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儒道视域的人文思想与护理

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护理的哲学思想主要有儒释道的“仁”与“道”的思想,以下将从儒道视域进行论述。

一、孔子的人文思想与护理

孔子,春秋时期儒学创始人。孔子的人文思想核心在于“仁爱”,要有一颗爱人之心。孔子的仁爱(benevolence)思想包含了“仁者爱人”和“恭、宽、信、敏、惠”。他所提倡的爱人思想,正是护理的人道主义精神,仁爱思想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一)常怀“仁爱”之心

《论语》中提到“苟志于仁矣,无恶焉”。如果人人以“仁爱”为本,那么世间将不存在恶人。“仁爱之心”,不仅是指一种爱心、同情心,更是一种责任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温暖是相互的,只有对他人善良,才能被世界温柔以待。媒体常报道见义勇为、救人性命的最美护士,如辽宁锦州火车站一位护理专业女大学生遇到八旬老人突发疾病倒地休克,立即为老人进行了心肺复苏,挽救了老人生命的感人事迹。这是一位医者的仁爱之心。医乃仁术,仁爱是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只有心怀仁爱,才能认识到自己所要肩负的责任。

应当对广大护士和护生进行相关培训,培养护士与护生的仁爱品质,使护理人员不仅懂得爱护、尊重、理解、同情患者,更以解除患者病情为己任。组织理想信念教育,医道人文主义教育,鼓励护理人员阅读相关书籍充实自身,培养职业神圣感;树立“以患者为本”的服务理念。护理人员应做到心中有患者,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重视人的价值与主体地位,不断改善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让人文护理深入每位护理人员的心灵,让患者体验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仁爱之心。

(二)严守忠信之道

孔子还提倡“言忠信、行笃敬”,即指人在任何情境下,都要做到言语忠诚信实,行为敦厚端正。忠诚信实是传统文化一直推崇的为人之道。“忠信”是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在行事时,应当信奉“信”“敬”的原则,说话言而有信,做事踏实认真,将仁爱之心落实于“安人”“安百姓”的实际行动上,施于民而能济众。护理人员要将关心落到实处,以此思想告诫自己——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克己奉公。坚持信用至上,说到做到,而不是拖沓懈怠、言行不一。

二、孟子的人文思想与护理

孟子吸收了孔子“仁爱”与“恭宽信敏惠”的思想,提倡仁政。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相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时更侧重于寡欲思诚,反求诸己,他的思想对当时社会及后人影响深远。

(一)寡欲思诚,反求诸己

《孟子语录》中提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护理工作要学会寡欲思诚,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养浩然正气,坚持本心和职业操守。护理人员还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良心本心,顺应自己的良心本心。一旦做到了自得,听从良心本心的命令,就成就了道德。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看重个人的品行操守,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言行也要谨慎不苟。慎独精神既是护理的道德修养,又是护理道德境界。当护理人员独立配药时,是否能做到把药液彻底抽吸干净?污染针头能否及时更换?在为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能否做到自觉履行“三查七对”原则?这都需要慎独精神来保障。慎独是做好护理工作的行为准则,是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也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道德准则。

(二)换位思考,学会共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的这句话与孔子的“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大同之世上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若想实现这些,首要是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一种共情能力,也是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能站在患者的立场,正确地感知自己和患者的情绪,并能准确地识别和评价患者的情感状况,以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情绪感知能力,这有助于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痛苦。护理人员要有共情能力,维系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当护理人员面对痛不欲生的患者时,感同身受的移情可以使其站在痛者的角度,痛之所痛。这种感同身受、体察涵泳的关怀,可以使护患双方达到共情的境界。

三、老子的人文思想与护理

老子道论哲学扬弃了“德”“礼”相互连接的价值体系,以深刻的忧患意识,创建了道家哲学理论体系,追求自然本性。

(一)顺其自然,少私寡欲

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源泉,也是支配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事物都应该顺其自然,追寻他们本身的规律。老子倡导尊重个体生存的形态与价值取向,顺应世间万物的自然成长。护理人员应尊重每一个患者,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关爱他人。但尊重不是一味地听从,护理人员要有自己的判断,让患者在符合医院的规章制度与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做自己喜欢的事,实现真正的快乐;指导患者有顺其自然的态度和胸襟去面对病情。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外界的诱惑易使人失去正确的判断,少私寡欲,则可以不为浮名所累,不为利益而迷失。护理人员应淡泊名利,踏实工作,尽心为患者提供服务。此外,护理人员也应学会调整好自身的心态,克服消极情绪,让患者感受到真诚与善意,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二)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护理人员自身思想和护理技能的提高,源于多观察、多磨炼,精益求精。巡视患者时,不能走马观花,而是要多与患者沟通,发现任何异常要提前处理,要做到勤询问,勤观察,勤帮助。“勤询问”是指要多与患者沟通,了解病史,了解患者治疗期间有没有不适,医院环境是否适应等。“勤观察”是要做到经常巡视病房,多观察患者面色与意识状态、液体输入速度的快慢、体位更换频率等。“勤帮助”是指能协助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对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搀扶和协助等。做到这“三勤”,可以及时地发现患者的不适,防止意外的发生,也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四、董仲舒的人文思想与护理

董仲舒的思想,继承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思想,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董仲舒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的主张,包含了护士职业精神的价值理念。

(一)“天人合一”,阴阳平衡

董仲舒认为构成人类社会的要素是天地人,他的《春秋繁露》中“天人感应”“中和”的哲学思想及天、地、人、阴阳、五行“十端”的论述都为中医基础理论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其中“天地之气,合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行者,其行不同,故为五行。比相生而间相胜也。”构成了中医中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中既可应用于理论阐述,也可用于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活动。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表象来辅助预测患者病情的变化情况,例如高热患者出现热极动风或邪热内陷心包的抽风或昏迷等,如若护理人员能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就可以挽回逆势,使患者转危为安。

(二)严于律己,恭敬审慎

《春秋繁露·盟会要第十》中提到“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即善事没有因为小而不作的,恶事没有因为小而不去除的。这告诉我们要以仁为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那么又该如何定义仁的法则呢?《春秋繁露·仁义法第二十九》中提到“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它是指仁的法则在于爱别人,不在于爱自己;义的法则在于端正自己,不在于端正别人。护理管理者要做到“躬自厚而薄责于外”,反躬自问要严厉一点,而责备别人要宽松一点,这样才能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护理人员应以更宽容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同事和患者,这样有利于融洽的工作环境的形成。

五、宋明理学的人文思想与护理

宋明理学是贯穿两宋及明代的最主要的哲学思想,是儒、道长期争论和融合的果实,对中国政治、文化、教育等都有深远影响。

(一)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

从宋代理学家程颐开始,“格物致知”便是认识论的重要讨论内容。他认为“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格物即深刻探究事物的本原,格物的途径主要是读书讨论,应事接物之类。《二程遗书》中写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朱熹在程颐思想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认识论及其方法。他认为格物的途径有多种,世间万物皆有理,都应去格,“物的理穷得愈多,我之知也愈广”。朱熹认为,“要贯通,必须花工夫,格一物、理会一事都要穷尽,由近及远,由浅而深,由粗到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节次第,重重而入,层层而进”“穷理须穷究得尽,得其皮肤是表也,见得深奥是里也。由表及里,格物致知”。四川省人民医院外科资深的科护士长张静,先后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0余项,申请国家级发明专利4项。她通过不断的观察总结,在传统注射器的基础上对注射器进行改进,发明了“一次性防污染防漏液注射器”,这种注射器能够有效防止药液外漏和病菌污染,避免交叉感染的危险。临床护理中,类似的技术革新写就了“格物致知”的护理人文精神。

(二)陆王心学的“知行合一”

陆王心学主要阐释了陆九渊和王阳明所主张的“知行合一”。“相由心生,行由心生,知行合一”。相由心生是指一个人看到的事物,或者对事物的理解、解释或观感,由他的内心决定。一个人的行为也是由内心决定的。良知人人都具有,人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就是人可以意识到并判断自己的行为,能够辨别善恶,并做出合理的选择,而不是单纯为自己的本能和外物所驱使。只是良知有时被私欲所隔断。所以,王阳明认为一个人能从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保持本心善良,就是“致良知”。“知”与“行”是缺一不可。一个有道德的人做出有道德的事,就是知行合一。护理人员不仅要怀有一颗仁爱救人之心,更要将内心所想付诸行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积极吸收外来先进思想,珍惜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这才是中华民族不断繁荣昌盛的根本。“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爱人的胸怀,“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为人的信念。我们应当永存仁道爱人之心,做护理事业前行的“提灯人”。 NK9d4lyF0K24gH1tHPsaASHLENlHcK7U5CSu3r8luiAsegpP0gJLY9gJMZyCkVg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