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Confucianism)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也是东方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仁爱”的核心思想影响着中国千年的社会道德价值取向,指导着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体验与行为准则,是礼乐文明的重要根据,是价值判断的是非标准。中国的医学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形成的“医乃仁术”理念。而儒学的“修己”和“治人”之道,从修仁出发,经由习礼达到成己、成人之乐的“君子之学”则开辟了“成仁”的路径和“学而”的方法。《论语·阳货》中“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孔子认为:“恭则不悔、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是修仁且成仁的五德。五德不仅是个人内修仁性、仁心、仁情、仁爱的“私德”,更是为公治理的“公德”,其成就了“君子之学”的目标和践行方向,影响着传统医学的发展与传承,为现代护理的人文关怀提供了实践路径。本节将以诠释儒家仁爱思想之“恭、宽、信、敏、惠”内涵为基点,分析五德与现代护理的关系,剖析传统仁爱德行与护理的内在联系,为适应本土文化的现代护理开辟践行路径,从而培养和提高护理人文素养。
儒学之“恭”蕴含了三层含义,其一是“恭己”,是恭恭敬敬地端正自己,是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其二是“恭而有礼”,是恭恭敬敬地待人接物,是对他人的恭谨谦逊;其三是“居处恭”,是即使自己独处时也能够恭恭敬敬地保持敬畏之心,是对礼法的自觉遵循。因此,“恭”是自我品行的端正,立、行、坐、卧等举止的行为规范,礼仪有度,办事认真,为人厚道,以稳重庄严的品格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同。同时,“恭”于己内修而言,是不自满,正确认识自己,估价自己,正确看待自己的成就;于人处事而言,是由内自觉尊重他人。另外,“恭”还要以礼为标准,要求对礼法自觉遵循,敬畏礼法,即便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能保持敬畏之心,培养慎独的精神,树立遵纪守法的信念。
儒学所说“宽”既有个人修养方面的“宽德”,又有治国理政方面的“宽政”两层含义。在个人内修中,对待他人宽容、同情、理解、体谅,在遵循法制和道德规范基础上包容他人过失,不苛责于人,心宽而后乃容。凡事心胸宽阔,宽仁大度,可让人化解内心苦楚,接纳他人,做到宽以待人,厚德载物。而在为公治理方面,儒学之宽则是实施“德主刑辅”的宽政,主张“明德慎罚”理念,注重“为政以德,道德教化”的基本原则,同时采用“宽猛相济,善心良法”的治国理政策略。通过道德教化,以“官德”带动“民德”,“德治”和“法制”并举,做到相得益彰、张弛有度。
儒学中的“信”同样包含了个人道德修养和治国理政中的“诚实守信”和“受人信任”两层含义。“信”是人与人之间的修养,是一个人必备的德行、做人的基本要求,是一种高度自觉的道德行为规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亡国到商鞅“立木取信”而终使秦国成为春秋霸主,都警示人们诚信对于个人和国家的意义。“诚”即是内诚于己、诚实无欺、实事求是、诚实做人做事;“信”是外信于人、讲信誉、有信用、不虚假。“诚信”是人之根本、社会根基。唯有“诚信”,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唯有“诚信”,才能取信于民而民从政令。同时,“信”又取决于“言”与“行”的关系,“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方能真正获得信任。
儒家思想认为“敏”有“敏捷”和“勤勉”两义。在个人修德方面,敏是一种品质,强调“审慎”,即说话做事周密、谨慎,行动敏捷且说到做到,立马行事,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孔子认为:“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并告诫人们少说话多做事,且说话谨慎,话说出口要快速行动,多干实事,不空谈。除此,孔子还强调仁者还应机敏智慧、积极创造,对外界事物反应灵敏,处事效率高、果断,把握机会。通过勤奋而积累更多知识,提升自己,帮助他人。另外,从为公治理来说应做到“敏而有功”。为公者只有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率先垂范,才对得起民众的信任。遵循量才任用、考核功过,强调德才兼备、任贤使能、赏勤罚懒的原则。
儒学思想中的“惠”,既为个人道德领域的“惠爱”,又为公共道德领域的“惠民”。个人道德的惠爱,是一种怀有慈悲之心主动关爱、帮助他人,自愿奉献爱心与援助的行为;是关爱儿童老人、救济穷困、抚恤贫苦、优待残疾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助行为。个人的“惠爱”品质最具人性,也是做人之基本,在人际交往中它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组成。在公共道德领域的“惠民”,则强调“施惠于民”,想民所想、利民所利、安民所安。其政治功效是“养民”“使民”,促进社会协调均衡发展。当下,我国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发展根本目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共建共享,增进获得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正是儒学“惠民”思想的现实写照。
一方面,孔子曰“仁者爱人”,是以“爱”诠释“仁”,对“仁”的认识、理解和实践紧紧围绕着“爱人”而展开。“仁”由“人”和“二”构成,深刻寓意了人与人相处之道,以二人“爱”之互动构建了彼此的关系。而人文护理正是护理人员在工作实践环境中内化“仁爱”思想,将“仁”和“礼”贯穿于护理实践始终,以仁爱之心照顾患者健康,并与患者建立互信关系。人文护理是儒学仁爱思想在护理实践中最好的体现,有着天然的一脉相承。人文护理更诠释了儒学的“以人为本”“人命至重”的精神,人文护理已然成为“仁术”,护理人员则成为“仁义之士”的典范。
另一方面,“恭、宽、信、敏、惠”五德蕴含了“爱人”的旨意,孔子认为成就五德是达到“仁爱”的最好方法。修炼五德的过程正是践行儒家“仁爱”思想的实际行动。中国传统的人文护理也正是受到传统儒学思想的影响,在两千多年的传统医学实践中铸成独有的“爱人”事业。护理人员在内修专业道德思想和技术能力过程中,将无私关怀、精湛照护丝丝渗透入专业中,用恭敬、庄重、宽容、厚道、诚实、守信、勤敏、礼让、审慎、仁慈的德行构建“护行于仁,理知于爱”的人文护理,体现了护理人员“自省”与“利他”的德行修养。因此,要践行好人文护理。
护理人员在内修自身职业德行时,首先以“恭己”出发,正确看待护理职业的价值,以“仁爱”为核心内修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修炼自我品行,自觉尊重生命,尊重所从事的护理事业。同时,修炼自身言行举止,以庄重的职业仪容、仪表、仪态和规范的护理操作来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护理人员的言行是建立在内心恭谦的基础上,在学习和应用哲学、美学、社会学等人文知识技能之上,提高自身修养。这种素养需要后天的精心教化和自我修炼,通过学习、效仿、实践、评价和认可的过程,逐渐把礼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
恭谦是礼貌的内在本质,礼貌是恭谦的外在表现。护理人员恭谦的德行不仅体现在自我修养,更表现在执业过程中以恭敬之心礼貌待人。无论面对患者、家属、同事还是领导,不论其身份、地位的高低,都以恭敬之心待之。不论与自己有关还是无关之事,都应保持一份恭敬心,即使处尊居显也应低调做人,不趾高气昂,时刻保持恭敬之心礼貌待人,才能真正受人尊重,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和谐的状态处于医疗环境之中。因此,护理人员待人之“恭”要以礼为标准,结合护理职业的特殊要求与特点规范自身言行。首先,践行礼仪接待就应当对患者待之以情,接之以礼,持有正确的接待心态,尊重患者、一视同仁、注重细节、关注差异,采用恰当的肢体语言安抚各种不同类型的患者。其次,护理人员的语言修养、语言表达也要恭而有礼。患者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变化与护理人员的语言运用能力紧密联系。良好的语言涵养既可以传递信息、传递关爱,又能给患者带来愉悦及治疗疾病的积极作用;反之,则可能造成患者心灵创伤,加重病情,延误诊治,甚至引发医疗纠纷。根据患者病情特点、文化程度及心理状态,选择恰当的语言沟通方式。对新入院患者,应采用亲切、热情的用语;在治疗和护理时,应用关心体贴的用语;对情绪低落的患者,应使用疏导解释性的用语。而护理操作前,亲切礼貌地向患者问好,询问患者病情及心情,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操作的目的和需要的准备等;操作中应态度和蔼,耐心解答,避免姿态高傲;操作后安慰、询问患者,了解其感受,向患者解释注意事项,对患者的合作表达谢意等。
护理人员在执业的环境中,应始终保持“居处恭”的状态,以一颗敬畏之心处理与患者及家属、医生和同事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礼法的自觉遵循来规范自身从业行为,时刻牢记生命的价值,在具体工作情境中尊重生命,保持庄敬律己的慎独,敬畏礼法,诚实职守;尽最大努力维护患者生命和健康,尊重患者自主权,保护患者疾病信息,包括病情、治疗方案、措施等,不在公共场合讨论病情,不随意泄露患者个人信息等;尊重患者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尊重医生,理解医生的专业的特点,力所能及地包容和支持,尊重医疗方案的技术权威,并积极配合完成医疗护理工作。护理人员之间更应彼此尊重,因为大家是守护生命的战友,是共同应对困难的同行者。护理人员应恭敬长者,学会谦卑,赞赏他人,取人之长,不耻下问。护理管理者更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一视同仁,平易近人,待下级纳谏如流,不以权使人,多鼓励、少训斥。护理人员还应自觉遵守国家的政策法规、专业规范、标准及制度。
小希是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一名年轻的重症医学科护士,学习勤奋,工作努力,对自身素养和行为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在面对危重患者时总是要用比其他人更多的耐心去关怀和照顾他们。一天夜班,小希在巡视一位皮肌炎晚期的患者时,发现患者睡着了。于是小希就看了看患者监护仪上的生命体征监测情况,轻手轻脚地准备离开。当她转身的一刹那,患者突然醒了,说道:“小护士你为什么不给我检查一下?”小希说:“大爷您刚才睡着了,我想您难得入睡一会儿,就不想打扰您。监护的信息显示您的病情还比较平稳。”小希的话还没说完,大爷立马沉着脸斥责小希。无奈之下小希笑着对大爷说:“大爷您别生气了,刚刚是我不好,考虑得不周到,我这就给您仔细检查。”小希面带微笑认真地给大爷做了一次全面的观察和监测。
护理是一项特殊的职业,护理人员不仅每天要面对遭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更会面对人的生死和人情冷暖,常常处于情感的剧烈冲突中。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不断修炼宽容的德行,理解宽容、学会宽容,拥有宽广的胸怀,包容自身和他人客观存在的局限和不足。对待自身时,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理解人无完人的客观性;在工作中能够正视缺点和不足,并通过不断学习和修炼,克服缺点,改善不足,使自身德行符合规范,适应工作的变化和发展;同时,也不必对自己太过苛刻,要善于进行心理调适,寻求家人和亲友的帮助和支持。护理人员唯有保持宽容、豁达的胸怀,才能以积极、乐观、开朗的心态投入工作,更好地应对患者的健康服务需求。
护理服务的对象大部分是遭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具备宽容大度的胸襟,以同情之心去体谅和包容患者。临床工作中,患者因疾病致身心痛苦而变得脆弱、言行失控,甚至发生焦虑、恐惧、猜疑、激动、愤怒、孤独、依赖等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该理解、体谅和包容患者,通过语言沟通、倾听、疏导等方式化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同时,护理人员还要调整好自身的情绪,以平和之心安抚患者不良情绪。宜静不宜躁,宜化解不宜对峙。当患者情绪激动,甚至做出过激行为时,护理人员首先应稳定自己的情绪,避免正面冲突,适时、适度地安抚患者,待患者平静后倾听患者的心声,多采用开放性提问,并适当用眼神或简短话语予以回应。在倾听过程中,寻找原因,并针对性解释和帮助患者解决问题。护理人员的宽以待人还体现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更体现在医护、护护协作与配合、支持与理解、尊重与爱护。正因为护理人员所具备的博大胸怀和包容的品质,使人文护理更加生动有情。
例如,护士小李正经历痛失爱子的苦痛。每当工作之余她就沉浸在丧子的痛苦中,科室护士长和年长的护理人员轮流陪伴她,做心理疏导,带着她一起出去散心。小李曾一度有过轻生的想法,但在科室同事真诚地开导与鼓励下,她逐渐从痛苦中走出来。这天,小李上白班,负责接收新患者,办理入院的患者很多,可是床位不足,于是小李就按照常规给择期手术患者进行预约安排住院。有一位患者不满意自己被安排到下周住院,于是就跟小李争执起来,患者情绪激动,还用手指着小李的脸。小李特别气愤,原本内心的丧子之痛还未完全平复,又遇患者不理解,悲伤与委屈涌上心头,心酸的泪水忍不住落了下来。为了避免与患者产生正面冲突,她走到更衣室,让自己冷静下来,站在患者的角度想了想,很快平复了情绪,擦干眼泪走出更衣室,微笑着再次耐心地向这位患者解释缘由。经过解释,患者了解到所患疾病是可以择期入院,且预约住院是为了更好管理床位,保障医疗措施优质。患者理解了小李的安排。离开病房时,患者真诚地向小李道歉:“对不起,李护士!刚才我太激动了,请你原谅!”小李笑着说道:“没关系,我理解您,等科室一有空床,我会尽快通知您来住院,谢谢您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从小李的言行中人们可以感悟到,有良好德行的护理人员要不断调试自己的心态,不计较个人得失,有容乃大,及时抚慰患者情绪。
诚实守信是护理人员应遵从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个人内在修炼的基本德行。“诚”是“信”的基础,“信”由“人”与“言”所构成,两者密切相关。为仁者“忠诚老实”“言而有信”,对待人与物实事求是,说到就做到,说得到而做不到的就不要说,多做少说。护理人员作为仁人,应忠诚对待职业,诚信对待患者、家属及其他医务工作者。在护理实践活动中坚持“慎独”的精神,真正做到科学严谨、认真负责,按制度要求和操作标准做事,才能取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诚信需要渗透到护理人员的执业行为中,在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按医嘱用药,抽吸药液完全,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当操作失误时,主动上报并向患者致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手卫生,避免暴发医院感染;夜间工作中按时、准确用药,及时观察患者,真实记录病情等。当这种“慎独”的职业诚信由外在要求转化为自身内在品质需求时,护理人员将自觉规范自身执业行为,获得患者信任。
诚信是处理好护患关系、护护关系、医护关系的重要准则,只有真正做到诚实守信方可赢得他人的信任,受到他人的尊重。护理人员以良好的职业形象,热情和蔼的服务态度,规范有效的护理操作,真诚适当的沟通交流,设身处地维护患者的利益,护理人员谦虚有礼将会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相信,患者及其家属愿意向护理人员寻求帮助、愿意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康复治疗。护理人员彼此真诚相待,互相支持和帮助,共同面对和解决困难,相互鼓励与进取等,将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护理人员不断提升专业能力,较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医护之间相互尊重,密切协作,认同彼此的专业价值等将会促进医护的相互信任。前不久,小陈和小任值班时给患者输血,二人发现患者需要输注洗涤红细胞,可是输血科发给了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小陈与管床医生和输血科沟通,确认两种血液功能区别不大,可以替换。于是小陈在管床医生的同意下将取回来的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给患者准备好,拿到病房准备给患者输上。工作时间较长的小任立刻来到病房制止了小陈。小任说:“患者病情已经明确,需要输注洗涤红细胞,我们不能随意给患者换血液的种类,这样对患者病情不好。”制止了小陈输血后,小任又再次与管床医生、上级医生和输血科协商,最终给患者更换了血液,患者输上了洗涤红细胞。事后,小任来到患者床边向她道歉,并取得了患者的谅解。同时,小任还对小陈进行了教育,告诉小陈:“护理操作中,一定要遵医嘱执行,并且执行时还应审慎,查对医嘱的正确性,当发现医嘱不符合患者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停止并与医生协调处理。一切都要从患者的病情和利益出发,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患者的安全,促进其恢复健康,取得患者的信任。”从小任的言行中人们可以感悟到,诚信是处理好医疗关系的重要准则,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基石。
获诺贝尔和平奖的著名慈善家特蕾莎修女曾说过:“爱必须付诸行动,才能使爱发挥功能。”可见没有行动的爱是空谈,护理人员要用爱守护生命,守护健康,需要用行动践行誓言。护士在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时,敏锐洞察患者病情的现有和潜在变化,通过收集患者信息,结合自身知识和经验综合分析、评价与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及时与医生沟通,提前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中,行动要敏捷迅速,及时有效执行医嘱,有效保证患者各种治疗措施的落实;当患者突发病情变化需要抢救时,护理人员要有足够迅速的应急处理能力,分秒必争,当机立断,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并付诸行动,全力以赴地及时救护;在护理危重症患者时,护理人员应具备敏锐的临床预见性能力,通过及时、正确评估病情,提前预知存在的护理风险和安全隐患,根据预见方向及时制订护理计划,采取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在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时,护理人员应有高度的关怀敏感性,及时掌握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情绪变化等,善于察言观色,根据患者明确与潜在的需要及时给予不同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护理工作繁重而艰辛,且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作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就要勤于思考、敏于行动、言辞谨慎、不耻下问、虚心好学;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并将知识积极应用到实践中,提高护理业务水平;勤于动手,为患者创造整洁舒适的休息环境,多实践操作,练就扎实的护理技能,对技术精益求精,提高操作技巧,减少患者痛苦;勤于思考,训练敏锐的临床评判性思维,对问题进行质疑辨析、严格推断,做出正确的临床护理决策。同时,护理人员还应敢于创新,及时发现、把握身边瞬间即逝的灵感和机遇,敏捷行动,并迅速转化,撰写科研论文,激发创新热情,促进护理事业科学发展。
临床工作中这样的情况常常发生。张婆婆因为带状疱疹引发严重疼痛而住进了疼痛科,每天需要静脉输液的时间较长。疼痛让张婆婆辗转难安,手上的静脉留置针总是穿破血管,频繁穿刺更换留置针给张婆婆增加了痛苦。为了保护好穿刺的留置针,张婆婆不敢随意活动,心里感觉被困在了病床上。管床护士小菊针对张婆婆的情况想了很多办法,用约束带固定,更换不同类型的固定敷贴,用胶布缠绕固定,但效果还是不理想。科室里像张婆婆这样的现象很普遍,小菊开始思考新的方法,她查阅资料,从医院其他科室发明的球拍式约束手套得到灵感,自行设计出更具人性化的静脉留置针保护套,并用柔软、漂亮的棉布制作。张婆婆用上保护套后,方便了很多,留置针留置的时间也明显延长了,张婆婆觉得很舒适,特别满意,直夸小菊聪明。小菊设计的人性化静脉留置针保护套受到了疼痛科患者的欢迎,老年患者、年幼患者输液时都用上了这种保护套。从小菊的事例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护理人员应敏感于患者的痛苦,敏锐地洞察和思考,敏捷地付诸行动。
中国古代著名医家孙思邈提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这句话体现了医者“爱人”“惠人”的思想和理念。医者应对患者存有恻隐之心、同情之心、怜悯之心、慈悲之心,主动关爱、帮助患者,自愿奉献爱心。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疾病、心理和社会特点给予专业照护,对生活不能自理患者予以细致周到的生活护理,对精神抑郁者给予心理疏导,对自卑的患者给予精神鼓励和必要的物质帮助,对陷入无助和孤独的家属给予心理支持、语言鼓励、治疗帮助等,都是用最直接的行为关爱和帮助患者。
护理人员不仅承担着医院内患者的护理,还承担着国家的公共卫生工作和地区医疗护理发展的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指出,一切从实际出发,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提供便民、利民护理服务、远程护理会诊服务等。同时,还要推行公益护理,发挥基层援助作用。护理人员在社会灾害救治中义无反顾奔向救灾的第一线,积极救护;让志愿者服务活动走进社区,为患者免费体检,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相关知识讲座;参加各种义诊,展开健康咨询,为民众普及健康知识,提高民众健康意识;在区域医联体内帮助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帮带、远程等方式,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帮助基层医院切实提高护理业务水平,促进区域护理团队发展,提供优质可及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促进服务。
(江智霞 何 琼 穆青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