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前用药也称“术前药”,在实施麻醉前预先给患者使用某些镇静、镇痛类等药物,起到稳定患者情绪,提高麻醉质量的作用。
由于对自身病情的担忧,对手术风险的恐惧等,很多患者都会谈“手术”色变,这些负性情绪会给身体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降低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和配合度,还可能会影响手术的正常进行,这时候麻醉前用药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稳定患者情绪,减少术前的焦虑不安;提高患者的痛阈,使患者对一些有创操作、体位的改变等更能耐受;与术中的麻醉药起协同作用,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及副作用,提高麻醉安全性;一些术前药还能降低自主神经反应性,减少基础代谢,抑制腺体分泌,使麻醉过程更加平稳。
麻醉前用药通常都在病房内给药,一般在麻醉前0.5~1小时给予。但是对于危重症患者,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在进入手术室后由麻醉科医生根据患者情况给药。
临床上给药的途径多种多样,比如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口服给药、直肠给药等,同一种药物可能有多种剂型,要根据患者情况和药物的理化性质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小儿的配合度差,除上述的给药方式外,还可以选择经鼻腔给药。
主要起到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部分药物可以起到镇吐、遗忘作用。可以增强麻醉性镇痛药或全身麻醉药的作用。
麻醉性镇痛药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常被称为阿片类药物,具有提高患者痛阈,降低基础代谢,改善患者术前精神状态,增强麻醉药效果,减少麻醉药用量的作用。不良反应包括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等,与剂量相关。
此类药物为M胆碱受体拮抗剂,可减少气道腺体和唾液腺分泌,保持呼吸道通畅,还可拮抗迷走神经兴奋,降低胃肠道张力,预防心动过缓、气道痉挛等。此类药物禁用于青光眼患者。
此类药物主要是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液酸度,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预防误吸。
麻醉前用药种类和给药途径的选择,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精神状态,拟行的麻醉方法决定的。对于术前焦虑的患者,手术前一晚给予镇静催眠安定类药物,消除紧张,保障睡眠。手术当天给予镇静安定类药物,可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在麻醉前使用镇痛类药物,可缓解原发病、麻醉前有创操作、体位改变等带来的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对于需要行急诊手术、产妇、外伤、脑血管意外等的患者,术前应用抑酸类药物,可降低反流误吸的风险。
术前用药喝少量水,一般不会影响到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等需要术前禁食水的麻醉方式,对于局麻这类不需要术前禁食水的手术则无须担心。而且术前用药有多种给药途径,除口服用药外可选择肌内注射或者静脉给药。
经过临床长期的优胜劣汰,目前常用的术前药副作用小,短时间内就会被分解代谢,配合个体化给药,一般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年老体弱的患者、孕产妇或术前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休克等的患者,对于术前药的使用要慎重,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及药物适应证酌情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