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社会工作服务既是现代医疗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检验和评价医疗服务质量与现代化程度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它着眼于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方位的人性化服务,如在医疗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心理援助、处理情绪问题、解决患者和家属的心理问题、解决患者和家属社会交往障碍、提升患者的自助能力、帮助患者寻求获取社会资源、安排患者的康复计划、提供患者出院转院服务等工作,它以专业性、多样化的服务在医疗服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大力发展医务社会工作是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卫生服务的改变的需要,是我国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需要,是现代医患关系发展的需要,是社区医疗卫生建设的需要。
伦理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职业伦理是社会伦理学的视角下的职业活动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
2012年12月,民政部颁发的《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指引》对社会工作者提出了伦理要求,主要有:
1.尊重服务对象,全心全意服务;
2.信任支持同事,促进共同成长;
3.践行专业使命,促进机构发展;
4.提升专业能力,维护专业形象;
5.勇担社会责任,增进社会福祉。
医学是最早职业化、专门化的学科之一。公元前5世纪,希波拉克底就阐述了医生的职业道德要求,医学生入学都要求进行“希波拉克底誓言”宣誓。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医务工作者伦理原则主要有:尊重、自主、不伤害、公正等。1992年10月,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中要求医务工作者切实做到:
1.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2.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利,一视同仁对待患者;
3.文明礼貌举止,同情、关心、体贴患者;
4.廉洁奉公,不以医谋私;
5.不泄露患者的隐私;
6.团结协作,互学互尊;
7.严谨求学,精益求精。
医务社会工作者既要遵守社会工作者的伦理要求,也要遵守医务工作者的伦理要求。概括起来主要有:
为患者提供服务时充分考虑患者的需要,保障患者获得优质的社会服务。
对患者一致同仁,不因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社会地位和财富等而区别对待。尊重患者的文化背景、习俗习惯,接纳患者的言行。尊重患者的自主权,知情权、同意权。
根据患者的实际需要,结合患者的现实处境和资源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处置措施,保障提供的服务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不泄露患者的秘密。
协助患者分析问题、处理问题,通过社会服务发展患者的自助能力。
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提高社会服务功能。
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医院常规会设置医务社会工作办公室或医务社会工作部,医务社会工作部可以是医院的一个独立行政部门。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既要围绕医院的工作开展“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创立医院服务新观念,力争成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又必须站在患者的立场,为患者全方位地提供寻求、获取社会资源在内的各项必要服务,如社区服务、义工服务、病友互助小组、个案工作等。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比较繁杂,包括建立和维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的关系,社区康复宣教、配合医生进行义诊和疾病筛查、对入院患者进行就医引导、走访新住院患者、协调患者遇到的服务问题、协调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关系、出院患者电话回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志愿者的日常管理等。
医务社工在提供服务时,一般充当以下角色:
医务社会工作者协助医生收集患者的资料、做好患者的情绪安抚、社会资源的联结等工作,充当医院的协助者,患者和医院之间的桥梁。同时帮助患者了解医院的医疗资源和得到更多有关诊疗的信息,如专业特色、治疗项目等,以节约患者的就医时间和提高诊疗的效果。
医务社会工作者通过联谊会、座谈会等形式,让护士了解社会工作的价值、知识和方法、了解更多的人文社会知识,能换位思考患者的困难,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增加患者的满意度,缓和医患矛盾和冲突。
家属是患者的支持资源,医务社会工作者对于患者家属扮演着“诊断者”的角色,评估家属的照顾能力、应对危机的策略及社会支持网络。同时也是家属的咨询者、教育者、协助者,为家属提供咨询服务,协助家属克服不良情绪,教导家属处理危机的方法,教会家属照顾患者的技能;为患者解决因疾病而引发的与家人之间的紧张关系或交往困难,协调家庭问题。
医务社会工作者充当患者的“资源联系人”的角色,为解决患者的困扰,要联系并整合社会资源,帮助患者与其家属寻求、获取合理必要的社会资源,包括社会支助,也可以为患者推荐、安排出院后的康复机构或进一步深入治疗的方向,发挥中介作用。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不仅有患者,还有患者家属、亚健康人群、健康人群和医务工作者。他们要评估服务对象,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为他们制订计划并实施服务,评价服务效果,担任服务对象的“治疗师”。其往往充当患者的“代言人”,反映患者的心声,呼吁医院、社会和政府关注患者的合理诉求和需要。扮演“倡导者”和“政策影响人”,推动法规政策向有利于患者的方向改革。同时,扮演“研究者”的角色,分析患者的共性问题,提炼工作经验,构建实务模式。还需要充当“管理者”的角色,参与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培训、招聘、督导等工作。为患者解决因疾病引起的自我能力下降、社会交往障碍,提升患者的社会融入能力。
医务社会工作者对慢性病管理对象的慢性病管理行为直接指向和其行为改变均起到重要的作用。医务社会工作者为社区居民建立各种形式的健康档案,干预慢性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合理膳食、行为习惯、健康心理等,使其具备正确的慢性病管理理念、知识、技能。
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为医院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帮助,如对各类检查患者,实施检查前的准备、检查中的配合、检查后的注意事项等知识的讲解,让检查能快速、准确地完成。
总而言之,医务社会工作者是医学团队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调节医患关系、缓和医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