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开工前,通常施工现场需要供水、供电、道路及通讯配套和场地平整等施工,以保障和服务施工任务完成,包括用于临时办公与生活或作业的房屋、仓库、加工场地、消防设施及用电设施等。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防范发生高处坠落、吊装物料过程中的脱钩砸人、钢丝绳断裂抽人、移动吊物撞人、滑车砸人、起重机倾翻、坠落和误触高压线伤人等起重伤害,严防不受控物体击打人体造成的物体打击,气瓶泄漏或焊接切割等动火引燃可燃材料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以及触电等人身意外身亡事故。
小贴士9
高处坠落发生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的高处作业事故。事故类型可分为临边作业、洞口作业、攀登作业、悬空作业、操作平台作业、交叉作业、高处坠落等。高处坠落事故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要加强安全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强化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监督管理。
施工材料准备时,物料装卸及运输尽可能用机械,不能采用人工方法;易燃、易爆油料等危险化学品的装卸、运输、存储,现场要严禁烟火,轻搬轻放,不撞击摔碰,并要做好防静电保护;装卸腐蚀、有毒有害物品及粉尘材料时,作业人员要穿戴好个体防护用品,重点保护好头面部、手部及皮肤等,防止灼伤、过敏、中毒窒息、尘肺病或其他化学伤害。大型设备运输时注意防控道路交通事故、重车压塌路桥、损坏隧道或超速翻车等。要提前做好沿途道路、桥涵的承载力、尺寸复核,排除桥涵、管廊、管架、涵洞、架空电线等障碍。要防止司机酒驾、毒驾及疲劳驾驶,心理要健康等(图2-1)。
图2-1 大型设备运输安全
小贴士10
窒息性气体被机体吸入后,可使氧的供给、摄取、运输和利用发生障碍,使全身组织细胞得不到或不能利用氧,从而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窒息。氮气、甲烷、二氧化碳等气体本身毒性很低或属惰性气体,但因其在空气中含量高,使氧的相对含量大大降低,致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导致机体单纯性缺氧窒息;一氧化碳、氰化物和硫化氢等化学性窒息性气体主要能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化学作用,使氧的运送和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全身组织缺氧,引起严重中毒表现。发生窒息,要尽快使患者脱离中毒环境,移至安全的地方。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呼吸、心脏停搏,立即给予心肺复苏,积极纠正和治疗脑水肿及其他缺氧性损伤,防治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施工现场使用激光经纬仪、红外线测距仪、全站仪等进行施工测量。在使用测量仪器时,不能对人照射,检验人员穿戴适宜的个体防护用品;取样或光谱分析时,不能直接在装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容器和管道上操作,要注意防止物料伤人;不能用手拿取化学药品和危险性物质;易制毒等化学品要“双人双锁”管理;拉伸、弯曲、抗压试验以及冲击试验时,要防止试样或零件崩出伤人;金相腐蚀、电解的操作室应通风排毒;冲击电流磁化作业,要防止高电压触电伤人(图2-2)。
图2-2 触电急救
通常容易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在较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进行现场施工作业,应加强相应的安全和健康保护的预防措施。冬季要按冬季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夏季做好防暑、防洪、防雷、防汛等预防措施。在雨、雪、雾霾、大风等恶劣的环境下,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必要时停止作业。在恢复施工前必须进行现场安全检查,重点是落地式钢管脚手架、临时用电、深基坑、塔吊等设备设施,对现场作业前进行风控及安全措施落实。
施工现场生活区与办公区防护的重点是火灾和触电,还要做好预防食物中毒、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以及卫生防疫等。现场生活区域、办公区一般实行封闭管理。宿舍严禁设在未完工建筑中,不允许私拉乱接电线、改装电路和擅自拆装电器设施,不允许随意挪动消防灭火器材和堵塞消防通道。要杜绝食用过期发霉变质的食物,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夏季多饮水,备藿香正气等防暑降温药品。一旦发生中暑中毒等症状,及时送医治疗。
厂房土石方开挖与回填、基坑支护与降排水、绑钢筋与浇混凝土等地基处理施工,通常使用多种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夯实机、打桩机、混凝土机械、钻孔机械、水工机械、起重机以及运输车辆等大型机械设备。施工作业时,人机交叉作业多,施工单位及工人须重点防范机械伤害、车辆伤害、物体打击、基坑坍塌、高处坠落、触电等风险。施工作业中,一旦发现基坑有超限位移、裂缝、沉陷、隆起、涌水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工并撤离。配合机械作业时,人要在安全区域内。浇筑混凝土时,卸料人员不能在料斗内清理残物,防止料斗坠落伤人(图2-3)。
图2-3 当心机械伤害
小贴士11
日射病是人体在强烈阳光下,除周围环境高温作用外,还受到日光照射,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使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害,引起人体病变。通常起病急骤,先有头痛、头晕、耳鸣等症状,而后出现恶心呕吐、皮肤发红、剧烈口渴、尿频、尿量增多、脉搏快速而微弱等症状。患者体温不一定升高,但头部温度显著增高。遇到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如高温下发生出现昏迷的现象,应立即将昏迷人员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冷水反复擦拭皮肤,并要持续监测体温变化;发生高温持续,应马上送至医院进行治疗。
厂房柱梁的浇筑及吊装施工,包括绑钢筋、支模板、浇混凝土、钢结构或预制件吊装等,现场主要使用钢筋加工机械、木工机械、混凝土机械和起重机械等。拆除模板作业时要按先支后拆、先侧模后底模、先非承重后承重顺序,防止坍塌伤人。作业人员须防范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坍塌、触电等风险,同时对涉及焊接烟尘、电焊弧光、振动、噪声等危害因素导致的尘肺、电光性眼炎、手臂振动病、噪声聋等职业病,要穿戴有效的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护目镜、耳罩或耳塞等。
小贴士12
电光性眼炎是因眼睛的角膜上皮细胞和结膜吸收大量而强烈的紫外线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可由于防护不当而接受强烈紫外线的照射所致。潜伏期6~8小时,两眼突发烧灼感和剧痛,伴畏光、流泪、眼睑痉挛,头痛,眼睑及面部皮肤潮红和灼痛感,眼裂部结膜充血、水肿。发病急剧,有明显的异物感,轻者自觉眼内沙涩不适,灼热疼痛;重者疼痛剧烈,畏光羞明,眼睑紧闭难睁,视物模糊,眼睑红肿或有小泡,或有出血点,检查可见呈弥漫浅层点状着色,瞳孔缩小,眼睑皮肤呈现红色;重复照射者可引起慢性睑缘炎、结膜炎、角膜炎,造成严重的视力障碍。作业时,需穿戴好个体防护用品。
厂房砌筑和砌炉施工时,要用吊笼吊装砌体;用料斗吊砂浆时,不得装得过满。在脚手架、操作平台上码放耐火砖或其他材料时,平铺码放,高度不宜过高、不集中、分散码放,防止因承载力过大压塌平台;同一平面上下交叉作业时,要有安全隔离层,防止高处坠物;砌体顶上不能站人;高处砍砖时朝向墙面侧,不得对着他人或朝向外侧。重点防范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机械伤害、触电、火灾及坍塌等事故发生。作业人员须戴安全帽或防尘帽、系安全带、穿长袖工作服、戴防尘口罩及护目镜。
小贴士13
物体打击由失控的物体在惯性力或重力等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而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物体打击会对建设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伤害,甚至死亡。在施工周期短,人员密集、施工机具多、物料投入较多,交叉作业多时,极易发生对人身的物体打击伤害。一旦发生物体打击事故,首先要高声呼救、报告,马上组织抢救伤者,观察伤者受伤情况、部位,尽可能不要移动患者,尽量当场施救;抢救处理的重点放在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
烟囱施工时,要划定施工危险区并设警戒标志。吊笼升降时,有专人指挥和操作;升至作业平台时,吊笼安全固定后才能卸物料。人工垂直传递物料时,上下操作人员错开站立,不得上下抛掷。要重点防范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坍塌等事故发生。登高作业人员要穿戴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安全带高挂低用等。
小贴士14
起重伤害通常是在进行起重作业(包括吊运、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重物(包括吊具、吊重或吊臂)坠落、夹挤、物体打击、起重机倾翻等伤害事故。通常因脱钩砸人、钢丝绳断裂抽人、移动吊物撞人、钢丝绳刮人、滑车砸人以及倾翻事故、坠落事故、提升设备过卷事故、起重设备误触高压线或感应带电体触电等,而导致起重伤害的发生。作业前和作业中,各岗位作业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一旦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立即采取现场急救措施(图2-4)。
图2-4 现场急救措施
管廊架施工作业用大锤、手锤及钻孔时不得戴手套,并系好衣扣、扎紧袖口;除锈及喷涂作业时佩戴面罩、护目镜;施工中要防范起重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触电、坍塌等风险,以及电焊烟尘、弧光、焊缝检测辐射等职业性伤害,须佩戴防尘口罩、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小贴士15
机械伤害是因机械设备运动或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挤压、碰撞、冲击、剪切、卷入、绞绕、甩出、切割、切断、刺扎等,造成的人体伤害,乃至身亡。机械的不安全状态,如机器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以及通风、防毒、防尘、照明、防震、防噪声、气象条件及安全卫生设施缺乏等均能诱发事故。作业时,要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格落实各项防护措施。一旦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立即采取现场急救措施。
大型设备吊装施工时,防止吊装机械支腿不稳、超载引起倾覆。物件吊装或固定时,尽量用其自有的吊点或绑扎点;对于薄弱部位垫方木加固。在多机吊装时,主副指挥要协调一致,同步吊装(图2-5)。铲基础麻面时,面部要进行防护。在取放垫铁时,手指应在垫铁的两侧。清洗零部件时,不能使用汽油或酒精等易燃物,防止火灾和爆炸。要重点防范起重伤害、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和其他伤害等事故发生。
球罐及储罐施工包括对球罐散片、储罐成型板的焊接及对球罐及储罐试压、气密试验等。施工中,重点防范焊接时产生的电焊烟尘、紫外线、红外线、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引起电焊工尘肺、金属烟热、化学中毒、电光性眼炎、中暑等。焊工要佩戴防尘毒面罩、护目镜、热辐射防护服。在容器内气刨作业时,为防止噪声性耳聋,须戴耳罩或耳塞。此外,还有防高处坠落、中毒和窒息、触电、火灾、气瓶爆炸、机械伤害、物体打击和起重伤害等。 涉及有限空间作业时,一定要先通风、再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作业。
图2-5 吊装作业安全
小贴士16
氮氧化物是常见的刺激性气体之一。急性氮氧化物中毒是以呼吸系统急性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轻者表现为胸闷、咳嗽、伴轻度头晕、心悸、恶心、乏力等症状,眼结膜和鼻咽部轻度充血;较重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部压迫感,咳嗽加剧,可痰中带血丝,常伴有较重的头痛、无力、恶心等;严重中毒时,患者不能平卧,呼吸窘迫,剧烈咳嗽,咳出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可发生窒息或昏迷。长期接触低浓度的氮氧化物,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小贴士17
金属烟热是急性职业病,是吸入金屑加热过程释放出的大量新生成的金屑氧化物粒子而引起的。临床表现为流感样发热,有发冷、发热以及呼吸系统症状,以典型性骤起体温升高和白细胞数增多等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焊接、切割作业时,应加强通风换气,操作者应戴送风面罩或防尘面罩,并缩短工作时间。
管路铺设中沙软土质管沟要支护、放坡或采取加固措施防坍塌,并设上下通道。吊管下沟前,应将管内杂物清理干净,重物下方不得有人,管道就位固定牢固后才能摘钩。穿管作业、压力试验或射线无损检测时,人员应在辐射控制区外操作,设警戒隔离带和禁止标牌,专人警戒。施工中要防范起重伤害、土方坍塌、气瓶或压力容器爆炸、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火灾、中毒和窒息等事故发生。噪声、高温、粉尘等危害因素,可引起噪声聋、中暑、尘肺病等,作业人员要戴护耳器、热辐射防护服、防尘口罩等防护用品。
小贴士18
坍塌事故多由于物体在外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超过自身极限强度,结构稳定失衡塌落而造成物体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挤压伤害及窒息的事故,包括土方坍塌、脚手架坍塌、模板坍塌、拆除工程地坍塌、建筑物坍塌等。发生坍塌人身伤害事故,应立即扒土,抢救伤员并密切注意伤员情况,防止二次受伤,并采取临时支撑措施,防止因二次塌方伤害抢救者或加重事故后果。
机泵装配或拆装作业时,不能把手插入接合面或探摸螺孔,以防挤手。安装调整翻转压缩机、汽轮机上盖时,防止摆动和冲击伤人。煤油渗漏试验或机泵清洗时,禁止烟火。装配加热零部件时,防止烫伤。施工中主要防范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物体打击、触电、火灾及其他伤害。作业时人员要戴好安全帽,穿具有防砸、防穿刺及防滑倒功能的安全鞋。
电气试验或通电调试时,作业人员应戴好防护眼镜、绝缘手套,穿绝缘鞋,使用验电器、操作棒等专用工具作业。突发雷雨时,应停止高压试验。临时用电设备采取“一机一闸一保护”。作业时要先切断电源,隔离锁定并悬挂警示牌。施工中,重点防范触电、电气灼伤、火灾及爆炸、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发生。预防噪声、高温、电磁辐射等可能引起的噪声聋、中暑等职业病。
搬运仪表设备时防止倾倒伤人;带压或内部有物料的设备、管道上,不得拆装仪表一次元件;高温、蒸汽系统上作业,要防烫伤;仪表校验时,不带电接线,远离放射源。施工中重点防范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电离辐射伤害、烫伤、触电、火灾及压力容器爆炸等。
保温防腐施工作业时,粉尘作业场所应有通风设施。涉及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应先通风、再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操作。作业时,采取佩戴防切割手套等措施,防止伤手。施工中重点防范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火灾、起重伤害、物体打击、触电等事故发生以及粉尘危害、中毒和窒息等风险;作业人员应穿戴好面罩(口罩)、防护服、防护手套等防护用品,衣袖、裤脚、领口应扎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