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肝脏恶性肿瘤

一、原发性肝细胞癌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中国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好发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大部分患者甲胎蛋白及异常凝血酶原可升高。二维超声表现多样,彩色多普勒超声价值有限,增强超声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低增强,即呈“快进快出”模式。

【病例一】
1.病史概要

男性78岁,因“厌食、恶心1个月余”就诊,行腹部超声发现肝脏占位。患者有慢性乙肝病史,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1 210ng/ml。

2.常规超声图像

肝脏实质回声粗糙、不均匀,右肝缩小,左肝相对长大,肝右后叶下段查见大小约8.0cm×6.0cm的稍强回声团块(图1-2-1),边界不清楚,形态较规则;肝左外叶查见大小约4.0cm×3.2cm的弱回声团块,边界较清楚,形态较规则(图1-2-2)。

图1-2-1 肝右后叶下段肝细胞癌二维超声图像

肝右后叶下段查见大小约8.0cm×6.0cm的稍强回声团块,边界不清楚,形态较规则

图1-2-2 肝左外叶肝细胞癌二维超声图像

肝左外叶查见大小约4.0cm×3.2cm的弱回声团块,边界较清楚,形态较规则

3.超声造影图像

右肝团块在增强超声动脉期呈高增强(图1-2-3),门脉期及延迟期呈低增强(图1-2-4、1-2-5),团块内可见片状三期不增强区;左肝团块增强超声动脉期呈高增强(图1-2-6),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稍高增强(图1-2-7、1-2-8,ER1-2-1、ER1-2-2)。

4.超声造影诊断要点

(1)动脉期病灶呈高增强,增强模式为部分或整体高增强,但非周边结节状高增强和环状高增强。

图1-2-3 肝右后叶下段肝细胞癌增强超声动脉期图像

团块动脉期呈高增强,内部可见片状不增强区

图1-2-4 肝右后叶下段肝细胞癌增强超声门脉期图像

团块门脉期呈低增强

图1-2-5 肝右后叶下段肝细胞癌增强超声延迟期图像

团块延迟期呈低增强

图1-2-6 肝左外叶肝细胞癌增强超声动脉期图像

团块动脉期呈高增强

图1-2-7 肝左外叶肝细胞癌增强超声门脉期图像

团块门脉期呈稍高增强

图1-2-8 肝左外叶肝细胞癌增强超声延迟期图像

团块延迟期呈稍高增强

(2)病灶一般于门脉晚期(≥60s)廓清,可为部分廓清,呈低增强,但廓清不显著。

(3)病灶较大时,内部多可见片状三期不增强区。

(4)肝细胞癌超声造影特征不典型时,可表现为三期高-等-等、高-高-高或低-低-低等多种增强模式。

5.手术病理结果

右肝肿瘤:肝细胞癌(Ⅲ级/低分化)伴片状坏死,侵及肝脏被膜。左肝肿瘤:高分化肝细胞癌,切缘未见癌。

【病例二】
1.病史概要

男性,43岁,主因发现肝占位2周就诊。既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0余年,肝硬化6年余。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

2.常规超声图像

肝脏回声弥漫性增粗,肝S6区肝包膜下可见一低回声结节,边界尚清,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图1-2-9)。

图1-2-9 肝S6区结节常规超声声像图

肝S6区肝包膜下可见一低回声结节,边界尚清,形态欠规则

3.超声造影图像

肝S6区结节增强超声动脉期(27s)周边呈环状高增强,中心低增强(图1-2-10),造影可见明显荷瘤血管;门脉期(60s)结节环状高增强部分与结节周围肝组织相比较呈等增强,中心呈低增强(图1-2-11);延迟期(3min4s)基本完全廓清(图1-2-12,ER1-2-3~ER1-2-5)。

图1-2-10 肝S6区结节增强超声动脉期图像

结节增强超声动脉期(27s)周边呈环状高增强,中心低增强,可见明显荷瘤血管

图1-2-11 肝S6区结节增强超声门脉期图像

门脉期结节环状高增强部分与结节周围肝组织相比较呈等增强,中心呈低增强

图1-2-12 肝S6区结节增强超声延迟期图像

结节延迟期(3min4s)基本完全廓清

4.超声造影诊断要点

(1)动脉期结节呈周边环状高增强,中心低增强。

(2)门脉期(60s)结节环状增强部分呈等增强。

(3)延迟期(3min)结节出现完全廓清,呈“黑洞征”。

5.穿刺活检病理结果

肝细胞由轻微异型和核/浆比增高的细胞组成,排列成细小梁状、假腺样和腺泡样结构,并有脂肪变,符合早期高分化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6.鉴别诊断

HCC超声造影诊断的典型特征是动脉期高增强,60s后出现轻度廓清。动脉期环状增强是HCC的不典型增强表现,需与混合细胞癌、胆管细胞癌以及肝转移癌相鉴别。主要鉴别点在于胆管细胞癌、转移癌的增强区域多数在60s前出现廓清,2min前完全廓清,呈“黑洞征”;而混合细胞癌兼具HCC和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超声造影特征。此外,还要结合患者病史及肿瘤标志物进行综合判断。

【病例三】
1.病史概要

男性,54岁,主因体检发现肝内结节就诊。既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0余年,肝硬化8年余。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

2.常规超声图像

肝脏回声弥漫性增粗,肝S7/8区可见4.5cm×3.9cm等回声团块,边界欠清,尚规整;其内可见1.6cm×1.4cm低回声结节,边界尚清(图1-2-13)。

3.超声造影图像

肝S7/8区结节超声造影动脉期等回声团块迟于肝实质增强,呈低增强,其内低回声结节呈完全高增强(图1-2-14);延迟期等回声团块呈等增强,低回声结节廓清呈低增强(图1-2-15);最终于超声引导下分别对等回声团块和低回声结节穿刺活检(图1-2-16、图1-2-17,ER1-2-6)。

图1-2-13 肝S7/8区团块常规超声声像图

肝S7/8区可见4.5cm×3.9cm等回声团块,边界欠清,尚规整,其内可见1.6cm×1.4cm低回声结节,边界尚清

图1-2-14 肝S7/8区团块增强超声动脉期图像

肝S7/8区团块超声造影动脉期等回声部分迟于肝实质增强,呈低增强,其内低回声结节呈完全高增强

图1-2-15 肝S7/8区团块增强超声延迟期图像

肝S7/8区团块延迟期等回声部分呈等增强,低回声结节廓清呈低增强

图1-2-16 右肝团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下对肝S7/8区团块等回声部分穿刺活检

图1-2-17 右肝团块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下对肝S7/8区团块内低回声结节穿刺活检

4.超声造影诊断要点

(1)动脉期团块整体迟于肝实质呈低增强,其内可见高增强结节,呈“结中节”征象。

(2)延迟期高增强结节出现廓清,呈低增强。

5.穿刺活检病理结果

等回声团块:低级别不典型增生;低回声结节:HCC Ⅰ级。

6.鉴别诊断

HCC超声造影诊断的典型特征是动脉期高增强,60s后出现轻度廓清。HCC的发生发展一般经历增生结节到不典型增生结节再到HCC的演变过程,“结中节”为不典型增生结节局部癌变的影像学特征,需与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结节相鉴别,结节内高增强结节出现门脉期/延迟期廓清高度警惕癌变。

【病例四】

肝脏不典型增生结节指肝细胞异型增生但尚未发展为HCC的结节性病变,直径通常在数毫米到2cm之间,又称异型增生结节,多发于有肝脏基础疾病患者,为一种癌前病变。二维超声无特征,增强超声表现多样,与小肝癌有一定的重叠。

1.病史概要

男性68岁,肺腺癌10 + 年,发现肝脏结节1 + 年,无明显阳性症状及体征。患者有慢性乙肝病史,平素规律服药治疗,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EA、CA125、CA19-9均正常。

2.常规超声图像

肝脏实质回声粗糙、不均匀,肝右前叶上段查见大小约1.4cm×0.8cm的稍强回声结节(图1-2-18),边界较清楚,形态较规则,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周边可见线状血流信号(图1-2-19)。

图1-2-18 肝脏不典型增生结节二维超声图像

肝右前叶上段查见大小约1.4cm×0.8cm的稍强回声结节,边界较清楚,形态较规则

图1-2-19 肝脏不典型增生结节CDFI图像

肝右前叶上段结节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周边可见线状血流信号

3.超声造影图像

肝右前叶结节增强超声动脉期呈轻度高增强(图1-2-20),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增强(图1-2-21、图1-2-22,ER1-2-7)。

4.超声造影诊断要点

(1)动脉期病灶可以呈稍高增强、等增强及稍低增强。

(2)门脉期和延迟期通常无廓清,呈等增强。

5.手术病理结果

肝细胞非典型增生结节。

图1-2-20 肝脏不典型增生结节增强超声动脉期图像

肝右前叶上段结节增强超声动脉期呈轻度高增强

图1-2-21 肝脏不典型增生结节增强超声门脉期图像

肝右前叶上段结节增强超声门脉期呈等增强

图1-2-22 肝脏不典型增生结节增强超声延迟期图像

肝右前叶上段结节增强超声延迟期呈等增强

【病例五】
1.病史概要

男性37岁,因“持续性右下腹绞痛3d”就诊,不伴呕吐、发热等症状。行腹部超声发现肝脏占位。患者有慢性乙肝病史,血清肿瘤标志物AFP>1 210ng/ml。

2.常规超声图像

肝脏体积增大,实质回声粗糙、不均匀,右肝查见大小约12.1cm×9.6cm的稍强回声团块(图1-2-23),边界较清楚,形态较规则,其旁查见大小约2.0cm的稍强回声结节,门静脉右支管腔内查见弱回声充填,与团块分界不清(图1-2-24)。

图1-2-23 右肝团块二维超声图像

右肝查见大小约12.1cm×9.6cm的稍强回声团块,边界较清楚,形态较规则

图1-2-24 门静脉右支二维超声图像

门静脉右支管腔内查见弱回声充填,与团块分界不清

3.超声造影图像

右肝团块增强超声动脉期呈不均匀高增强(图1-2-25),团块及其旁结节门脉期呈轻度低增强(图1-2-26),延迟期廓清程度进一步减低(图1-2-27),团块中央可见小片状无强化区,门静脉右支管腔内弱回声动脉期可见强化(ER1-2-8)。

图1-2-25 右肝团块及其周边结节增强超声动脉期图像

右肝团块动脉期呈高增强,内可见片状不增强区,其周边结节动脉期呈均匀高增强

4.超声造影诊断要点

(1)动脉期病灶呈高增强。

(2)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轻度低增强。

(3)病灶旁存在卫星灶,且增强模式与其相似。

(4)门静脉系统有癌栓。

5.手术病理结果

低分化肝细胞癌(Ⅲ级),紧邻肝脏被膜,癌组织内可见多处片状坏死。肉眼检查和显微镜下均可查见脉管内癌栓,伴卫星结节形成。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AFP(+)。

图1-2-26 右肝团块及其周边结节增强超声门脉期图像

右肝团块及其周边结节门脉期呈低增强

图1-2-27 右肝团块及其周边结节增强超声延迟期图像

右肝团块及其周边结节延迟期呈低增强

【病例六】
1.病史概要

男性,54岁,主因发现肝占位1周就诊。既往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5余年,肝硬化5年余。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大于1 200ng/ml。

2.常规超声图像

肝脏回声弥漫性增粗,肝右叶中心可见一低回声团块(图1-2-28),边界尚清,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

图1-2-28 肝右叶HCC常规超声声像图

肝右叶中心可见一低回声团块,边界尚清,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

3.超声造影图像

肝右叶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期呈完全高增强(图1-2-29);热消融治疗后即刻超声造影动脉期病灶边缘可见团块状高增强(图1-2-30),考虑残留并补充治疗;补充治疗后超声造影显示完全消融(图1-2-31)。

图1-2-29 肝细胞癌增强超声动脉期图像

肝右叶病灶超声造影动脉期呈完全高增强

4.超声造影诊断要点

(1)动脉期病灶边缘呈团块状高增强。

(2)门脉期/延迟期出现廓清。

5.鉴别诊断

HCC热消融治疗后残留肿瘤超声造影表现与原HCC相似,多呈团块状和结节状,典型特征是动脉期高增强,门脉期/延迟期出现廓清,需与治疗后炎性充血相鉴别,超声造影多表现为动脉期环状高增强,门脉期/延迟期无廓清。

图1-2-30 热消融治疗后即刻增强超声动脉期图像

热消融治疗后即刻增强超声动脉期病灶边缘可见团块状高增强,考虑残留并补充治疗

图1-2-31 补充治疗后增强超声动脉期图像

补充治疗后增强超声显示病灶完全消融 cjdBzst7YaLTVdRkaJr0Y26UyvudXVbbi0PagTjjHTotvRK1uHQSto75m17Gw9f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