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救援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政府执政能力和行政水平的有效体现之一。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逾百万,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工作指示:“加强伤员救治工作,千方百计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始终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任务的重中之重。

地震救援黄金72小时早已深入人心,但同在灾后黄金救援时间内,快速、高效、规范的专业医学救援和无序、自发的业余救援的结果可能是生与死,健全与残疾的差别。因此针对灾后两周内的紧急阶段,依据重大伤亡事件现场的环境特点和实战要求,制定一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应急医学救援规范》,是提高国家卫生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迫切需要,是国家各级专业救援队伍规范培训和能力提升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民间救援队和志愿者专业水平、救治效果的迫切需要。

依据卫生健康委员会业务要求,这部规范的制定任务异常艰巨。制定者既不能照搬院内临床指南,也不能照搬国外救援手册,既要遵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又要立足于我国的国情,现有的组织指挥体系、人员组成及装备、器材的技术状态,紧密结合国家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在突发公共事件重大伤亡现场的环境特点和实战要求,必须提炼现场最实用、最有效、最可操作的组织指挥和救治技术、方法,用来统一规范国家各级应急医学救援队伍的现场操作,才能合理、充分利用现场有限的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减少伤病员的死亡率和伤残率。完成这项任务,必须兼备有雄厚的理论和科研功底,又要有丰富的现场救援的实战经验。

我们是中国国际救援队唯一医学救援队所在单位,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和中国红十字救援队所在单位,拥有国内外30批次重大救援任务的宝贵经验,锤炼和培养了一大批拥有丰富实战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医学救援专家和队员,在国际上最早提出了现代救援五大技术体系:现场检伤分类技术、一体化救治技术(搜索、营救、抢救、卫生防疫和心理干预)、特殊环境下的心肺复苏技术、现场手术技术以及监护后送技术,包括了灾后医学救援从应急响应到撤收各环节的现场组织和救治技术,显著提高了重大灾害现场的抢救成功率,并在四川芦山、尼泊尔等地震救援中得到了验证和实践。联合国内11家科研院所,由武警总医院牵头承担了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救援现场关键技术、流程规范应用性研究》的攻关任务,因此肩负起制定这部规范的艰巨任务,我们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全书共四篇,紧紧围绕现代救援五大技术体系编写,涵盖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皮肤科、感染病科、卫生防疫等各专科灾后常见、多发伤病的现场救治原则和技术,同时详细阐述了救援队应急响应和组织指挥系统构建的程序和方法,制定了在应急响应、组织实施、撤收各个阶段的人员、设备、物资等的组织、管理工具表,以及19个关键工作岗位的任务执行工具表,帮助救援队及时、准确地收集、通报现场及周边情报,明确岗位从属、分工和责任,科学、有序调拨有限的物资和人力资源,准确、详尽收集现场救援灾情、伤情,登记、追踪伤病员的去向和转归。

本书凝练了数十位知名专家和救援一线中青年骨干队员的汗水和智慧,得到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办公室,中国疾控中心,军委后勤保障部药品仪器检验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勤务与医学情报研究所,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朝阳、佑安、天坛、积水潭医院,北京医院,北京三博脑科医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火箭军总医院,北京安定医院心理检测中心等十九家权威机构的数十位专家的反复咨询、论证,提出了科学、中肯的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编委会经过十余次修改完善,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此书得以出版发行,再次向给予无私帮助的上述单位和专家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和敬意。由于编者水平所限,本规范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以协助本书再版时能够进一步完善,提高。

郑静晨
2018年5月 5Moxk4fkj/SYp7cBt63ddATsGKL0GofKeUITQUr7D/widfflSrFjzA53bNK8BXw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