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卒中的九大误区,快来看看

作者|四川江油九〇三医院 饶友凤 姚丽萍 李 娜

审核|吉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李 丽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比卒中本身更可怕的是患者和家属对这个疾病错误的认识和错误的做法。

为了不让大家吃“没认识”的亏,本篇给大家普及一下脑卒中的九大误区。

误区一 卒中是老年人的病

“听说卒中是老年人才会得的病,但是我弟弟前几天口角歪斜,医生说是卒中。他明明还那么年轻,年年体检,血压正常,家里都没听说有人得过这个病。怎么可能哎!”

事实是,卒中的发生与性别和年龄关系不大。全世界25岁以上人口中,平均每4人就有1人可能会发生卒中,平均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因卒中而残疾。在我国,卒中是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成年人残疾的首位病因。据《中国卒中中心报告2020》显示,2020年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中患卒中人数约为1 780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如此看来,这病男女老少通吃,以后还是要多注意了。

误区二 颈动脉筛查=卒中筛查

“听说,去医院体检做个颈动脉筛查,就相当于卒中筛查了。”

事实是,颈动脉筛查只是卒中筛查的一部分,有斑块也不一定会发生卒中,还要进行脑血管检查并综合发病危险因素来看。是否发病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看患者是否具有危险因素——

行为因素:吸烟(最大危险因素)、精神压力、运动减少等。

疾病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血脂异常、其他疾病。

误区三 脑血管检查正常,就不会患脑血管疾病

“有人说,做脑血管检查没有问题,就不会得卒中了。”

事实是,在脑血管疾病中,血管因素只占其中一部分。

有统计显示:1/5的脑血管疾病其实来自心脏,比如房颤,就和血管毫无关系。就算大脑里的血管正常,还是有可能会发生卒中。所以看病要讲科学,不要总是抱着侥幸心理。

误区四 有些食物和运动,是防止卒中的灵丹妙药

“预防卒中可以吃点特殊的补品,还有一些特殊的锻炼方法预防效果不错,比如吃纳豆、喝健身茶等,都可以预防卒中。”

事实是,单从养生保健来看,规律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和科学运动肯定比这些偏方更靠谱。如果想通过运动来预防卒中,我们建议适量运动,比如快走等。因为太过剧烈的运动反而会增加脑出血风险。

误区五 药物有毒,保健品更安全

“‘是药三分毒’。那是不是改吃保健品来预防和治疗卒中更安全些呢?”

事实是,保健品不是药品,没有治疗作用,所以不要盲目相信,花了冤枉钱不说,还有可能延误病情,而且尚未发现患者因使用他汀类药物导致身体损害的案例,大家不要被说明书上罗列的副作用吓倒了。

误区六 阿司匹林,可以预防任何卒中

“吃阿司匹林可以预防卒中。那我们平时是不是也可以吃点提前预防啊?”

事实是,临床医生推荐的阿司匹林用药是因人而异的,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吃、都需要服。因为卒中的防控措施是综合性的,而服用阿司匹林只是其中一环。在卒中治疗的环节里,需要根据病情加入降压、调脂、降糖等的药物,这些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患者切不可自行用药或者停药。

误区七 多吃活血补品,就可以活血

“听说,每天吃三七、喝野生银杏茶就活血了,就可以溶解血栓了。”

事实是,现在的溶栓药品品种很少,都有治疗的最佳时间段。迄今为止还没有口服的特效溶栓药,活血药物更没有溶栓功效,所以这些中药材不是溶栓药。记住:活血≠疏通血管≠防治卒中。

误区八 病情轻不用住院,在门诊输液就能好

“卒中不严重,只要开点药或者在门诊输几天液就行了,没必要花钱住院。”

事实是,即便是小中风,不注意康复的话,其预后也会不尽如人意的。况且卒中的死亡率和复发率相当高,绝对大意不得。短暂、轻微的小中风,及时治疗预后较好。治好了就能恢复正常生活,拖下去只会加重病情。

误区九 病好了就不用吃药了

“听说,卒中治好了,就可以不用吃药了。”

事实是,当然不行!

有的人因为手脚能动了就停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实际上,卒中经治疗后即使肢体康复了,血管状况也不一定完全好转,血管堵塞的情况仍可能存在,还是需要遵医嘱坚持服药。因为卒中的复发率是很高的。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数据显示,高达40%的门诊卒中患者是复发人群。卒中后1年,17.1%的患者会再发卒中或其他血管性事件;卒中后2年,复发率为25%;5年复发率超过30.0%。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情况下,复发的患者在症状上通常都会比前一次更加严重。相对于未复发患者,卒中复发使致残率或死亡风险增加了9.4倍。 9rYN1ObCqTP5bx4AWN9dLcWs52IDm+p2jPF0/qnGgqfXCMwlUUBuRhsnZJpcvd+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