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有较高的阴道内定植率,并且不同年龄段和人群的定植率有所不同。国外研究发现,近20年来非妊娠的正常人群外阴阴道念珠菌定植率基本稳定在10%~22%。
我国近20年的相关文献报道,正常人群阴道念珠菌定植率在9.67%~40%,但根据文献研究发现阴道念珠菌定植率有下降趋势。1997年,吴绍熙报道非孕育龄无症状女性生殖道带菌率为25%~40%;2005年,吴绍熙报道健康妇女阴道念珠菌定植率为20%左右,这与2005年王端礼报道的健康非孕女性阴道念珠菌定植率为20%~30%相近;2008年,我国有学者报道健康非孕女性阴道念珠菌定植率约为10%;2019年,广州地区无症状育龄女性阴道念珠菌定植率的研究发现,阴道念珠菌定植率仅为9.67%。对比数据,我们发现阴道念珠菌定植率较前下降,我们认为主要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受教育程度和个人卫生意识提高,她们在外阴阴道卫生防护能力方面的增强,不利于念珠菌定植。
我国正常人群阴道念珠菌定植菌种以白念珠菌为主。2005年,吴绍熙报道健康妇女阴道念珠菌以白念珠菌占80%~90%;2007年,贾玉玺在其关于糖尿病患者阴道念珠菌定植及流行状况课题研究中报道,由150名23~64岁健康体检者构成的对照组中,正常人群阴道念珠菌定植菌以白念珠菌为主,光滑念珠菌次之;2012年,曾俊报道,正常人群阴道分泌物培养菌株29株,其中白念珠菌13株(44.8%)、光滑念珠菌13株(44.8%)、热带念珠菌株1株(3.4%)、近平滑念珠菌株2珠(6.9%),指出白念珠菌仍为主要致病菌,但非白念珠菌比例有所增高;2019年,刘婵柯报道广州地区无症状育龄女性阴道念珠菌定植菌种以白念珠菌为主,占53.3%。
国外研究亦发现外阴阴道优势定植菌仍为白念珠菌,报道正常人群中阴道念珠菌定植菌种47%为白念珠菌,26%为克柔念珠菌,21%为光滑念珠菌,15%为热带念珠菌。
目前研究普遍认识到性行为、年龄、避孕方式、妊娠、VVC病史是影响外阴阴道念珠菌定植的主要因素。
性行为是影响阴道念珠菌定植的重要因素之一,性活跃人群定植率较高(可达24%)。目前推测主要包括以下因素:①精液(pH 7~8.5)可以瞬时增加阴道内pH,破坏阴道内微生态平衡;②存在于精液中的含氮化合物,即白蛋白、氨基酸和N-乙酰葡糖胺(GlcNAc),对菌丝有直接诱导作用;③不排除女性肛周、男性龟头包皮等部位念珠菌被带到阴道,而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使外阴阴道不能抵抗外来念珠菌的侵入。
年龄是正常人群的独立危险因素,青春期前念珠菌定植和感染是罕见的,健康青年阴道念珠菌相对高、定植率可达22%,绝经后定植率则随之下降。
关于既往罹患阴道念珠菌病与无症状念珠菌定植相关性的一项观察性研究报道:1年前罹患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已治愈的18~50岁无症状女性,其阴道念珠菌定植率为37%,经过统计分析(P=0.03),既往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病史为阴道念珠菌定植率的3个危险因素之一,具有统计学意义。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发病率约5%~10%,因其在临床上的高发病率和危害性,阴道念珠菌来源于哪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相关文献支持阴道念珠菌定植是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复燃的基础,这说明RVVC与阴道念珠菌定植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避孕方式对阴道念珠菌定植有一定影响。Donders报道,口服激素和非激素宫内节育器使用者都有增加念珠菌阴道定植的倾向,可能原因是这两种避孕方式通过增加营养素的可用性或雌激素刺激来促进酵母黏附和生长。皮下植入避孕器的女性阴道萎缩率增加,但相对于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节育系统(LNG-IUS)和带铜宫内节育器,念珠菌携带率较低。样本量为1004名、14~80岁无症状妇女的研究表明,使用IUD(宫内节育器)的妇女的白念珠菌感染率显著高于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13%对6.8%,P=0.03),某种程度上说明了IUD有利于念珠菌的定植和繁殖。
近年关于阴道微生态的研究成为女性下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热门,阴道微生态的破坏是引起下生殖道感染的重要因素,乳杆菌是阴道微生物的主要部分,通过多种机制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而抵抗感染。大量定植于阴道的乳杆菌处于竞争优势,利用阴道上皮细胞中的糖原,减少其他菌群的碳源供应,通过竞争营养物而干扰一些厌氧菌如白念珠菌的生长,在维护阴道微生态稳定上起到重要作用。文献报道,乳杆菌可以竞争营养素或相同的黏附位点,通过类似短链脂肪酸(SCFA)的发酵产物产生代谢,包括乳酸、乙酸、丙酸或丁酸,从而产生低pH环境来限制白念珠菌成丝,进而抑制念珠菌入侵。
妊娠是影响阴道念珠菌定植的主要因素之一。女性具有明显的生理变化,不同时期(青春期、非青春期、妊娠期、围绝经期、绝经期)其机体激素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变动,这对阴道内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是妊娠期,雌孕激素水平的升高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的定植影响较大。
Aguin研究发现,孕期女性阴道内念珠菌的定植率高于非孕期女性,念珠菌的定植率可以达到30%;Leli也曾报道,相对于非怀孕女性,怀孕女性念珠菌定植率更高(19.9%~31.4%)。Tarry等指出,既往无外阴阴道念珠菌定植或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女性,在妊娠期,念珠菌定植率升高,主要是因为妊娠期女性机体激素水平变动明显,妊娠女性在孕激素刺激下,阴道分泌物增加、阴道pH升高,更有利于念珠菌的定植,并且高浓度孕激素增加了阴道内糖原的含量,为念珠菌提供了碳源,另外雌二醇具有增强念珠菌对阴道上皮细胞黏附的能力。邓庆珊指出,妊娠期高糖水平使白细胞内糖代谢紊乱,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活动和吞噬功能减弱,机体防御能力下降,再加上妊娠期阴道酸性增强,妊娠期女性念珠菌定植率、感染率因而升高。此外,相关研究表明,念珠菌具有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当受到刺激时,真菌增殖增加。
不管是正常人群的阴道念珠菌定植,还是VVC或RVVC的发生,白念珠菌仍然是主要菌种,虽然近年来非白念珠菌有增加趋势。影响VVC、RVVC发生和阴道念珠菌定植的因素具有高度一致性,其中性行为、年龄、妊娠、阴道微生态环境、避孕方式是核心影响因素。
(刘婵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