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持续吸烟者相比,戒烟者随戒烟年数增加,肺癌危险性会明显下降,但由吸烟引起的肺癌效应不会完全消失。当比较戒烟者和持续吸烟者的肺癌发病情况时,必须认识到,继续吸烟者继续吸烟的时间越长,其危险性也越高。由于吸烟这一重要危险因素的效应持续时间较长,所以戒烟者的危险性不会马上下降,而是在一定时间内停留在戒烟之前已经达到的水平。该水平由戒烟前吸烟时间和吸烟频度决定。随着持续戒烟时间的积累,罹患肺癌的危险性也逐渐下降。所以,戒烟可以避免肺癌危险性进一步增加,并尽早进入肺癌风险逐渐下降时段。故而,戒烟要趁早,戒烟越早,获益越早。
如前所述,戒烟后罹患肺癌的危险性不会马上降至不吸烟水平,而戒后复吸,则会影响患癌风险的下降进程。在此我们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大家戒烟。
首先,采用一些替代的方法,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当中去,通过转移注意力来戒除烟瘾。减少聚会,少参加有吸烟的聚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减少吸烟。再就是通过体育运动锻炼的方式,使自己安定下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兴奋性,或者是愉悦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戒烟的作用。另外,加强戒烟的意识,将戒烟作为自己的目标,主动地积极参与戒烟活动,对于戒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就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自我戒烟方法。
肺癌的风险随着吸烟种类、吸烟量、吸烟时间,以及香烟中焦油含量的不同而变化。然而,即使停止吸烟,肺癌的风险仍然会持续,不会随着戒烟一下子降至非吸烟者水平。在上海市区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男性现吸烟者肺癌的相对危险度为3.9,戒烟5~9年者相对危险度为3.1,戒烟10年及以上者则为1.1,非常接近非吸烟者。英国的研究揭示:不论在30岁或50岁时戒烟,戒烟者的肺癌危险性仍高于非吸烟者,但均显著低于继续吸烟者,尤其是30岁之前就开始戒烟的吸烟者。
高温下用食用油炒、煎、炸食物是中国和世界上华人中常见的烹调方法。但不幸的是,在被食用油烟污染的空气中能够检测出致癌物质。虽然吸烟被认为是肺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但在非吸烟的中国妇女中罹患肺癌者也不少见,这是否与暴露在烹调时产生的油烟中有关?在上海市区进行的全人群肺癌病例对照研究中,首次发现不吸烟女性肺癌与烹调有关。女性肺癌危险性随每周炒、煎、炸食物次数增多而上升。以平时常用豆油者为对照,常用菜油者肺癌的相对危险度为1.4。眼受油烟刺激频度愈高,肺癌相对危险度也愈高。经调整通风状况变量,烹饪时厨房内烟雾程度、食用油种类、煎炒频度均与肺癌危险性有独立的效应关系。甘肃陇东地区的研究显示,肺癌危险性随每月炒菜次数增加而升高,还随开始烹饪年龄提前、每日烹饪餐数增加以及烹饪年限增加而上升。香港的研究也报道了类似的结果,同时发现烹饪与肺腺癌、非腺癌均有联系,但与肺腺癌的关联性更强。
房屋装修最好选用质量有保证的健康环保材料。装修好后要经常开窗通风,房子最好要有半年以上的空置期,这样可以有效地挥发有害物质,减少室内有害气体含量。现在也有专门去除甲醛等污染气体的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同时,可以在家里多放置一些绿萝、芦荟等绿植,使用活性炭、空气净化器等帮助净化空气。
肺癌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的研究只是发现了肺癌众多危险因素的一部分,尚不明确其全部病因,也无法明确一位特定患者的患病原因。所谓危险因素,只是说这些因素会增加患肺癌的风险,并不代表具备这些因素的个体一定会患肺癌。同理,不具备这些常见的危险因素也并不意味着能够摆脱罹患肺癌的风险。
同其他肿瘤一样,肺癌的预防也应采取三级预防。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是在肿瘤未发生时针对病因采取的措施,减少危险因素暴露,如控制吸烟,加强职业防护、预防职业性肺癌,减少空气污染等。二级预防为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治疗。筛查和早期诊断常用的方法包括:胸部影像学检查、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三级预防主要针对肺癌患者,采取各种医疗手段防止病情恶化、复发、转移及二次原发癌,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王迅 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