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回龙观医院 章 程 刘华清
审核|北京回龙观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杨甫德
不是在补习的路上狂奔,
就是在考级的路上飞驰。
着急孩子的学习,担心孩子的身体……
考试季!毕业季!
谁家里没有个焦虑的家长?
在与有些家长交谈时,光听语速,就知道他们存在焦虑情绪。因为他们说话像“机关枪”一样,快且难以停顿,你根本插不上嘴。这样的家长性格一般都很急。比如,带孩子做心理咨询,两三次没有明显变化,就开始怀疑心理咨询的作用;和大夫谈了一次话,知道了倾听和理解对孩子的重要性,但坚持了两天就打起退堂鼓……焦虑的家长面对所有事,总是希望有捷径。
比如,孩子应该认真学习,孩子应该听话懂事……不是说这些“应该性思维”是错误的,而是要透过这种思维看本质:有些家长是希望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进行。但这个世界有多少事情能按我们的意愿来发展呢?具有这种“应该性思维”的家长很容易遭遇挫折,从而产生焦虑。
焦虑的家长会反复地思考关于未来的各种可能性,这是对未来没有掌控感、不自信的表现。那怎样才能让自己稍微有点掌控感呢?只能抓住身边的人,才能让自己的焦虑有所缓解。孩子就是家长身边最容易“抓住”的人。所以,焦虑的家长会对孩子有比较多的要求、比较高的期待。这使得孩子的压力也相应增加。
有些焦虑的家长可能从小就没有积极的被爱体验和家庭温暖,或者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经常处在忧虑之中。当这些家长有了孩子,他们就会想:“我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爱,我要给我的孩子全部的爱。”这种补偿心理,让焦虑的家长不顾孩子的需要,过度给予。
孩子有焦虑的父母,还可能有焦虑的祖父母。家庭教育模式往往会一代一代地传承。如果父母从小被焦虑的祖父母苛刻要求,那么就有可能重复这种亲子互动模式,将来对自己和孩子都要求苛刻。
阿静今年14岁,是一个很内向也很瘦弱的女孩。她沉迷手机游戏到了不愿出门的地步,对真实的世界失去了兴趣。父母带着阿静到医院寻求帮助。医生得知,阿静的妈妈非常优秀,事业成功,但也是一个非常焦虑的母亲。她从小就对阿静有非常高的要求,还是个专制的母亲,从不鼓励阿静,怕她骄傲,不断指出阿静的缺点让她上进。医生还了解到,阿静的姥姥就曾经是个焦虑的家长,阿静的妈妈就是在姥姥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
在心理学中,情绪稳定是指可以自由感受事情发生时的情绪,无论多好多坏,都能将情绪调节到相对平稳的状态,保持情绪稳定。这并不是说家长必须要一直高兴,有负面情绪很正常,但要控制住强烈的情绪。
孩子出生后,妈妈们要面对一系列“失去”:身材走样、失去工作晋升机会(或者干脆失业)、没有娱乐时间……当孩子不听话、哭闹的时候,妈妈们会非常厌烦、愤怒,控制不住情绪,事后又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后悔不已。其实,这时候的妈妈在潜意识里是在埋怨孩子,只是自己不愿意承认而已。
即便这样,也不用指责自己,妈妈们要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反省、成长,尝试在自己的需要与孩子的需要中寻找平衡点。妈妈要先照顾好自己,拥有自己的工作、生活圈子、兴趣爱好。妈妈的内心拥有更多的爱,才有能力爱孩子。
另一半的作用是保持整个家庭环境的稳定,只有给予家庭关心和支持,家庭环境才会稳定,容易焦虑的家长情绪才会更稳定。
16岁的小安患有中度抑郁症,她妈妈也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小安的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一年难得回家两次。他坚持说小安的抑郁及小安妈妈的焦虑,都是因为她们“太脆弱”。由于得不到爸爸的支持和关心,小安妈妈把独自带孩子的焦虑和不良情绪传递给了孩子。
在后来的治疗中,小安妈妈独自带孩子的辛苦终于被小安爸爸看到了,父亲的角色在家庭中终于重新归位,家庭成员间得到了互相支持和信任,减少了批评、指责和抱怨。小安和她妈妈的状态都逐渐好转。
妈妈不是超人,会脆弱也会崩溃,但为了孩子和家庭,妈妈只能努力活成超人。愿所有的妈妈,对孩子的焦虑少一点,给自己的爱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