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医务人员的调配与使用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务人员夜以继日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线,是做好医疗救治、控制疫情蔓延的主力军。医院需要结合工作强度和岗位特点,合理调配医务人员,充分挖掘医院内部职工潜力,科学安排诊疗班次,保持医务人员合理休息。同时,要高度重视医务人员防护工作,严格落实感染防控各项要求,进一步加大感染防控相关规章制度、标准指南的落实力度,全面落实标准预防措施,加强防护,根据诊疗操作的风险程度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国卫办医函〔2020〕75号),指导医务人员正确合理使用防护用品。

1.全院动员,统一调配

树立全院医护人员“一盘棋”意识,由指挥部、医务部、护理部门统一调配。在疫情初期,康复治疗科、临床心理科、心理测量室、特检科、司法鉴定科等医技科室及部分职能科室工作暂停,科室人员进行分类管理,优先将职能科室医生抽调至病区、门诊一线,其他医技、护理人员抽调至临床一线充实临床力量。实行轮换制度,保证医护人员的休息时间,让工作人员轮流承担不同应激水平的工作,限制承担高应激水平工作时间。实行轮休制度,为避免过度疲劳,建议工作人员在最危险的现场工作6~8小时后有较长时间休息;所有人包括带队领导也必须有休息时间;将工作人员分为2组,轮流休息,保证救援工作不间断进行。加大医用防护用品等相关物资保障,防护物资供应不足时,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

2.严格管理,加强培训

加强对出现疫情科室医护人员的管理,在疫情初期,由于防护物资严重不足及病房隔离条件受限,科室一旦发生一例确诊或疑似新冠肺炎病例,极易引起科室内疫情扩散。为有效控制疫情发展,一旦发现确诊或疑似感染医护人员便立即隔离、就诊,及时开展科室全员肺部CT、炎性指标、核酸等筛查,科室迅速改造“三区两通道”,原有医护人员就地隔离,限制人员流动,补充医护力量替补病休医护人员,加强防护物资供给及院感培训,规范工作行为,提高防护意识。指定专门部门和人员每日询问掌握医务人员暴露情况,监测是否有发热、咳嗽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以及是否存在面部和手部皮肤损伤、腹泻等其他可能导致感染的情形。对于有临床症状、有可能感染的,要立即进行病原学检测。实行无惩罚性的感染报告制度,一旦出现医务人员感染,科室立即向院感科、医务部报告,并按照要求报送新冠肺炎相关诊断信息。在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中,适当加入压力情绪管理的相关内容,让医护人员学习了解存在情绪和压力背后的心理机制,学会调节身心疲惫的方法,能够更妥善地处理自身存在的负面情绪。

3.优化人员结构,不拘一格选拔任用年轻工作人员

在非常时期选用年轻医生担任病区临时负责人,在院内选拔精神科基础知识扎实、善于处置躯体疾病、胜任医疗管理、能力突出的年轻医生,不受学历、年龄、职称等限制,有能力、有担当者上,有效发挥了年轻医生在抗击疫情中的积极作用。摸清疫情期间全院医生本底,与人力资源、健康管理小组等部门密切配合,摸清医生病休、隔离、孕产假、罹患新冠、阻隔外地等情况,建立“疫情期间全院医生信息一览表”,结合全院防控布局和科室主任意见,统一调配,高效利用全院医生力量。 DPvmIHk4DiZYxhrM++uTtqg3yBPNDts2oyhkp62RToZfbWlFDqaAwjtBWiVVD9U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