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在某些程度上可以作为肿瘤筛查的辅助,还可以用于疗效评估以及复发监测等。
研究表明,肺癌患者中约85%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不同的病理类型对应的肿瘤标志物也不尽相同。目前临床常见的肺癌肿瘤标志物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癌相关抗原(SCC)、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以及癌胚抗原(CEA)、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
NSE是一种酸性蛋白酶,多来自神经内分泌组织的肿瘤以及小细胞肺癌。当患者组织或者血清中检测到其水平增高时,我们可以在缺乏组织学证据的情况下,使用此指标帮助诊断。SCC主要由中性和酸性两种组分组成,其中酸性成分仅见于恶性细胞。当诊断为肺鳞癌时,它的阳性率约为60%。我们通过这一特性,可将其应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细胞角蛋白广泛生长在正常组织的表层,当发生上皮细胞恶性肿瘤时,大量的角蛋白片段就会释放并且进入血液,这个时候血液中的CYFRA21-1就会升高。ProGRP是一种可以促进胃消化的物质,多分布在胃肠道和呼吸道等部位。很多疾病均可以导致它的水平升高,当NSE和ProGRP联合检测时可以提高对小细胞肺癌诊断的准确度。在肺癌患者中,血清CEA水平在大细胞肺癌和肺腺癌中升高最明显,且其敏感性较高。另外,某些肿瘤标志物指标可以用于肺癌患者的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对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例如,如果CEA在腺癌的根治性治疗(例如手术)后较前明显升高,提示存在复发的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
肿瘤标志物和肿瘤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肿瘤标志物升高,也不一定提示就是肺癌。确诊肿瘤的金标准是组织病理学和/或细胞学诊断。这些标志物既可能来源于肿瘤细胞,也可能来源于正常细胞。只有当水平超出正常值范围很多倍的时候,我们才要警惕是否有肿瘤的存在。例如,CEA通常在妊娠前6个月内含量增高,分娩后血清中含量已很低。肺癌、结肠癌、直肠癌、胰腺癌等均可观察到它的增高,并且在多种良性疾病(如肝硬化、肺炎、肺结核、肾衰竭、胃肠道疾病等)中也可见升高。
检测肿瘤标志物的作用在于:
如影像学可疑肺癌,若肿瘤标志物明显增高,提示患肿瘤的可能性大。
若治疗过程中,肿瘤标志物明显降低或达到正常,提示治疗有效;反之,可能提示疗效不佳。
如肺癌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及可测病灶均完全消失,此后在定期复查中应包括检测肿瘤标志物,若肿瘤标志物呈进行性升高,常提示肿瘤可能复发或转移,应做进一步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