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是健康教育管理的重要主体,据国际糖尿病联盟预计,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将从2015年的4.15亿人增长至2040年的6.42亿人,其中近50%为超过65岁的老年人群,糖尿病照护的医疗成本将增加3倍。
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管理不尽相同,老年糖尿病的管理具有其独特的特点:①疾病管理时间更充足:老年人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糖尿病管理,这是非常有优势的。②治疗达标时间更长:为了安全起见,老年糖尿病患者降糖速度不可过快。此外,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相互影响,使血糖控制更难以达标。③血糖管理目标不同: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强调个体化,血糖目标的设定需结合患者的并发症及伴发疾病的严重程度、躯体功能状态、低血糖风险高低等。目前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过度治疗”的状况,增加了低血糖发生的危险,而低血糖的危害比高血糖更直接、更严重。④认知功能不同:老年糖尿病患者易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导致重复用药,易造成低血糖。⑤身体状况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肌肉含量会逐渐减少,而脂肪含量却在逐渐增加,胰岛素抵抗程度增大,增加了糖尿病管理难度。同时,如肌肉量减少出现肌少症,导致活动能力降低,也增加了血糖控制的难度。
综上,老年糖尿病患者病程较长,并发症、伴发病多,用于疾病管理的时间更充裕,但治疗达标的时间可能延长,血糖管理标准更强调个体化,合并认知功能障碍可导致控糖依从性、安全性降低,身体衰老变化不利于血糖控制。因此,需要结合每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点进行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内容应包括糖尿病的病因、疾病进展、临床表现、危害、急慢性并发症的识别和处理、个体化治疗目标、生活方式干预、各类药物的特点、临床药物选择及使用方法、血糖监测等。健康教育形式可以是集体教育,包括大课堂式、小组式,也可以是个体教育。大课堂教育 [1] 指以课堂授课的形式,由医生或护士为患者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每次课时1.5小时左右,患者人数在50~200人不等;小组教育指针对多个患者的共同问题同时与他们沟通并给予指导,每次教育时间1小时左右,患者人数10~15人为佳;个体教育指糖尿病教育者与患者进行一对一沟通和指导,适合一些需要重复练习的技巧学习,如自我注射胰岛素、自我血糖监测。根据患者需求和具体教育目标以及资源条件,可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包括演讲、讨论、示教与反示教、场景模拟、角色扮演、电话咨询、联谊活动、媒体宣传等 [1]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应该是长期和及时的,特别是当血糖控制较差、需调整治疗方案时,或因出现并发症需进行胰岛素治疗时,必须给予具体的教育和指导。而且健康教育应尽可能标准化和结构化,并结合各地条件做到“因地制宜”。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态个体差异大,常伴有复杂的基础疾病和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等,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性。①低血糖的防治: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大且感知低血糖能力差,需特别注意。老年人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很多,包括进食不规律、胰岛素用量过大、肾功能不全等。此外,老年人常合并认知功能下降,使自我血糖监测、胰岛素剂量的调整变得困难,导致低血糖风险增加。应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充分的低血糖知识教育,包括如何避免低血糖以及如何处理低血糖。②骨质疏松:老年糖尿病患者是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甚至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高风险人群,一旦发生骨折,致残率、致死率高,因此,需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知识的教育,如增加日晒、加强运动,尤其是抗阻练习可以维持或增强肌肉的体积和力量,增加骨密度,延缓骨质疏松。③衰弱:老年糖尿病患者衰弱风险增加,除肌少症外,还包括机体功能缺陷、跌倒、认知障碍、抑郁、营养不良等,导致患者活动能力下降、血糖监测和管理难度增加,影响患者的预后。与残疾不同,导致衰弱的病因在一定程度上尚能逆转,因此对衰弱的老年人进行早期识别、评估、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④心理健康: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进行五个维度(认知效能、情绪体验、自我认识、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的全面考察 [2] ,并帮助老年患者正视疾病,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及自暴自弃的负面想法。
(章 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