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局灶性脂肪变性,是指肝脏某一局部区域脂肪浸润或缺失。局灶性脂肪浸润在常规超声表现为高回声,而局灶性脂肪缺失表现为低回声。
女性,52岁,发现肝脏占位要求进一步检查。
左肝内叶包膜下圆韧带旁可见范围约3.3cm×1.6cm的稍高回声,边界清,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图1-3-12),CDFI:未见明显粗大血流信号(图1-3-13)。
图1-3-12 肝脏局灶性脂肪变性二维超声声像图
左肝内叶包膜下圆韧带旁稍高回声,边界清,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均匀
图1-3-13 肝脏局灶性脂肪变性CDFI图像
病灶未见明显粗大血流信号
左肝内叶包膜下圆韧带旁稍高回声超声造影动脉期与周边肝实质同步增强,强度等于周围肝组织(图1-3-14)。门脉期(1min27s)呈等增强(图1-3-15),延迟期(2min8s)仍然呈等增强(图1-3-16,ER1-3-3)。
图1-3-14 肝脏局灶性脂肪变性增强超声动脉期图像
病灶增强超声动脉期呈等增强
图1-3-15 肝脏局灶性脂肪变性增强超声门脉期图像
病灶增强超声门脉期呈等增强
图1-3-16 肝脏局灶性脂肪变性增强超声延迟期图像
病灶增强超声延迟期呈等增强
(1)动脉期与周边肝实质同步增强,呈等增强。
(2)门脉期及延迟期均呈等增强。
肝细胞浊肿伴中度脂肪变性。
局灶性脂肪变性分为局灶性脂肪浸润和局灶性脂肪缺失两种情况,两者在常规超声时表现不同,局灶性脂肪浸润常规超声表现为高回声,这种情况时需要与肝血管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肝局灶性结节增生等相鉴别。而局灶性脂肪缺失常规超声表现为低回声,需要与原发性肝细胞癌、转移癌、肝内胆管细胞癌等恶性病变相鉴别。因两种类型的局灶性脂肪变性超声造影均表现为各时相等增强,与其他病变的增强模式完全不同,超声造影后即可做出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