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后,受孕酮分泌增加,孕妇的消化系统功能发生变化:胃肠道平滑肌松弛、张力减弱、蠕动减慢,胃排空及食物肠道停留时间延长,易出现饱胀感及便秘。消化液及消化酶分泌减少,易出现消化不良。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内容物逆流,引起“烧心”或反胃。因此孕早期常见的营养问题为早孕反应引起的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等,甚至有小部分孕妇发展为妊娠剧吐。
妊娠早期约50%的孕妇会出现恶心、呕吐,25%仅有恶心而无呕吐,25%无症状。这些症状多始于孕6周,孕9周时最为严重;60%的孕妇孕12周后症状自行缓解,91%的孕妇孕20周后缓解,约10%的孕妇在整个妊娠期持续恶心、呕吐。再次妊娠恶心、呕吐的复发率为15.2%~81.0%。
(1)树立信心:
妊娠呕吐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不是疾病,每个孕妇都可能发生。只要解除思想顾虑,树立胜利的信心,保持精神和心理平衡,可减轻妊娠反应的发生。
(2)适度休息:
轻度妊娠反应,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只是不要过度劳累。重度妊娠反应,应该适当休息,以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可减轻反应发生。
(3)减少孕吐诱发因素:
如烟、酒、厨房油烟的刺激,居室应尽量布置得清洁、安静、舒适。避免油漆、涂料、杀虫剂等化学品的异味。呕吐后应立即清除呕吐物,以避免恶性刺激,并用温开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4)改善就餐环境:
比如听听舒缓的音乐,餐桌上摆放一些绿色植物,与家人或者好友一同进餐,聊愉快的话题,转移注意力。
(1)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妊娠期恶心、呕吐指南2018版”建议:治疗妊娠期恶心、呕吐从预防开始。若出现妊娠期恶心、呕吐症状,建议早期治疗可能有利于防止病情进展为妊娠剧吐(C 级证据)。
(2)治疗妊娠期恶心、呕吐从预防开始。推荐怀孕前1个月开始补充维生素,可减少妊娠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A级证据)。
(3)生姜可减轻恶心症状(B 级证据)。
(4)轻度和中度的妊娠期恶心、呕吐可通过以下措施缓解:休息,以及避免可能加重症状的气味、热、潮湿及闪光等感觉刺激;少吃多餐,避免胃饱满;避免辛辣和油腻食物;晨起时吃清淡、干燥食物或高蛋白的小吃,以及吃咸饼干。
(5)采用维生素 B 6 单药治疗妊娠期恶心、呕吐,安全有效,10~25mg,口服,每天3~4次,可用于一线药物治疗(A级证据)。
(1)山药炒肉片:
①原料:鲜山药100g,生姜丝5g,瘦肉50g;②制法:将山药与肉片一起炒至将熟,然后加入姜丝,熟后即可食用;③功效:健脾和胃,温中止吐。
(2)姜汁甘蔗露:
①原料:甘蔗榨汁250ml,姜一块;②制法:姜去皮洗净,刨成姜片,榨出姜汁,姜汁加入甘蔗汁拌匀,隔水炖热后即可食用;③功效:姜汁能驱寒、健胃、止呕,甘蔗汁则能清热生津、下气润燥,可治反胃呕吐。
(3)姜汁牛奶:
①原料:鲜牛奶200ml,生姜汁10ml;②制法:牛奶中加入姜汁,加热,加白糖少许服用,应趁温热饮服;③功效:温中散寒,和胃止吐,主要针对脾胃虚寒引起的妊娠呕吐。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指的是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方向进入食管引起临床症状和病理损害的一组疾病。其典型症状为泛酸、烧心、嗳气、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孕妇是患胃食管反流病的高发人群。约25%的孕妇都有烧心和反酸的症状。特别在孕早期,孕激素的产生会使胃肠道平滑肌松弛、蠕动无力,食管下段括约肌的紧张度降低,容易让酸性的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下方;胃排空及食物滞留肠道时间延长,食物在细菌作用下腐败与发酵,产生大量气体,使孕妇产生饱胀感。孕早期的活动量通常会较孕前减少,胃肠蠕动减弱,孕妇易发生便秘,使腹胀感更加严重,胃食管反流病的概率随之增大。
(1)每天适当运动:适当增加每天的活动量,饭后散步是最佳的活动方式。但不能做过度激烈的运动。
(2)适度缓和的按摩:如腹胀难受时,可采取简单的按摩方法舒缓。温热手掌后,按顺时针方向从右上腹部开始,以左上、左下、右下、右上的顺序循环按摩腹部10~20圈,每天可进行2~3次。按摩时力度不能过大,避开腹部中央的子宫位置。进食后也不适宜立刻按摩。
(3)睡前2小时不要进食,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内避免卧床。
(4)睡觉时,尽量以枕头垫高头部15cm,以防止发生逆流。
(5)避免吸入二手烟,烟雾中的有害成分会加速胃酸的分泌。
(6)保持心情舒畅:要劳逸结合,不宜劳累,更不能生气,压力过大或情绪低落也会造成孕妇体内血液循环不佳。
(1)少量多餐:每次吃饭时不要吃太饱,把每天三餐的习惯改为每天吃6~8餐,减少每餐的进食量,以减少胃内压力。
(2)细嚼慢咽:吃东西时要细嚼慢咽,进食时不要说话,避免用吸管吸吮饮料,不要常含着酸梅或咀嚼口香糖等。
(3)避免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如酸性食物和醋、油腻荤汤、油炸食物、甜食及糯米类黏食、红薯、豆浆、辛辣刺激食物等。
(4)食用中和胃酸或吸附胃酸的食物:如小苏打水或苏打饼干、牛奶、烤馒头片、烤面包片等。
(5)多喝温开水:每天至少要喝1 500ml水,每天早上起床后先喝一大杯温开水,以促进排便。避免喝冰水、碳酸饮料、咖啡、浓茶等。
(6)肥胖易诱发胃食管反流病,因此肥胖或体重增重过快的孕妇应控制体重增加幅度。
(7)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短期服用铝碳酸镁片,其具有保护胃黏膜作用及中和胃酸的特性。
(1)生花生米:
①原料:生花生米若干;②用法:每次空腹食用12~15粒,充分咀嚼至稀糊状再吞咽,每日3次,连续2~3周;③功效:保护胃黏膜,吸附胃酸。
(2)荠菜豆腐汤:
①原料:荠菜150g,嫩豆腐100g;②制法:荠菜切末,豆腐切成小丁,锅中放沸水,下荠菜末、豆腐丁烧开,加少许芡粉勾薄芡,盐,味精少量调味;③功效:清香鲜嫩、清热和胃,吐酸、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黄便秘、舌苔黄腻的孕妇可经常食用。
(3)白扁豆山药粥:
①原料:山药30g,白扁豆15g,大米50g;②制法:山药切片,白扁豆提前泡软,一同煮粥至熟烂,加少量白糖调味;③功效:作早餐或点心食用,健脾和胃,吐酸、大便稀溏、神倦乏力、面色不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的孕妇可经常食用。
(4)胡萝卜陈皮肉丝汤:
①原料:胡萝卜100g、干陈皮10g(浸泡至软)、瘦肉25g;②制法:胡萝卜、陈皮、瘦肉均切丝,加水及少许盐煮汤;③功效:作菜肴用,疏肝理气和胃,胸脘灼热或疼痛、痛连两胁、吐酸嘈杂、便秘心烦易怒的孕妇可经常食用。
妊娠剧吐指妊娠早期孕妇出现严重持续的恶心、呕吐引起脱水、酮症,甚至酸中毒,需要住院治疗。有恶心、呕吐的孕妇中通常只有0.3%~1.0%发展为妊娠剧吐,是否需要住院治疗常作为临床上判断妊娠剧吐的重要依据之一。
妊娠剧吐是妊娠呕吐最严重的阶段,往往因医患对早孕期用药安全性的顾虑而延误就诊或治疗不足导致孕妇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母亲生命,被迫终止妊娠。
妊娠剧吐的病因至今尚不明确:
妊娠剧吐与血β-hCG上升和下降时间相吻合,多胎妊娠和滋养细胞疾病血β-hCG异常增高,而其妊娠剧吐发病率显著增高,这个事实与该学说相符。但症状的轻重和血β-hCG高低不一定成正比,难以解释。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近年发现妊娠剧吐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密切;Yoins曾报道两例孕早期妊娠剧吐病人因不相干因素口服红霉素,结果意外地发现妊娠剧吐很快得到改善,所有症状全部消失。而这两位孕妇幽门螺杆菌血清学试验阳性。后来的许多研究都证明幽门螺杆菌是迁延性妊娠剧吐的重要原因。
有科学家认为孕吐是一种排斥反应,孕期女性体内免疫系统也的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身体的免疫力总体上下降了很多。目的都是减轻自身对胎儿的排斥。
遗传学说临床研究发现,妊娠剧吐有遗传性,即母亲若患妊娠剧吐,其女儿患病危险性相对较高。挪威科学家曾发表过文章,他们分析了1967—2006年的挪威230多万份出生记录和相应的医疗记录。经过比较发现,如母亲曾患妊娠剧吐,其女儿患妊娠剧吐的概率是其他人的3倍,不过也不能排除这种情况是相同的生活习惯而非遗传因素造成的。
目前认为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缺乏可能是妊娠剧吐的原因之一。许多研究证实,剧吐孕妇体内缺乏维生素B 6 ,由于妊娠期蛋白代谢改变,磷酸吡多胺辅酶的需要量增加,导致孕妇体内缺乏维生素B 6 。
现在已基本确认心理因素是妊娠剧吐发病的因素之一。临床上观察到,有些神经功能不稳定、精神紧张的孕妇,妊娠剧吐多见,说明本病可能与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致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临床治疗若介入心理治疗、疏导,比单一用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1.多见于年轻初孕妇,停经6周左右出现早孕反应,逐渐加重,直至频繁呕吐不能进食,呕吐物中有咖啡样物质。
2.严重呕吐引起失水及电解质紊乱,动用体内脂肪,其中间产物酮体聚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3.患者体重明显减轻≥5%,面色苍白,皮肤干燥,脉搏细数,尿量减少,严重时出现血压下降,引起急性肾衰竭。
4.部分可出现短暂肝功能异常,孕妇出血倾向增加,可发生骨膜下出血,甚至视网膜出血。
5.继续发展,可出现嗜睡、意识模糊、谵妄,甚至昏迷。
妊娠剧吐为排除性诊断,应仔细询问病史,排除可能引起呕吐的其他疾病,如胃肠道感染(伴腹泻)、胆囊炎、胆道蛔虫、胰腺炎(伴腹痛、血浆淀粉酶水平升高)、尿路感染(伴排尿困难或腰部疼痛)、病毒性肝炎(肝炎病毒学阳性,转氨酶水平升高达1 000U/L以上)或孕前疾病(如糖尿病、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应特别询问是否伴有上腹部疼痛及呕血或其他病变(如胃溃疡)引起的症状。
几乎所有的妊娠剧吐均发生于孕9周以前,这对鉴别诊断尤为重要。典型表现为孕6周左右出现恶心、呕吐并随妊娠进展逐渐加重(每日呕吐>3次),至孕8周左右发展为持续性呕吐,不能进食,极为严重者出现嗜睡、意识模糊、谵妄,甚至昏迷、死亡。
孕妇体重下降,下降幅度≥5%,出现明显消瘦、极度疲乏、口唇干裂、皮肤干燥、眼球凹陷及尿量减少等体征。
尿酮体检测阳性;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可达150g/L以上。
妊娠剧吐严重者可出现视神经炎及视网膜出血。
妊娠剧吐患者在饥饿状态下,机体动员脂肪组织供给能量,使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酮体聚积,血液中酮体水平升高,尿酮体检测阳性,严重者表现为酮症酸中毒。
剧烈呕吐导致大量酸性胃液丢失,加之摄食量减少或严重不足,血清钾、钠、氯水平降低,低钾又加重呕吐,形成恶性循环。呈代谢性低氯性碱中毒。
67%的妊娠剧吐孕妇转氨酶水平升高,但通常不超过正常上限值的4倍或300U/L;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但不超过4mg/dl(1mg/dl=17.1μmol/L);血浆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升高可达正常值5倍;若肾功能不全则出现尿素氮、肌酐水平升高。
血常规因血液浓缩致血红蛋白水平升高,可达150g/L 以上,血细胞比容达45%以上。
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至<22mmol/L。上述异常指标通常在纠正脱水、恢复进食后迅速恢复正常。
剧吐的孕妇往往情绪异常紧张,希望得到家人及医生的关注,所以常过度通气导致呼吸性碱中毒的发生。
60%~70%的妊娠剧吐孕妇可出现短暂的甲状腺功能亢进,这种情况局限于妊娠的前半期(孕20周前)。其特点为游离的T 4 升高(高于正常上限),以及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水平的抑制(低于0.4mU/L),多数并不严重,一般无须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很少出现呕吐,而妊娠剧吐孕妇没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如甲状腺肿大)或甲状腺抗体,已证实hCG 是孕期甲状腺的刺激物,因为hCG的α亚基结构与TSH化学结构相似,妊娠后hCG水平升高,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继而反馈性抑制TSH水平。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很少出现呕吐,而妊娠剧吐孕妇也没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
(1)维生素B 1 :
缺乏可致韦尼克综合征,一般在妊娠剧吐持续3周后发病,由严重呕吐引起维生素B 1 严重缺乏所致。约10%的妊娠剧吐患者并发该病,主要特征为眼肌麻痹、躯干共济失调和遗忘性精神症状。临床表现为眼球震颤、视力障碍、步态和站立姿势受影响,个别可发生木僵或昏迷。患者经治疗后死亡率仍为10%,未治疗者的死亡率高达50%。
(2)维生素K:
缺乏可致凝血功能障碍,常伴血浆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减少,孕妇出血倾向增加,可发生鼻出血、骨膜下出血,甚至视网膜出血。
除常规营养治疗外,医务人员和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告知妊娠剧吐经积极治疗2~3天后,病情多迅速好转,仅少数孕妇出院后症状复发,需再次入院治疗。
营养支持的目的是消除酮症、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证能量供应、维持体重适宜增长、避免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出现。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妊娠期恶心呕吐指南2018版”中指出,对药物治疗无效,而且不能维持体重的患者,肠内营养(鼻胃管或鼻十二指肠管)应该被作为提供营养的一线治疗方案(C级证据)。
根据孕妇需要量的特点,强化乳清蛋白粉、维生素组件、微量元素组件等,补充孕妇日常生理功能所需的能量及营养成分,添加应激状态下肠道必需氨基酸谷氨酰胺颗粒,保护和修复由于妊娠剧吐引起的胃黏膜损伤。
每天静脉滴注葡萄糖液、葡萄糖盐水、生理盐水及平衡液共3 000ml左右,其中加入维生素B 6 100mg、维生素B 1 100mg、维生素C 2~3g,连续输液至少3天(视呕吐缓解程度和进食情况而定),维持每天尿量≥1 000ml。可按照葡萄糖4~5g +胰岛素1U+10% KCl 溶液1.0~1.5g配成极化液输注补充能量,但应注意先补充维生素B 1 后再输注葡萄糖,以防止发生韦尼克脑病。
一般补钾3~4g/d,严重低钾血症时可补钾至6~8g/d。注意观察尿量,原则上每500ml尿量补钾1g较为安全,同时监测血清钾水平和心电图,酌情调整剂量。根据血二氧化碳水平适当补充碳酸氢钠或乳酸钠溶液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常用量为每次125~250ml。
补液量应根据脱水的严重程度给予:①轻度脱水:稍感口渴,皮肤弹性略差,尿量正常,体液丢失占体重的2%~3%,补液量为30ml/(kg·d);②中度脱水:口渴明显,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体液丢失占体重的4%~8%,补液量为60ml/(kg·d);③重度脱水:可神志不清、嗜睡、昏迷血压下降,尿量极少甚至无尿,体液丢失占体重的10%~13%以上,补液量约80ml/(kg·d)。失水纠正良好者,24小时尿量不少于600ml,尿比重不低于1.018。
妊娠剧吐患者不应常规使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严重的母体发病率,PICC应该被用于最后一种治疗手段(C 级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