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念珠菌为条件致病菌,在全身及阴道局部免疫能力下降,尤其是局部细胞免疫力下降,念珠菌大量繁殖,并转变为菌丝相时,才引发阴道炎症状。已发现与其发病相关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雌、孕激素可影响阴道pH,还能影响念珠菌的寄居、发芽、蛋白酶、菌落转换而导致发病。
雌激素水平上升为阴道局部念珠菌生长提供了高浓度糖原,念珠菌阴道上皮细胞结合受体基因表达增加,从而促进菌体与黏膜的黏附,使念珠菌的致病性增强。这一过程与雌激素促进HWP1基因的表达有关。菌丝壁蛋白1(hyphal wall protein 1,Hwp1)是一个具有显著的抗原和菌丝特异性的菌丝壁蛋白,是一种重要的发育调节黏附素。Hwpl可能作为重要的黏附因子以及菌丝形成因子,介导了致病菌株菌丝形成以及对阴道上皮细胞的黏附、嵌入过程;该因子在VVC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能引发白念珠菌感染,与雌二醇能诱导白念珠菌的CDR1、CDR2的基因调控有关。Cdr1p能特异性引起白念珠菌对磺胺类耐药,而Cdr2p能特异性引起白念珠菌对甲紫耐药;Cdr1p和Cdr2p都具有药物外排泵作用,如唑酮类抗真菌药等。有报道,使用口服避孕药时间>1年的妇女比不吃或吃药不到1年的妇女患VVC更常见。近来发现,口服避孕药与RVVC有关,口服避孕药组真菌培养阳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孕激素可降低阴道和子宫颈上皮的成熟指数、角化指数、嗜伊红细胞指数,减少阴道内乳杆菌的数量和清洁度,减少子宫颈黏液的分泌量。黄体酮降低了白念珠菌菌株形成生物膜的能力,进而促进白念珠菌定居和侵入重建的人阴道上皮;BCR1和HWP1是白念珠菌重要的毒力决定因子,黄体酮能降低BCR1和HWP1的表达。月经前后易复发VVC,除了月经期乳杆菌生长也是周期性形成阴道菌群的不稳定外,还有可能是由于排卵后黄体发育不健全或卵泡发育缺陷导致黄体功能不足或过早退化,使黄体期孕激素分泌不足,而诱发VVC。孕激素的作用往往需要雌激素的先驱作用或协同作用。
健康女性阴道分泌物中可分离到20多种微生物。其中最重要的是乳杆菌,分离率达50%~80%,在阴道自净中起主要作用。乳杆菌通过糖酵解功能会引起乳酸大量积聚,使阴道处于酸性微环境中,从而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另外,乳酸分子自身也是一种抗微生物成分,具有保护宿主的作用。
在正常育龄女性,阴道微生物群落乳杆菌占绝对优势,并形成阴道pH<4.5的环境。而在RVVC患者中,研究显示,阴道群落特性无法形成集中的共性,既有乳杆菌优势的群落(55.56%),又有23.02%类似细菌性阴道病的群落(即乳杆菌失去优势,阴道加特纳菌/普雷沃菌居优势)存在,还有17.46%的群落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占优势,另3.97%为其他细菌占据群落优势。乳杆菌广泛且大量存在于正常妇女阴道内,形成优势种群,而局部乳杆菌的大量聚集且彼此功能相近,形成一种功能性冗余,这对于维持阴道整个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宿主念珠菌入侵和过度生长起到有益的生物缓冲作用。
经常应用抗菌药(全身或阴道放置)和反复阴道冲洗,导致正常菌群失调,是RVVC发生的重要因素。抗生素的滥用可以破坏阴道正常菌群,尤其是破坏乳杆菌提供的保护屏障,使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失调,也使念珠菌更容易侵入和繁殖。抗生素使用的时间越长,患VVC的机会就越多。有报道显示,使用抗生素的人群较未使用者患VVC的概率高2倍,当使用广谱抗生素10~14天以后,则患VVC的机会提高3倍。
高血糖可使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增加,同时糖尿病患者存在上皮细胞功能的多种缺陷,对念珠菌感染的防御功能下降。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增高,导致阴道局部糖原含量也增高,酸度增强(pH降低),而pH降低有促进白念珠菌繁殖的作用,因而为念珠菌生长提供营养和有利内环境,增加了念珠菌在阴道定植的机会。糖尿病患者除糖代谢异常外,雌激素水平比正常人高,使阴道上皮细胞内糖原增多,阴道酸度增加。加之糖尿病患者白细胞趋化活动和吞噬功能减弱,使阴道内寄生的念珠菌得以迅速生长繁殖而引起感染。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可对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产生抑制,使念珠菌的繁殖和黏附力增强,导致机体发病。
研究发现,RVVC患者较正常对照组有更多负面情绪,如压抑、沮丧、对生活不满、自我评价低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其自身免疫功能。通过心理测试发现,患RVVC的妇女常缺乏自尊,更易心情抑郁,对生活不满意,压力感较重。同时,RVVC也困扰着她们的情感和性生活。另有研究发现,感染白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的患者通常好忧郁、爱抱怨,而感染光滑念珠菌的患者则很少有这些问题。已有研究从多方面证明心理因素与RVVC的发病密切相关,期待已久的心理治疗随之起步。
患者个人的卫生状况不佳、穿不透气的紧身内衣、卫生巾使用不当等,均会引起VVC的发生。穿化纤内裤和尼龙袜,也是导致VVC的一个原因,因化纤内裤透气性差,使外阴温度及湿度均增高,念珠菌在适宜环意中生长速度增快。月经期使用干爽网面卫生巾的妇女患VVC的概率最高,其次是棉质卫生巾。由于干爽网面卫生巾的面是用胶质物质做成的,透气性和吸水性都比棉质卫生巾差,容易使会阴局部的温度及湿度增加,因此念珠菌得以繁殖而引起感染。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与性生活有密切关系。当女性患病后,在男方的生殖器、口腔、肠道内可能隐藏着此种致病菌,但多无症状,致使病菌得以长期潜伏,性交后,可进入女性生殖器,引起VVC。另外,一些不良的性行为,如口交、肛交等,成为复发的重要根源。丈夫没有同时接受治疗,也可通过性生活再次传染给妻子,引起复发。
外阴阴道存在基础性疾病如湿疹、扁平苔藓,以及在含氯消毒剂处理过的泳池中游泳等,均可增加患病率。过去医学文献报道,RVVC常是艾滋病患者的首发症状,故被列为艾滋病相关疾病。有人研究了RVVC患者对吸入过敏原和白念珠菌皮肤试验的阳性率以及有过敏疾患家族史的发生率,统计学数据说明长期患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对念珠菌有特异反应性。
(荆方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