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章
人有六欲,药有七情
——中药的配伍

一说到“七情”,了解中医的朋友可能立马会联想到“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这是中医常讲的“内伤七情”,表示的是能够导致或诱发疾病的异常心理反应和精神状态,属于中医病理范畴。而在传统中药学中也有“七情”一说,它来源于古人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悉药物性能,对药物配合使用所产生的微妙复杂变化的认识。

中药“七情”始见于《神农本草经》:“药有阴阳配合……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此有进一步解释:“药有七情,独行者,单方不用辅也;相须者,同类不可离也……相使者,我之佐使也;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畏者,受彼之制也;相反者,两不相合也;相杀者,制彼之毒也。”

单行

指单用一味药物治疗某种病情单一的疾病。所谓病情单一是指病机比较单纯,比如单用一味人参治疗大出血或剧烈吐泻所致的元气虚脱,可奏大补元气、补虚固脱之功。但如果元气虚脱同时合并亡阳,为复合病机,则须联合使用他药方能发挥作用。

相须

指两种性能功效相似的药物配伍使用,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比如石膏和知母同属清热泻火药,两者配合能够显著增强这一功效。又如日常饮食中的百合和银耳,两样食材都具有滋阴润肺的作用,搭配在一起能够协同增效,适用于干咳、燥咳。

相使

指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两药合用,辅药可以提高主药的疗效。在这一关系中,两种药物在性能功效方面可能具有共性,也可能不同,比如黄芪配茯苓,黄芪补气利水,茯苓健脾渗湿,两者均味甘而有健脾之功,配合使用,以黄芪为主药,茯苓为辅药,茯苓能够增强黄芪补气利水的效果,以用治脾虚水肿。又如黄连配木香就是成药香连丸的组成,黄连清热燥湿,木香行气止痛,两者联用,以黄连为主药,木香为辅药,木香行气宽肠能够增强黄连燥湿止痢之功,以用治湿热泻痢、里急后重。

相畏

指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比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弱,故说半夏畏生姜。

相杀

指一种药物能够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比如生姜可以降低生半夏的毒性,故说生姜杀半夏。不难发现,相畏、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不同表述,本质含义并无区别。

相恶

指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比如莱菔子,即萝卜子,具有行气消积之功,与人参同用则会削弱人参补气的作用,所以传统认为人参恶莱菔子。民间一般也流行类似的观点:服用人参等补药时不宜吃萝卜。

相反

指两种药物同用能够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比如“十八反”“十九畏”中药物的配伍使用多属于相反范畴(详见中药的用药禁忌)。

以上的中药“七情”,除了单行为单味药物的使用外,其他六种情况均涉及药物与药物之间的联合使用,即配伍。故中药的配伍是指根据疾病的性质和药物的性能,有选择地将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物合理地配合应用,以满足治疗的需要。可见,配伍的形成至少需要两味药物,两两成对,因此,两味药物的组合通常称为“对药”或“药对”,它构成了最小的配伍单元。在这六种配伍关系中:①相须、相使配伍能够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在临床用药时应充分加以利用;②相畏、相杀配伍适用于有毒药物的减毒,应有意识地使用;③相恶配伍会削弱或抵消药物功效,一般临床不用;④相反配伍则因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属于用药禁忌,原则上应避免使用。

中药配伍应用是中药用药的主要形式,然而随着药味的增加,药物与药物之间的关系必然呈现复杂多元性,当群药组合以方剂的形式出现,则可以视为中药基本配伍关系的“升维”,其内在规律和特点需要更进一步的解析。

知识链接

人参恶莱菔子

“人参恶莱菔子”之说被认为始出于清代陈士铎的《本草新编》。书中未见原话,但有“萝卜子专解人参”一语,其意与“人参恶莱菔子”颇近。不过陈氏话锋一转指出此言有误:“此不知萝卜子,而并不知人参者也。人参得萝卜子,其功更神,盖人参补气,骤服气必难受……然得萝卜子以行其补中之利气,则气平而易受。”现在民间依然流行服人参忌吃萝卜的习惯,但这种认识显然是值得商榷的。临床上人参与莱菔子配伍的例子不在少数,陈士铎的消臌至神汤、消积化痞至神丹、消胀至神汤等方中就同时使用人参和莱菔子。国医大师朱良春也赞同陈氏的观点,谓人参与莱菔子同用“无非补消兼施之理”,一些医家将两者相制相成的配伍运用于治疗顽固性便秘、胃下垂、脾胃虚弱、积滞不化等病症,取得良效。研究者也试图借助现代科技手段验证“人参恶莱菔子”说法的合理与否。比如,有学者应用液质联用技术测定人参与莱菔子的配伍,发现莱菔子主要抑制人参皂苷的溶出。一项生萝卜对人参药理作用影响的研究表明,生萝卜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参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认为是人参补气而萝卜破气所致。但另一项莱菔子对人参补益作用影响的实验则显示,莱菔子无拮抗人参的抗疲劳作用。因此,无论是从临床应用还是实验探索方面而言,“人参恶莱菔子”不是绝对的,应当灵活辩证地看待这一认识。 tj8yZYJy/XI9K7Crof1Zf10f4rIIkHLfvDRNqTohZkKUGqXs2vYmJ23GIfvfGiU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