5w1kE3V+hr8hthTmS0b7o5cem14JsV+3FB+j8gn82XBDw+ORS+xeS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