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中药的炮制

旧时国药业界有一句箴言,“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至今仍为中医药从业者奉为训诫。修合者,“修治合度”之意,最早见于宋代《太平圣惠方》:“凡合和汤药,务在精专,甄别州土,修治合度,分两不差,用得其宜,病无不愈。”“修合”一词代指中药采收、加工、配制、调剂等一系列过程,其中就包括中药的炮制。

中药的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古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单看“炮”和“炙”两个字,都与火有关,其反映了古代的制药情况,火的使用为药物加工提供了客观条件。一般来讲,按照药性和治疗要求的不同会有多种炮制方法,有些药材的炮制需要添加适宜辅料,并且注意操作技术和适宜的火候。正如前人所言:“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药材炮制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药品质量的优劣。

第一节 炮制的目的

炮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药物加工改良、去粗取精的过程,从而提高疗效,扩大应用范围,适应医疗的需要。中药炮制的目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降低或消除药物毒性或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

如附子、乌头、半夏、天南星、马钱子等生用易于中毒,炮制后能降低其毒性;常山酒炒可减轻其催吐的副作用。

2.增强药物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如延胡索醋炙可发挥止痛功效,百部蜜炙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

3.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如地黄生用(生地黄)性寒可清热凉血,制成熟地黄则性微温,长于补血;蒲黄生用功善行血消瘀,炒炭则优于止血。

4.改变药物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

如肉苁蓉的肉质茎富含汁液,春季采挖者水分较少,多半埋于沙土中,晒干,称为“甜大芸”或“淡大芸”;秋季采挖者水分较多,不易晒干,须投入盐水湖中再晒干,加工成“咸大芸”,方可避免腐烂变质。

5.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使药材纯净,利于贮藏保管

如桑螵蛸为螳螂的卵鞘,为便于贮存,常采用蒸法以杀死虫卵,防止孵化;天麻需要蒸透心,敞开低温干燥,以便杀酶保苷(防止药物贮藏过程中酶解)。

6.矫臭、矫味,以便于服用

如乳香、没药为树脂的分泌物,生用有特殊刺激性气味,醋制可起到矫臭矫味作用,亦可降低其对胃的刺激性。

7.制备新药,扩大临床用药范围

如苦杏仁、赤小豆、鲜青蒿等药加入面粉(或麦麸)混合后,经发酵制成六神曲,产生新的药物治疗作用,扩大了临床用药范围。

第二节 炮制的方法

炮制方法是经过历代逐步发展和充实起来的。参照前人的记载,根据现代实际炮制经验,炮制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5类:修制、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他制法。

一、修制

修制主要包括纯净处理、粉碎处理和切制处理3道工序。

纯净

采用挑、拣、簸、筛、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使药物清洁纯净。如拣去合欢花中的枝、叶,刷除枇杷叶、石韦叶背面的绒毛,刮去厚朴、肉桂的粗皮等。

粉碎

采用捣、碾、镑、锉等方法,使药物粉碎,以符合制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如羚羊角镑成薄片或锉成粉末,川贝母捣粉,苦杏仁、桃仁等以手工或机械敲压扁。

切制

采用切、铡等方法,将药物切制成一定规格,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溶出,并便于进行其他炮制,也利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如天麻宜切薄片,白术宜切厚片,黄芪宜切斜片,枇杷叶宜切丝,葛根宜切块,麻黄宜铡成段等。

二、水制

药材用水或液体辅料处理的方法称为水制法。其目的是使药材达到清洁、吸水变软,便于切制和制粉,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以及改变性能等要求。常用的水制法有洗、淋、泡、润、漂、浸、水飞等。

将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涤,除去上浮杂物及下沉脏物,及时捞出晒干备用。除少数易溶,或不易干燥的花、叶、果及肉类药材外,大多数药材均需淘洗。

将不宜浸泡的药材,用少量清水浇洒喷淋,使其清洁和软化。

将质地坚硬的药材,在保证其药效的原则下,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变软。

又称闷或伏。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加工时的气温、工具,用淋润、洗润、泡润、晾润、浸润、盖润、伏润、露润、包润、复润、双润等多种方法,使清水或其他液体辅料徐徐入内,在不损失或少损失药效的前提下使药材软化,便于切制饮片。如淋润荆芥、泡润槟榔、伏润天麻、盖润大黄等。

将药物置宽水或长流水中浸渍一段时间,并反复换水,以去掉腥味、盐分及毒性成分的方法。如半夏漂去毒性,海藻漂去盐分,紫河车漂去腥味等。

用清水或液体辅料(如米泔水、石灰水)较长时间浸泡药材,使之柔软又不宜过湿,便于切制。

水飞

系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水飞的目的在于此法所制粉末既细腻,又减少了研磨中粉末的飞扬损失。水飞法常用于矿物类、贝甲类药物的制粉,如飞朱砂、飞炉甘石、飞雄黄等。

三、火制

将药材直接或间接(或加入其他辅料)放置火上加热处理的方法,称为火制法。常用的火制法主要有炒(炙)、煨、煅、烘焙、燎等。

经过修制或加工切制的干燥药材,置于锅内用火加热,不断翻动至一定程度,称为炒。炒法又分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类。

清炒

根据炒的程度不同,分炒黄、炒焦、炒炭。 炒黄 是将药物炒至表面微黄或能嗅到药物固有的气味为度,如炒牛蒡子、炒紫苏子。 炒焦 是将药物炒至表面焦黄、内部淡黄为度,如焦山楂、焦白术、焦麦芽等。 炒炭 是将药物炒至外部枯黑、内部焦黄为度,即“存性”,如艾叶炭、地榆炭、炮姜炭等。

加辅料炒

根据所加辅料不同,分麸炒、土炒、米炒等,加液体辅料(蜜、酒、醋等)炒则称为 。如土炒白术可增强健脾作用,米炒斑蝥可减少药物毒性及刺激性,蜜炙百部可增强润肺止咳作用,酒炙川芎可增强活血之功等。其中加砂石、蛤粉或滑石粉炒的方法也称 ,如蛤粉烫阿胶珠、滑石粉烫刺猬皮等。

将药物用湿面或湿纸包裹,置于热火灰中,或用吸油纸与药物隔层分开进行加热的方法,称为煨法。其目的是除去药物中挥发及刺激性成分,以缓和药性,减轻不良反应,增强疗效,如煨肉豆蔻、煨木香、煨葛根等。

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药物质地松脆,易于粉碎,以充分发挥疗效。坚硬的矿物药或贝壳类药物多直接用火煅烧,以煅至红透为度,如紫石英、海蛤壳等。间接煅烧是药物置于耐火容器中密闭煅烧,至容器底部红透为度,如血余炭、棕榈炭等。

烘焙

将药材用微火加热,使之干燥的方法叫烘焙。

用炭火将药物的外刺、毛、须根烧去的方法叫燎,如金毛狗脊、升麻等。

四、水火共制

既用水又用火,或加入辅料共同处理药物的方法,称水火共制法。常用的水火共制法有蒸、煮、淬、 等。

是以水蒸气或附加成分将药物蒸熟的加工方法。分清蒸与加辅料蒸两种方法,前者如清蒸玄参、桑螵蛸,后者如酒蒸山茱萸、大黄等。

是将药物与水或辅料置锅中同煮的方法,如醋煮芫花等。

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淬后不仅易于粉碎,且辅料被其吸收,可发挥预期疗效,如醋淬自然铜、鳖甲等。

是将药物快速放入沸水中短暂焯过,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于种子类药物的去皮及肉质多汁类药物的干燥处理,如 苦杏仁、桃仁、扁豆以去皮等。

五、其他制法

其他制法主要有 制霜、发酵、发芽 等。如将皮硝纳入西瓜中渗出的结晶即西瓜霜,淡豆豉为黑大豆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麦芽、谷芽则是大麦、粟的成熟果实经发芽干燥而成。 E4fpyBcn3mKxx8OUBHEj3MrurHKT0xg9VUQzwGn4zv2MaGPkRi7MkPLq1liMkRc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