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是较少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常于偶然发现,具有出血和恶变风险。二维超声多表现为较均匀低回声占位,边界较清晰;CDFI显示周边绕行或内部支状血流信号;增强超声表现为动脉期环状或周边向心性高增强,之后呈整体高增强,合并出血坏死见内有无增强区,门脉期和延迟期多为等增强。
女性15岁,右上腹不适1个月余,外院诊断为“肝腺瘤”,无病毒性肝炎病史。入院后部分化验报告: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凝血系列: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肿瘤标志物:CA19-9(+)。既往有口服避孕药史。
肝脏形态失常,实质回声欠均,肝内管道显示清晰。肝S4显示一巨块状不均质等回声实性占位,大小约9.29cm×8.63cm×9.10cm,边界尚清(图1-1-17);CDFI显示肿块周边绕行及内部线状血流信号(图1-1-18)。
图1-1-17 肝细胞腺瘤二维超声声像图
二维超声肝S4显示一巨块状不均质等回声实性占位,边界尚清
图1-1-18 肝细胞腺瘤彩色多普勒血流图
CDFI肿块周边绕行及内部线状血流信号
肝S4巨块状不均质等回声实性占位增强超声:动脉早期(约8s)呈周边向中央快速向心性增强(图1-1-19),动脉期(约12s)病变呈整体均匀高增强(图1-1-20),门脉期及延迟期均为高增强表现(图1-1-21、图1-1-22,ER1-1-4)。提示:肝S4巨块型实性占位增强超声呈“快进慢出”增强特点——肝腺瘤可能。
图1-1-19 肝细胞腺瘤增强超声动脉期8s
动脉早期快速向心性灌注
图1-1-20 肝细胞腺瘤增强超声动脉期12s
动脉期肿块整体均匀高增强
图1-1-21 肝细胞腺瘤增强超声门脉期
门脉期肿块整体均匀高增强
图1-1-22 肝细胞腺瘤增强超声延迟期
延迟期肿块仍为高增强表现
此病例增强超声呈“快进慢出”的增强模式。动脉期病灶呈周边向内快速向心性增强;之后呈整体均匀高增强表现,门脉期病变持续增强,与周围肝组织相比为高增强表现;延迟期病变消退缓慢,增强程度仍高于周围肝组织。
肿物切除病理结果结合免疫组化符合肝细胞腺瘤诊断。
肝腺瘤在二维超声上表现为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内部回声较为均匀的实性占位;在血流信号可表现为周边明显绕行、内部多分支血流信号,这些特征不是较为明显的鉴别诊断信号。肝腺瘤造影表现典型。增强超声的整体快进慢出、较为均匀特征更显著,同时结合病史有助于鉴别诊断。
女性,72岁,无明显不适,体检发现肝脏占位。
右肝下段可见范围约6.6cm×6.4cm的稍高回声,周边可见声晕,边界清,局部略凸出于肝包膜(图1-1-23),CDFI:病灶内可见少许点状血流信号(图1-1-24)。
图1-1-23 肝细胞腺瘤二维超声声像图
右肝下段稍高回声,周边可见声晕,边界清,局部略凸出于肝包膜
图1-1-24 肝细胞腺瘤CDFI图像
CDFI:病灶内可见少许点状血流信号
右肝下段病灶增强超声动脉期呈不均匀高增强,病灶周边可见环状包膜样增强,边界清晰(图1-1-25),门脉期病灶大部分呈等增强,内部可见少许片状的低增强区(图1-1-26),延迟期(2min31s)呈不均匀稍低增强(图1-1-27,ER1-1-5)。
图1-1-25 肝细胞腺瘤增强超声动脉期图像
病灶动脉期呈不均匀高增强,周边可见环状包膜样增强
(1)动脉期呈高增强(均匀或不均匀),通常由外周向中心充填。
(2)大部分病灶门脉期及延迟期呈不均匀高增强。
(3)部分病灶可出现廓清(门脉期或延迟期)。
图1-1-26 肝细胞腺瘤增强超声门脉期图像
门脉期病灶大部分呈等增强,内部可见少许片状的低增强区
图1-1-27 肝细胞腺瘤增强超声延迟期图像
延迟期(2min31s)呈不均匀稍低增强
(右半肝)符合肝细胞腺瘤,结节紧邻被膜及肝切缘。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精氨酸酶-1(+),肝细胞(+),甲胎蛋白(-),β-连环蛋白(膜+),谷氨酰胺合成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