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性肝癌是继发于其他脏器恶性肿瘤的肝内表现。二维超声表现多样,可单发或多发,典型者周边可见低回声晕,呈“牛眼征”。增强超声表现为动脉期肿瘤周边呈环状高增强或整体高增强,门脉早期开始廓清且廓清程度较显著,延迟期呈低增强。
男性48岁,大便习惯改变1年余,直肠癌综合治疗后1个月余。无病毒性肝炎、无腹部不适。CA125(+),CEA(+),AFP(-)。
肝脏形态略失常,表面平滑,肝内可见多个低回声灶,较大者位于肝右前叶,大小约11.3cm×7.1cm×7.7cm,界清,欠规整,内回声不均匀(图1-2-61),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图1-2-61 肝转移瘤常规超声声像图
肝右前叶查见大小约11.3cm×7.1cm×7.7cm的低回声团,界清,欠规整,内回声不均匀
病灶动脉期呈厚环状高增强,病灶内部呈低增强(图1-2-62),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整体消退呈低增强(图1-2-63、图1-2-64,ER1-2-16)。
图1-2-62 肝转移瘤增强超声动脉期图像
病灶动脉期呈厚环状高增强,病灶内部呈低增强
图1-2-63 肝转移瘤增强超声门脉期图像
门脉期病灶整体消退呈低增强
图1-2-64 肝转移瘤增强超声延迟期图像
延迟期病灶整体消退呈低增强
增强CT :肝脏大小形态正常,肝实质密度不均匀,肝实质内多发片状、结节状稍低密度影,边界模糊(图1-2-65),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病灶边缘呈环形强化,部分融合(图1-2-66~图1-2-68);肝内胆管无扩张。诊断:肝内多发稍低密度占位,结合病史考虑肝转移瘤。
图1-2-65 CT平扫图像
肝实质内多发片状、结节状稍低密度影,边界模糊
图1-2-66 增强CT动脉期图像
病灶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边缘呈环形强化,部分融合
图1-2-67 增强CT门脉期图像
病灶增强CT门脉期扫描呈轻-中度强化,边缘呈环形强化,部分融合
图1-2-68 增强CT延迟期图像
病灶增强CT延迟期扫描呈轻-中度强化,边缘呈环形强化,部分融合
转移性肝癌可以分为富血供和乏血供。富血供型动脉期呈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而乏血供型呈周边环状增强,门脉早期开始消退,延迟期表现为明显低增强。
男性,71岁,因双下肢多发蚯蚓状曲张团块3年余入院。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发现肺及肝占位,后行超声引导下肝组织穿刺活检确诊。实验室指标:肿瘤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阴性。
肝右叶略高回声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内回声不均匀(图1-2-69);CDFI:病灶内部及周边均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图1-2-70)。
图1-2-69 肺腺癌肝转移二维超声图
肝右叶高回声病灶,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内回声不均匀
图1-2-70 肺腺癌肝转移CDFI图
病灶内未探及血流信号
增强超声病灶动脉期呈不均匀高增强(图1-2-71);门脉期病灶内造影剂开始廓清呈低增强(图1-2-72);延迟期持续廓清呈更低增强(图1-2-73,ER1-2-17)。
图1-2-71 肺腺癌肝转移超声造影动脉期图像
动脉期病灶呈不均匀高增强
图1-2-72 肺腺癌肝转移超声造影门脉期图像
门脉期呈不均匀低增强
图1-2-73 肺腺癌肝转移超声造影延迟期图像
延迟期病灶廓清明显呈更低增强
由于原发肿瘤来源不同,CEUS可有不同表现。富血供型病灶表现为动脉期早于肝实质的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类似HCC造影表现,门脉期廓清呈低增强,延迟期廓清较彻底,呈“黑洞”征。
增强CT:肝右叶多考虑为转移瘤。
原发性肝癌:
患者通常有肝硬化病史,肝实质回声增粗、不均匀,癌肿多以低回声多见,部分病例肿瘤周边有低回声晕,彩色多普勒表现为较丰富的血流信号,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征,此外可根据相关继发性声像图改变、病史及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加以鉴别。
肝脓肿:
肝脓肿患者可有发热、腹痛等症状,超声造影显示部分无增强或分隔增强呈“蜂窝状”改变,具有鉴别意义。
男性,35岁,饮食不慎后腹痛,发现肝内多发占位。患者无发热、恶心、呕血、黑便等,近1个月体重减轻约3kg。有肝炎病史。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7.66ng/ml(0~3.4),余肿瘤标志物正常。
肝右叶混合回声病灶,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匀(图1-2-74);CDFI:病灶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图1-2-75)。
图1-2-74 结肠腺癌肝转移二维超声图
肝右叶混合回声病灶,形态尚规则,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
图1-2-75 结肠腺癌肝转移CDFI图
病灶周边探及短棒状血流信号
增强超声动脉期病灶周边呈厚环状增强,病灶内部区域呈无增强(图1-2-76);26s病灶内造影剂开始廓清,呈低增强(图1-2-77);延迟期病灶内造影剂持续廓清,呈更低增强(图1-2-78,ER1-2-18)。
图1-2-76 结肠腺癌肝转移超声造影动脉期图像
动脉期病灶周边呈环状高增强
图1-2-77 结肠腺癌肝转移超声造影图门脉期图像
门脉期造影剂廓清呈低增强
图1-2-78 结肠腺癌肝转移超声造影延迟期图像
延迟期病灶持续廓清呈更低增强
乏血供型肝转移瘤常表现为周边环状高增强,内部多为无增强区,呈“面圈样”;门脉期廓清明显,延迟期廓清彻底,呈“黑洞征”表现。
增强CT:肝S5多为转移瘤。
肝内胆管细胞癌:
癌肿多以低回声多见,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征,动脉期病灶呈不规则周边环状增强或整体低增强,门脉期病灶内造影剂廓清呈低增强。
肝脓肿:
肝脓肿患者可有发热、腹痛等症状,超声造影显示无回声或蜂窝状增强改变,具有鉴别意义。
肝囊肿:
部分内部坏死明显的转移癌与肝囊肿相似,囊肿壁薄且无强化,以此可鉴别。
女性60岁,胰腺癌术后4个多月复查腹部CT发现肝脏占位。患者无乙肝、丙肝等肝病史,血清糖类抗原72-4:58.23U/ml,糖类抗原19-9>1 000.00U/ml,AFP、CEA、CA125均正常。
肝脏实质回声均匀,肝内查见数个弱回声结节,较大位于右前叶下段,大小约1.7cm×1.5cm,边界不清楚,形态欠规则,周边可见低回声晕(图1-2-79)。
肝脏结节增强超声动脉期呈整体高增强(图1-2-80),门脉期早期开始廓清,延迟期呈显著低增强(图1-2-81、图1-2-82,ER1-2-19)。
图1-2-79 转移性肝癌二维超声图像
肝内查见数个弱回声结节,较大位于肝右前叶下段,大小约3.0cm×3.1cm,边界不清楚,形态欠规则,周边可见低回声晕
图1-2-80 转移性肝癌增强超声动脉期图像
结节增强超声动脉期呈均匀高增强
图1-2-81 转移性肝癌增强超声门脉期图像
结节增强超声门脉早期开始廓清
图1-2-82 转移性肝癌增强超声延迟期图像
结节增强超声延迟期呈显著低增强
(1)病灶体积较小,动脉期病灶呈快速高增强。
(2)病灶廓清时间较早,于门脉早期开始廓清。
(3)病灶廓清程度较高,可呈“黑洞样”(即病灶内几乎无造影剂显示)。
右前叶下段结节穿刺病理结果,样本内查见腺癌,结合病史考虑多系胰腺癌肝转移。
肝转移癌较易诊断,患者常有肿瘤病史,但对于初诊或增强超声表现不典型患者,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肝细胞肝癌、肝胆管细胞癌。主要鉴别点在于肝转移癌常为多发,动脉期一般表现为环状高增强,当肿瘤较小时,可表现为整体高增强,与肝细胞癌类似,但是肝转移癌常廓清较早,且廓清程度很高,而肝细胞癌廓清较晚且为轻度廓清。肝胆管细胞癌动脉期一般呈“枯枝状”或“网篮状”增强,廓清时间及程度与肝转移癌类似,有时容易混淆,此时需结合肝内胆管扩张情况、患者临床病史及肿瘤标志物等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