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细胞癌二维超声病灶形态多不规则,以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多见,CDFI检测富血供型较常见,超声造影典型特征为动脉期“树枝状”或环状增强,自周边向中央延伸,门脉期及延迟期消退。该病易侵犯门静脉分支形成癌栓。
男性47岁,右上腹疼痛不适20余天,伴发热,外院CT示肝左外叶占位(脓肿?)。入院后部分化验回报,肝功能:乳酸脱氢酶(LDH)↑,白蛋白(ALB)↓;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组织多肽抗原(TPA)(++)。无肝炎病史。曾于2005年行输尿管修补术。
肝失常态,左内叶较小,左外叶呈斑片状不均匀低回声,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范围约12.7cm×8.7cm(图1-2-32),右叶实质回声增强,肝肾反差明显;脉冲多普勒血流图门静脉左内支未显示(图1-2-33),门静脉左外上支闭塞,内径1.15cm(图1-2-34),CDFI未见血流信号。
图1-2-32 二维超声声像图
二维超声肝左外叶呈斑片状不均匀低回声,边界欠清,形态欠规则
图1-2-33 脉冲多普勒血流图
PW示左叶动脉血流频谱无门静脉血流频谱
图1-2-34 二维超声声像图
二维超声示门静脉左外上支闭塞,内径1.15cm(测量位置所示)
病变区超声造影:动脉早期显示内部少许线样增强(图1-2-35),沿肝动脉血管分布呈“星芒状增强”、大部分肝实质不增强(图1-2-36),门脉期逐渐消退(图1-2-37),延迟期明显廓清(图1-2-38,ER1-2-9)。
图1-2-35 超声造影动脉期9s
动脉早期结节内部少许线样增强显示
图1-2-36 超声造影动脉期18s
动脉期沿肝动脉血管分布呈“星芒状增强”、大部肝实质不增强
图1-2-37 超声造影门脉期
门脉期低回声区呈星芒状低增强表现
图1-2-38 超声造影延迟期
延迟期低回声区呈细线样低增强表现
此病例超声造影特点为动脉期呈沿肝动脉血管分布“星芒状”增强、大部肝实质不增强表现;门脉期逐渐消退,分析原因为门脉内血栓填塞,失去了门静脉供血;延迟期消退快速,为细线样低增强表现,增强模式为“快进快出”。
诊断:符合胆管细胞癌合并门静脉血栓表现。
MRI:增强后动脉期肝方叶可见斑片状明显强化区,门脉左支变细,门脉期、延迟期内可见强化的分支血管影。左肝肿物切除病理结果符合低分化腺癌,送检“门静脉瘤栓”为血栓。
胆管细胞癌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多伴肿瘤内部不规则持续不增强区”的增强特征,主要与部分液化的肝脓肿相鉴别,肝脓肿最常见的增强模式为动脉期的病灶周边部分高增强及门脉期、延迟期的缓慢廓清,同时临床感染症状、体征明显,实验室血液检查可有明显的感染指征;转移性肝癌动脉期可呈周边环状高增强,但此类疾病通常为肝内多发,结合病史已具有明确的原发疾病。
女性,54岁,上腹不适1个月,体检发现肝内结节1周。
肝左外叶下段可见一低回声结节(图1-2-39),边界欠清楚,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CDFI结节内无明显血流信号(图1-2-40)。
图1-2-39 肝内胆管细胞癌常规超声图像
肝左外叶下段可见一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楚,形态欠规则
图1-2-40 肝内胆管细胞癌常规超声图像
肝左外叶下段结节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动脉期病变早于周围肝脏开始增强(图1-2-41),呈高增强表现,分布不均匀,内部可见无增强区;门脉期病灶大部分完全消退呈无增强表现(图1-2-42,ER1-2-10、ER1-2-11)。
图1-2-41 肝内胆管细胞癌增强超声动脉期图像
病变动脉期呈高增强,分布不均匀,内部可见无增强区
图1-2-42 肝内胆管细胞癌增强超声门脉期图像
门脉期病灶大部分完全消退呈无增强表现
肝中分化胆管细胞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