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概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指在自身特有的自然和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是指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语言、文学、艺术、宗教、伦理、哲学等,以及个人和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这是广义的中国传统文化。狭义的中国传统文化仅指精神财富,即知识、信仰、宗教、艺术、道德、思想、习俗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是中华民族精神,自强不息、刚健有为,贵而尚中、和而不同,重义轻利、伦理纲常,民为邦本、爱国兴邦。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1.统一性

中国文化是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中华文化为中心、囊括各民族绚烂多彩文化的统一体。中国文化具有非常强大的同化影响力和高度的统一性。

2.连续性

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脉相承,具有较强的延续性。作为未曾中断过的文明脉络,中国文化传承发展的脉络清晰。

3.包容性

中国文化本身是一个开放性体系,包容和整合了多元文化。中国文化是不同民族不同学派文化的取长补短、相互交汇而成的结果。中国文化兼收并蓄,以博大胸怀对待外来文化,儒、释、道三教合流等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4.多样性

中国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征。鉴于中国幅员广阔、民族众多、地质各异,中国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极其绚丽多彩。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众多丰富的区域文化及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风格迥异、异彩纷呈、各具特色。

5.群体性

中国文化将人和环境的关系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种崇尚群体本位的伦理价值观。中国文化强调个体要追求符合群体利益的价值目标,如仁、义、礼、智、信。个人首先要为家庭或家族为代表的群体利益尽义务。先国后家,先人后己,甚至为了整体牺牲个体,即所谓的杀身成仁和舍生取义。

6.和谐性

中国文化主张“以和为贵”,追求“中庸之道”。由于对“中庸之道”的普遍认同使中国人形成了注重保持和谐的社会意识,以及做事不走极端、求大同存小异的处世原则。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指渗透于中国文化现象和活动中的宗旨或思想,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思想意识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非常丰富,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革故探新”的求新思想等,都体现着中国文化继往开来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人对自然和社会关系的认识和处理上,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要做到天人和谐、天人协调、天人合一,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要做到关系融洽、相容相生、和而不同。在中和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以仁守中、以义时中、以礼制中、以智执中的“致中和”方法。 APSA/2zUzuf1N/Vv+g/27skeAhZbDP4psY5cN05qx6MjUwLJbIimxKqrDHM9i+u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