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耳部的望诊诊断方法

耳廓望诊法:是通过肉眼观察耳廓皮肤上出现的色泽、形态改变、血管变化、丘疹、脱屑等“阳性反应物”及耳廓的大小、厚薄等,并依据其所在耳穴对疾病作出诊断。望诊前切忌揉擦、洗浴耳廓,光线应充足,且以自然光线为佳,并力求排除耳廓上疣、小脓疱、冻疮、瘢痕等假象,同时还应注意耳廓上阳性反应物与气候、出汗程度的关系等。

耳部的望诊诊断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异常色泽变化和阳性反应点。

(一)异常色泽变化

异常色泽变化指耳全息病变区颜色与耳廓周围皮肤颜色不同。

正常耳廓色泽微黄而红润。

1.全耳色白,常见于暴受风寒,或寒邪直中,亦见于贫血。

2.全耳色青而黑,常见于剧痛患者。

3.耳垂色青,为房事过多的表现。

4.耳轮焦黑、干枯,为肾精亏极的征象。

5.耳朵红肿,为少阳相火上攻,或为肝胆湿热火毒上蒸,也可能是中耳炎或疖肿、冻疮所致。

6.耳背上见到红色脉络,并伴耳根发凉,多为麻疹先兆。

7.耳垂经常潮红者,多为血热体质。受寒后,耳垂就会肿胀变为紫红色,甚至发展为溃疡,还容易产生痂皮,这是体内糖过剩的表现,易患糖尿病。

8.耳垂肉厚而宽,色红,身体肥胖者,容易患脑出血。

9.耳垂肉薄,连血管网都清晰可见者,见于呼吸系统疾病和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

10.耳垂肉薄呈咖啡色,常见于肾病和糖尿病。

11.耳廓薄而透明,血管脉络清楚浮现,提示呼吸器官有问题。

12.红色:有鲜红色或暗红色之分,形状可有点状、片状多种表现。鲜红色多见于急性疾病、痛证;暗红色多见于慢性疾病。

13.白色:有白色,苍白色,中间白、边缘红之分。白色多为慢性疾病;苍白色多为贫血;中间白、边缘红,多见于慢性疾病急性发作。

14.褐色:可分为浅褐色、深褐色。浅褐色多见于慢性疾病的愈合期,深褐色多见于肿瘤。

(二)阳性反应点

耳廓阳性反应点主要有变色、变形、血管充血、水疱、结节、丘疹、脱屑、油脂等颜色和形态的改变。

1.变形

指耳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主要有三种:异常隆起、凹陷和水肿。

(1)异常隆起:

可分为点状、条索状、结节状、片状隆起,多见于慢性疾病,如肝硬化、肝大、胆石症、结核病、肿瘤、心脏病、胃下垂等。

●点状隆起多见口腔炎、气管炎。

●条索状隆起多见于痔、便秘、偏头痛、全身有手术后瘢痕。

●结节状隆起多见于颈椎、腰椎骨质增生。

●片状隆起多见于肠功能紊乱、腰肌劳损,亦可见于头痛。

●若有软骨结节样隆起要注意肿瘤。

(2)凹陷:

可分为点状、线状、片状凹陷。

●点状凹陷多见于缺齿、口腔溃疡、散光。

●线状凹陷多见于脑供血不足、冠心病、全身有手术后瘢痕。

●片状凹陷多见于头晕、胃溃疡。

(3)水肿:

根据水肿部位来诊断相应组织器官疾病,如扁桃体穴水肿提示扁桃体炎。

2.青筋与脱屑

(1)脱屑:

病变部位呈白色糠秕样碎屑,多见于皮肤病、营养不良、脾胃虚弱、妇科疾病、贫血。

(2)血管扩张(青筋):

耳病变部位的血管过于充盈或扩张,呈网状或条状,可呈顺血管走向充盈、局部充盈或呈圆圈状、条段状等形态。

色呈鲜红或暗红

●色鲜红多见于急性炎症、痛证、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病。

●色暗红多见于慢性疾病,如支气管扩张、哮喘等。

(3)丘疹:

耳区出现高于皮肤的疹子,颜色有红、白之分。

●白色丘疹、无脂溢、无光泽者,多见于皮肤病、慢性疾病、器质性疾病。

●红色丘疹多见于各种炎症急性期。 X1kc7aS38dijaxF/Zh85pW+dCGRAV5YSlSTtqNuR2zknR08LZHUvp+cHAPAfn3P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