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合并有糖尿病的手术患者也越来越多。那么,糖尿病患者做手术都会有哪些风险?手术前后血糖又应该如何控制?
我们知道,糖尿病是因为胰腺产生的胰岛素相对或者绝对不足,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明显超过正常范围。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过高,超过肾脏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时,尿液中就会出现葡萄糖。如果空腹血糖浓度超过7.0毫摩尔/升或者有糖尿病症状、任意时刻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两次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经典表现为喝水多、吃饭多、尿量多但体重却逐渐减轻,即医学上所谓的“三多一少”。当然,并不是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实际上临床工作中所见到的更多是体形偏胖的糖尿病患者,这和糖尿病的具体类型和病情程度有关。
糖尿病远远不是简单的血中糖多一些那么简单,事实上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影响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可以导致人体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损害全身微血管,因此全身器官均可能受糖尿病影响。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视网膜病变从而导致视力低、心血管疾病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自主神经病变甚至肢端坏死。糖尿病患者平常检查也需要注意全身血管情况,眼底检查和肾脏功能检查。
与普通手术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代谢紊乱和各种伴随疾病,其手术和麻醉的风险要大很多。我们知道患者在手术前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紧张,过度的精神紧张和焦虑会使血糖控制的难度加大,容易出现血糖升高。降糖药物种类和剂量改变可能导致血糖剧烈波动,容易出现高血糖或者低血糖,所以手术患者必须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并且详尽评估各脏器受血糖影响情况。尽管没有症状,糖尿病患者仍可能会有心肌缺血存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可以减弱心脏对血容量变化的代偿功能并使患者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大大降低,麻醉后出现低血压的风险明显增加。加之各脏器伴随微血管病变,手术麻醉中易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如果术前血糖控制不佳,不仅加重脏器功能损伤,还会增加术后感染、伤口愈合不良、血液黏滞性高和血栓形成的可能。因此手术患者血糖控制极为重要。有研究表明,严格的术前血糖控制有助于减少患者围术期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和伤口愈合。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范围可以显著延迟微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改善微血管并发症。
事实上,糖尿病患者做手术时血糖应该控制在多少还没有一致性的结论。以往通常认为手术患者需要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但严格的血糖控制难度很大,不同的患者术前紧张和焦虑情况不同,对于降糖药物的反应也不相同。如果过于严格控制血糖,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同样严重威胁患者安全。目前一般认为术前对血糖的调控在相对正常即可,以避免严格血糖控制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目前通常认为,对于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空腹血糖不超过8.3毫摩尔/升,餐后血糖不超过13.9毫摩尔/升,尿糖和尿酮体阴性即可。如果术前血糖高于15毫摩尔/升,则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择期手术需要推迟进行直至血糖控制满意。如果只是接受短小的手术,术前的降糖药可以继续服用。如果是要接受较大的手术,手术前24~48小时需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胰岛素控制血糖。
术日清晨由于不能进食,继续使用降糖药物可能导致术中低血糖,因此术日应避免口服降糖药或者使用胰岛素。糖尿病患者在围术期血糖波动可能会比较大,术前、术中及术后都必须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及时调整药物用量。与术前血糖控制类似,术后血糖也不必降至完全正常,一般认为术后血糖控制在7.8~10毫摩尔/升即可。术后一段时间患者可能无法进食,需继续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当患者可以正常进食以后,逐渐改用口服降糖药。
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做外科手术时,需要密切关注血糖变化,积极调控血糖浓度。同时不用过于担心和焦虑,血糖是可以很好控制在满意范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