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慢性意识障碍的治疗

目前尚无促进意识恢复的有效手段。治疗方法以生命支持、对症治疗、康复训练和并发症的防治为主。关于促醒治疗,仅有金刚烷胺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急性意识障碍,以及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微意识状态方面获得了一定的循证医学依据。

一、对症支持、康复训练与并发症防治

主要包括营养支持、气道管理、呼吸及运动功能训练,以及长期卧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等,将在本书第八章详述。

二、促醒治疗

(一)药物促醒

意识状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两种氧依赖的神经递质生物化学轴:氨基酸轴(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和单胺酸轴(多巴胺/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目前针对此使用的主要药物包括唑吡坦、巴氯芬、左旋多巴、阿扑吗啡、金刚烷胺等,具体药物机制参见本书第六章。

慢性意识障碍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意识障碍的药物治疗尚没有确切的循证证据,但仍然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疗法。其中,金刚烷胺可加强低活性脑区代谢;唑吡坦可能通过大脑边缘回路GABA能系统发挥作用;巴氯芬(鞘内泵入)可促进运动神经元再生;阿片受体拮抗剂对阿片类物质相关的意识障碍有效;盐酸纳洛酮可缩短脑损伤病人苏醒时间;盐酸纳美芬具有高度选择性和特异性,理论上具有更好的疗效。

(二)神经调控

包括依赖外科手术的侵入性神经调控及无创的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前者常用的有脑深部电刺激、脊髓电刺激、外科迷走神经刺激;后者包含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经颅随机噪声刺激、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等。各项神经调控技术可能有助于上调神经兴奋性、代谢活性,并通过突触可塑性机制改善神经失连接状态。但上述治疗大多尚缺乏循证支持的疗效依据,相关治疗均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慢性意识障碍神经调控治疗专家共识:

推荐在早期使用无创的电磁刺激提高病人大脑皮质的反应性,并作出相应诊断及预后评估。如病人具有响应性,关键结构完好(脑干、双侧丘脑、中线结构等),并具备意识有效恢复的可能,则选择进行神经调控外科干预。

(三)高压氧疗法

高压氧疗法通过高压氧舱将病人置于高于一个大气压环境中,吸收高浓度氧以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所吸氧的浓度为85%~99%,将血氧含量提高数倍至数十倍,能有效地提高血氧张力,增加血氧含量,对于治疗某些急慢性缺氧性疾病有特殊疗效,在国内运用于意识障碍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经验。

慢性意识障碍高压氧治疗专家共识:

推荐作为意识障碍的早期康复手段,适量进行20~30次。具体疗程数尚无定论,但因多疗程的高压氧疗法可能造成潜在的副作用,推荐不应超过50次。

三、中医中药治疗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慢性意识障碍即“神昏”“昏蒙”“昏愦”“昏闭”等,大多由于颅脑外伤、情志失调、外感邪毒、先天因素等,致使神明受扰,清窍闭阻,神昏不语,不省人事。中医药物治疗主张早期针对风、热、痰、瘀等实证,后期则宜扶正、祛邪兼施。此外,亦有通过针刺头部穴位改善脑循环、解除神经抑制的醒脑针灸疗法。 2f337RVN7OGi98P1GoW8kiyOrNdQMQh2tRLmEyHqwGovMtpPyj7hLWGdRBRrozz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