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有益身体和心理健康。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降低体脂含量,有助于预防超重及肥胖的发生;运动能提升心肺耐力,促进心血管健康,降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并促进骨骼、肌肉和关节的发育;运动还能增强自信心、减少焦虑和抑郁,促进社会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发展,促进心理健康。运动也要讲科学,合理选择运动形式和运动强度。
不同类型的身体活动对于身体各部分的锻炼功效不同,只有全面的锻炼,综合进行有氧运动、抗阻运动和柔韧性运动才能促进身体的均衡发展。
● 有氧运动包括慢跑、跳绳、骑自行车、爬楼梯、游泳等。有氧运动可以减重、减脂、提高心肺耐力,是最主要的运动形式。
● 抗阻运动属于无氧运动,常见形式有单杠上训练、仰卧起坐、俯卧撑等。抗阻运动可以增加肌肉质量、增强肌肉力量并促进骨骼健康。
● 柔韧性运动包括各种拉伸活动等。柔韧性训练可以提高肌肉、韧带的伸展能力,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是运动前热身和运动后恢复性整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身体用力和紧张的程度,运动强度可分为低强度、中等强度和高强度三类。
● 低强度运动是指引起呼吸频率以及心率稍有增加、感觉轻松的身体活动状态。比如散步等。
● 中等强度运动指需要适度的体力消耗,运动时呼吸较急促,心率也较快,微出汗,但仍然可以轻松说话的活动状态。比如做操、骑自行车(正常速度)、爬楼梯等。
● 高强度运动指需要较多的体力消耗,运动时呼吸明显急促,呼吸深度大幅增加,心率加快,出汗,停止运动、调整呼吸后才能说话的活动状态。比如快跑、踢足球等。
合理的运动负荷既能达到锻炼目的,也不会造成运动损伤。中学生每天应至少累计达到1小时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其中每周至少有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和抗阻运动。
小贴士
判断运动强度最简便的方法是测量运动时的心率。按照心率法判定运动强度的具体步骤如下:
● 确定自己年龄水平下的最大心率。最大心率就是在运动过程中能够达到的极限心率,可通过公式进行推算:最大心率(次/分)=220-年龄(岁)。比如,一个年龄为15岁的人,他的最大心率就是220-15=205(次/分)
● 依据心率水平判定运动强度。运动心率约为最大心率的64%~76%时,基本达到中等运动强度。15岁的人,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的适宜范围为(64%~76%)×205=131~156(次/分)。
跳绳,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单人跳绳早在南北朝时期即已出现,多人跳绳则迟至明代始见记录。明朝的《宛署杂记》一书里记载:“以丈许长绳,两儿对牵,飞摆不定,难以凝视,若百索然,其实一索也。群儿乘其动时,轮跳其上以能过者为胜,否则为绳所律,听掌绳者以绳击之以示罚,名曰跳百索。”所谓“跳百索”,就是现在所说的多人跳绳。
跳绳运动在清代相当盛行。据《帝京岁时纪胜》中记录,清代京师(现在的北京)元宵节民间娱乐时会“跳百索”。《松风阁诗抄》中也有诗记载:“白光如轮舞索童,一童舞索一童唱,一童跳入光轮中。”当时跳绳有单脚跳、单脚换跳、双脚并跳,以及双脚空中前后、左右分跳等多种方法。
跳绳这一运动项目简单、易学,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有点时间有块地方就可以跳。跳绳样式多,玩法多,运动效果好,消耗热量高,对促进儿童青少年发展灵敏、速度、弹跳及耐力等身体素质,乃至愉悦身心,皆有好处。
你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属于什么类型的运动?你觉得这项运动能带给你什么好处?
带上跳绳,课间和同学们一起去跳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