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注意事项】

1.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为什么暂时不能手术

由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导致患者围术期出现心血管并发症(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以及脑血管并发症(如脑出血、脑梗死等)的概率增加。

常见的心脏方面的疾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变、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等。冠心病患者由于给予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的狭窄和闭塞,导致其对术中的各种刺激耐受能力下降,手术与麻醉的各种操作刺激容易引起冠状动脉血管收缩,从而导致心肌缺血梗死的风险增加。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其自身瓣膜性病变和心脏供血程度受损,可能有潜在的心衰、感染、心动过速和栓塞等风险,对较大手术的耐受力降低;既往有心律失常患者,术中可能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发作,甚至导致心搏骤停,从而威胁生命;既往放置了起搏器的患者,术中使用电刀可能干扰起搏器引起心搏骤停;先天性心脏病因为心脏结构异常,可能引起患者肺部感染、心悸、心衰,部分异常可能增加术中脑血管栓塞的风险,严重时可导致心搏骤停,威胁患者生命。因此,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由于自身病变,导致机体不同程度受损,对手术刺激耐受力降低,增加了手术麻醉的风险。

所以当医生说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暂时不能手术,其原因是目前还不是最好的手术时机,可能是需要控制血压或者继续改善心脏功能,以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还有一些情况下,麻醉科医生可能发现了心脏病的蛛丝马迹,需要完善心脏相关的检查,进一步评估患者心脏功能,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处理后再行手术治疗。

2.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手术时机是什么时候

每个人都可能生病,而部分患者病发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那么什么时候才是最适合的手术时机?根据手术的迫切程度,可以把手术分为急诊手术、限期手术、择期手术。

急诊手术,是在病情危急的情况下,医生评估后认为需要在短时间内进行的手术,否则会威胁生命。常见的急诊非心脏手术有急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肠梗阻、各种外伤手术等。出现这些病症时,为挽救患者生命,即使高血压、心脏病都没有控制好,也需要做好相关准备,尽快手术。

限期手术,是指需要在一定限期内实施的手术,即外科手术时间不宜过久延迟。术前也有一定的准备时间,否则会影响其治疗效果或失去治疗有利时机的一类手术。如各种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子宫颈癌、膀胱癌)的根治性手术。对于限期手术来说,外科医生和麻醉科医生需要平衡手术的风险和收益,以决定手术时间。如果心脑血管等手术风险大于手术获益,可能需要暂缓手术,进行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后进行手术。如果手术获益大于心脑血管等手术风险,可进行必要检查后尽快进行手术,把握时机,以获得最好的疗效。

择期手术,是指可以选择适当的时机实施的手术,手术时机的把握不致影响治疗效果,容许术前充分准备或观察,再选择最有利的时机施行手术。常见的择期手术包括无症状的良性肿物切除术、胃溃疡胃大部分切除术、无症状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大多数的整形手术等。对于择期手术来说,一般需要较完善地进行术前检查,对于控制不好的高血压、心脏病等,可能需要推迟手术进行相关内科治疗,让患者以最佳的身体状态进入手术期。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部分患者由于病情较重,术后可能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进行严密监护与管理,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3.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术前应该注意什么

对于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医生将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了解心脏的功能状态,尽可能减少因手术而诱发的心衰、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等危险,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对于择期手术的高血压患者,WHO的降压目标为:中青年<130/85毫米汞柱,老年人<140/90毫米汞柱;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应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甚至125/75毫米汞柱以下。心脏瓣膜病的患者应在术前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脏瓣膜的情况,如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可能存在心衰、感染、心动过速和栓塞等风险,对较大手术的耐受力降低;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狭窄的患者,可能需要在非心脏术前进行瓣膜手术。室性心律失常和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术前应该继续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因心律失常而放置了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术前最好在心内科医生指导下进行起搏器的程控。

4.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术前用不用停药

术前服用的药物,不要自行停止,应在外科医生和麻醉科医生的指导下,有选择地进行使用和停止药物。

(1)抗凝、抗血小板药物:

如华法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其是否停用和是否需要替代药物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使用不当可能会使围术期出血过多,或者导致围术期心血管或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用药的调整可能需要外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和麻醉科等科室医生共同协商用药方案。一般来说出现心脑血管事件(如脑梗死、心肌梗死等)风险较低,而手术出血风险较高时,需要先停止抗凝药物一段时间,再进行手术。当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较高,而手术出血风险较低时,需要继续使用抗凝药物。而心脑血管事件风险较高,手术出血风险也较高时,可能需要使用其他抗凝药物替代治疗,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降低手术出血的风险。

(2)降压药:

利血平和北京降压0号(含有利血平)等药物可能引起术中血压不稳定,需停药1~2周再进行手术。一般来说降压药应按术前使用的剂量继续使用至手术当日早晨。特别对于β受体拮抗药(如美托洛尔),一般除了严重的心动过缓等特别情况外均应该持续服用,突然停药会引发心率过快,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大多数医生认为应当术前1天停止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就是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这种某某普利的药物)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就是氯沙坦、缬沙坦这类某某沙坦的药物)这两种药物,对此医生之间还存在争议。

(3)降糖药:

空腹时使用(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等),可能引起严重低血糖,威胁生命。所以一般持续用药到手术前一天,而手术当天停止使用。

(4)单胺氧化酶抑制药、三环类抗抑郁药:

因可能导致术中顽固性低血压,一般需要术前停药2~3周。

(5)中草药:

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直接作用,如麻黄、鹿茸可能导致术中心血管系统不稳定,大蒜、三七、银杏叶、人参等可能引起出血。间接作用,通过与西药相互作用而产生影响,如卡瓦、胡椒可能增强麻醉药的镇静作用,麻醉时间延长,圣约翰草使多种药物代谢增加。建议停止所有中草药至少一周。

5.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术后的几天内,依然是患者围术期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发期,需要警惕,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如果患者出现心慌、胸闷、胸痛等心脏相关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告知医生。术后一段时间内,应在医生或护士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同时,应遵循医生的指导,逐步恢复术前用药,继续高血压和心脏疾病的治疗。出院后,应定期去心内科等科室复查,更好地控制血压和心脏病。 Nl+R/hckiIQ+j8bJKgYtYatByKUWMcnlHBqmRdbt0+E8MJMHmCR9vhAlPg/7Ni8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