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德国科学家尤利乌斯·弗里德里希·科恩海姆(Julius Friedrich Cohnheim)在研究伤口炎症时,偶然发现了干细胞,英文名为“stem cell”。“stem”是指树干(植物茎),树枝(植物枝),以及叶柄、花柄、果柄。由于树干上长出了树枝、叶柄、花柄、果柄、叶、花、果,使大树表现出各种生命活动,因此树干是生命之源。
之所以把干细胞称为“stem cell”就是这个寓意,干细胞是人体生命之源。
人体内干细胞种类繁多,不同干细胞间是什么关系呢?还用大树来说明。
自然情况下,树干长出大树枝,大树枝长出小树枝,小树枝长出叶柄、花柄、果柄,叶柄长出叶子,花柄长出花朵,果柄长出果实。除叶子、花朵、果实外,树干、大树枝、小树枝、叶柄、花柄、果柄都具有发育分化能力,都是“stem”。然而,树干、大树枝、小树枝、叶柄、花柄、果柄的发育分化能力,显然不同。树干、大树枝、小树枝的发育等级,相对较高;叶柄、花柄、果柄的发育等级,相对较低。树干、大树枝、小树枝,就好比多能干细胞;叶柄、花柄、果柄,就好比单能干细胞。
由此,不难理解:第一,多能干细胞的发育等级比单能干细胞高;第二,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单能干细胞。
也许有些人很奇怪,怎么没有涉及全能干细胞和亚全能干细胞呢?
干细胞的发现是一个逐步的过程,最初发现的干细胞就是多能干细胞,那时还没有全能干细胞和亚全能干细胞的概念。
全能干细胞,如受精卵,类似于树的种子,可以发芽长成整棵大树。亚全能干细胞,如亚全能胚胎干细胞,类似于树根,可以长出树干、大树枝、小树枝、叶柄、花柄、果柄、叶、花、果,就是不能长成整棵大树。经过这样一番梳理后,干细胞间的发育层级关系就清楚了。
在自然情况下,从全能干细胞、亚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到单能干细胞,发育层级依次降低。发育层级高的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发育层级低的干细胞,并依次向下兼容。全能干细胞的发育分化能力最强。单能干细胞的发育分化能力最弱。
生殖干细胞的发育分化能力类似于多能干细胞。只是,经过不断发育分化,生殖干细胞最终形成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又成为全能干细胞。生命开始新的轮回。
不同种类干细胞的发育等级不同,这与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相适应。在不同水平上发育分化为不同种类的细胞,可以维持不同水平上的生命活动,保证个体正常生存。
全能干细胞在个体水平上发挥作用,可以再生完整个体,增加个体数量,繁衍后代。全能干细胞虽然包括从受精卵到胚胎发育卵裂期32细胞前的所有细胞,然而再生完整个体的生理功能,在自然情况下还是仅由受精卵完成。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全能干细胞,其主要生理功能还是发育生成更多发育等级稍低的各种干细胞,以便顺利完成胚胎发育。
假如人为干预,将胚胎发育早期的全能干细胞分离出来,能否发育成完整个体呢?这是个令人着迷的想法,答案是肯定的。
尽管目前在人类中还没有相关报道,试管婴儿用的都是精子卵子体外受精直接产生的全能干细胞——受精卵,但是在家畜中早已实际应用。为了提高良种奶牛的繁殖率,利用外科手术将受孕奶牛的早期胚胎取出来,切割成多份,一份移植回受孕奶牛,其余分别移植到未怀孕的母牛子宫内,继续进行胚胎发育,最终诞生出多头良种小奶牛。然而人类不能利用胚胎切割进行辅助生殖,否则会有伦理争议。
亚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都是在多组织器官水平上发挥作用。亚全能胚胎干细胞是典型的亚全能干细胞,来源于囊胚期胚胎内细胞团,能够最终发育分化成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全部三个胚层的细胞,继而形成人体不同的组织器官。亚全能干细胞在发挥生理功能时,需要分化成多能干细胞进而继续分化,最终分化为成熟组织细胞。就像大树枝长出小树枝,小树枝再长出叶柄、花柄、果柄,最终长出叶、花、果。大树枝、小树枝统称树枝,也有科学家把亚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归为一类,笼统地称为多能干细胞。
但是,多能干细胞不能分化为全部三个胚层的细胞,两者还是具有明显区别的。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组织类型的细胞,在多组织器官水平上进行组织器官再生,或者进行组织器官损伤后修复,以保障各种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单能干细胞在单组织器官水平上发挥作用。由于仅能分化成一种或密切相关的两种组织细胞,又称“专能干细胞”或“偏能干细胞”。单能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发育等级最低,但对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十分重要。如上皮干细胞,存在于上皮组织基底层,可以再生衰老或脱落的上皮细胞,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结构和正常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