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麻醉中的气道管理】

在手术麻醉过程中始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和氧气供应充足是麻醉科医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气道管理也是每一个麻醉科医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

5.气道管理的工具有哪些

除了充分了解呼吸系统的应用解剖与病理知识外,麻醉科医生需熟练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通气道,如口咽通气管、鼻咽通气管、面罩、喉罩、气管内导管或支气管内导管等。其中面罩、气管导管及喉罩是三种主要的通气道,它们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适应证。

(1)面罩

面罩于1917年发明,是放置在患者口鼻周围,通过特殊的管道连接到麻醉机或呼吸囊,用于传输麻醉气体和氧气的一种设备。面罩质地柔软,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可使其严密地放置在患者口鼻周围,全麻诱导时常用它来进行气管插管前的供氧;对于一些短时小手术,也用来替代气管插管给患者通气及传输吸入麻醉药。应用面罩虽然能保证密闭,但却无法保证供给的气体完全进入气管,对于一些气道有阻塞的患者,如严重打鼾者,在入睡后舌往后坠,部分或完全堵塞气道,此时经过面罩施加的氧气无法顺畅进入气管,而进入胃,这时需要麻醉科医生的辅助手法,如提下颌(使舌体前移)或放置口咽、鼻咽通气道等,以保持呼吸道顺畅,确保气体能顺利进入。

(2)气管导管

气管导管是一种用柔软透明塑料材料制成的,内径从2毫米到10毫米不等的导管,根据不同手术的需要设计为不同的类型,如在管道内放入钢丝抗折的加强管、用特殊材料制成的抗激光管或设计为可以让两侧肺分别通气的双腔气管导管。它经口或经鼻插入咽喉部,经过声带插入气管,应用高容低压的套囊保证气管导管与气管壁紧密结合,提供通气、保护并隔离肺,防止血液、唾液、胃液等流入肺。手术过程中麻醉科医生选择气管插管的原因很多,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给应用肌松药的患者提供连接麻醉机的通道;其次有套囊的气管导管可以防止胃液等流入气道引起误吸性肺炎,对于有高呕吐误吸风险的患者,如对于术前吃东西、病态肥胖、孕妇、食管裂孔疝、肠梗阻等患者,这些尤为重要,即使做短时小手术也需要插入气管导管;再次对于头颈部、胸、腹部大手术应用气管插管也能更好地保障气道安全;一些危重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呼吸支持的,也需要用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是个刺激很强的过程,清醒的患者几乎难以耐受气管内插管,所以插管经常在麻醉达到一定深度后实施。全麻时气管导管常常在患者入睡后插入,在完全清醒前拔出,所以患者一般感受不到这个过程。对于个别预计插管困难的患者,麻醉科医生出于安全考虑在插管过程中虽然保持患者的自主呼吸,但也必须应用适当的镇静镇痛药并做充分的咽喉部及气管表面麻醉,以减少插管过程中的不适感觉。插管过程中辅助的工具有喉镜,纤维支气管镜及各类可视设备等。

留置气管导管很少有并发症,除非长期应用气管导管的患者,主要的并发症是与插管的过程相关的。轻微的并发症主要有口咽部软组织损伤,咽痛,这些都不需要特殊治疗,在短期内即能恢复的。若患者有牙病、气道解剖特殊致插管困难,可能引起牙齿损伤、松动或者脱落。有些患者插管后出现持续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可能是插管过程中支撑声门部的一个软骨脱位,需要及时处理复位。对于肺及气道病变的患者,如气管炎、肺气肿、哮喘患者,气管导管对其刺激性较大,可能会导致不良影响,如长期卧床肺部感染的患者,气管插管可能会使其感染恶化,所以对此类患者应酌情选择其他可避免气管插管的麻醉方法。

通常每1000例患者中就有2~3例患者会很难实施气管插管,如果患者曾被告知自己经历过困难插管,一定要将这一情况告知给你的麻醉科医生,现在科技的发展,虽然已经有很多应对困难气管插管的工具,但前提是,必须充分认识及提前准备以应对困难气道。

(3)喉罩

很多患者的气道可通过喉罩来保障,它是由柔软的塑料或橡胶做成,可充气,放置于咽喉部,开口正对着声带,另一端连接麻醉机通气。由于它不用经过声门和气管,对气道的生理干扰更小;插管的时候不需要辅助喉镜等器械,操作简单,刺激性小,创伤小;对麻醉深度的需求也比气管内插管小,而且患者可以不用肌松药。常用于短小手术患者的麻醉中通气,或者急救时的紧急通气道。但喉罩并非适用于所有的患者,由于它与气道的密闭性较差,有时在麻醉机通气时容易漏气,漏气程度常与手术时间长短、患者体位、颈部紧张度有关;由于气道与食管之间的距离较近,喉罩置入后与食管口之间的隔离不够充分,麻醉气体有可能进入胃,尤其当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减退时,容易出现呕吐、反流、误吸等危险;同时喉罩不能很好地阻隔呕吐物进入气管;喉罩的置入使气管内的痰液吸引变得比较困难。不良反应主要为咽喉部软组织损伤及咽痛等。喉罩虽然优势明显,但也有一定缺陷,现今仍不能完全替代气管导管的作用。

在一些紧急情况下,上述方法都不能建立有效的人工通气道,无法给患者通气时(如患者解剖变异、口咽腔肿瘤等),麻醉科医生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如直接气管切开,环甲膜穿刺等建立急救气道,以快速给患者供氧而避免严重不良后果。

6.如何应用麻醉机调节呼吸

在呼吸机或麻醉机的帮助下维持气道通畅、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的过程,称为机械通气。机械通气与自己正常呼吸最大的区别在于吸气时的压力,正常呼吸吸气时是负压,而机械通气吸气时是正压,除此以外,呼吸参数的设置都尽可能与自然状态相近,如吸气量、呼吸次数、吸气呼气时间等。麻醉机可按照这些参数,准确地给患者通气。在整个麻醉过程中,这些设置的参数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每个患者的特殊情况及术中的特殊要求不断的调节。如有些患者有肺大疱,为避免肺大疱破裂,调节的重点是保证通气时压力不至于过高;而对于肺交换功能不好的患者,可能需要延长吸气时间,并增加呼气时气道的压力,促进氧气在肺内交换;对于高代谢状态的患者可能要加大通气量等。

机械通气毕竟是个非自然的过程,对人体也会存在一定的干扰。常见问题有通气时的正压使肺组织产生压力伤,严重的可能导致患者产生气胸;正压通气影响血液回流至心脏,引起血压下降,尤其对于失血过多或脱水的患者;其他还有引起或加重呼吸道感染、肺不张、喉损伤、气管损伤等,但这些多发生在长期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在手术麻醉的过程中,经过麻醉科医生的精心调控,发生率都能控制到较低的水平。

7.怎么评估呼吸功能

那怎么能知道麻醉机供给的气体是否合适呢?现代的监护仪都能实时提供呼吸参数监护,如氧饱和度监测可提示供氧是否足够,二氧化碳监测能提示通气是否足够,其他的监测有氧浓度、通气量、气道压等,麻醉科医生可根据报警信息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对报警信息的判断及进一步处理有赖于麻醉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如导致气道压力增高的原因可能有十几种之多,导管打折、气管痉挛、人机对抗、外界压力等,需要麻醉科医生及时准确找出原因,有效治疗。除了关注监护信息外,麻醉科医生还需时刻关注很多细节:如导管的位置,过深可能进入一侧肺,过浅又可能脱出气管;导管内痰液堵塞;管道打折;适时追加肌松药以免患者与麻醉机对抗。此外,在手术麻醉过程中,麻醉科医生还必须识别和处理异常气道情况如气管痉挛、喉痉挛、肺水肿等。

气道的管理是麻醉科医生工作的基础和重中之重,只有维护好气道的功能,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CEEnBkXxdMf6WusVR/mz2cohMbrkMlpuct8h7TmDGchoMoeYAUok0GfMchjlVaB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