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患者:胃溃疡边缘部黏膜在各种因素的长期刺激下反复破坏并再生,最终可以由胃黏膜上皮的异型增生进展为癌变。胃溃疡癌变的发生率一般不超过5%,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一般首发于溃疡边缘,随后逐步形成癌肿浸润,包括向胃壁深层浸润及向邻近胃壁扩展,癌变只有到了晚期才侵及溃疡的基底。内镜下见溃疡边缘有环堤状隆起或基底部高于正常黏膜时应高度怀疑恶变。直径≥3cm的胃溃疡恶变可能性较大。经积极的内科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胃溃疡也可能转化为胃癌。
胃息肉是指胃黏膜表面出现的良性上皮隆起性病变。胃息肉的发生率为1%~ 3%,大多数出现在60岁以上的人群。常见的息肉病类型包括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出现率最高,占息肉病比例的75%~90%,其恶变的比例较低,为0~4%。腺瘤性息肉属于真性肿瘤,占胃息肉的10%~25%,其恶变潜能较大,腺瘤性胃息肉病患者进展为胃癌的比例高达15%~4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占慢性胃炎的10%~20%。该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由持续感染幽门螺杆菌引起,也可以由患者自体免疫攻击导致。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有胃癌家族史或来自胃癌高发区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期的胃镜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可能出现的早期胃癌,尽早治疗。
行胃部分切除术后,残留的胃亦可发生胃癌。因良性疾病行胃切除术,术后5年以上残胃出现的新发癌,或因胃癌行胃切除术,术后10年以上残胃出现新发癌统称为残胃癌。对于胃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者,应酌情监控随访,以便早期诊断。
在恶性贫血患者中,有10%的患者发生胃癌,其胃癌的发生率为正常人群的5~10倍。
(李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