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病因复杂,目前认为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目前已确定了100多个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位点。除遗传因素外,老龄化、肥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多种环境因素加速了2型糖尿病的流行。
2型糖尿病的症状包括口干、多饮、多尿、体重下降、乏力、伤口愈合减慢、反复感染、视力模糊等。但部分患者可能症状轻微甚至没有症状。
2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生活方式改进,当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足以控制血糖水平时须加用药物。目前包括《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在内的大多数指南均推荐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药物,一般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则联合其他降糖药物。
近年来,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逐渐转变为以结局为导向,国际上推荐对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或高风险的患者在联合用药时应首选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受体激动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2,SGLT-2)抑制剂等具有心血管或肾脏保护效应的药物。此外,2019年的VERIFY研究挑战了传统阶梯式降糖策略。随着对2型糖尿病的进一步了解,未来的临床治疗策略会更趋向于改善临床结局和体重优化。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中国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要比2015年降低30%。糖尿病导致的心、脑血管死亡是慢性病过早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做好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对于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糖尿病防控包括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目标是控制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
二级预防:目标是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在已诊断的患者中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三级预防:目标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2型糖尿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通过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这将对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提出的目标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