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5章
治疗之前必须一:探寻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原因

查找可能的传染源

临床上新发现一位乙型肝炎患者后,医务人员不但有义务要将该病例上报给相关的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还要进一步向患者询问其传染的可能来源。

寻找可能的传染源,主要是围绕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方式进行的,作为患者要仔细回想以下几种传染来源。

1.母婴传播来源

母婴传播是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成为传播来源,又称垂直传播或围生期传播。这一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怀孕时经胎盘传播、分娩期产程中的传播及分娩后经哺乳等密切接触传播。孕妇若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几乎不可避免地要感染新生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尤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双阳性的孕妇,可使95%的新生儿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新生儿被感染后易形成长期性携带。因此,首先要问一下患者的母亲有没有乙型肝炎,最好让患者母亲去医院检查一下。

2.经血传播来源

各种锐器如注射器、针头、针灸针、刮面刀等,只要沾有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或组织液而未经彻底消毒,刺入健康人的皮肤黏膜都可能引起感染。使用被污染的血制品和使用被污染的器具如针灸针、注射器、手术器具、透析器具、采血器具,也可传播乙型肝炎。

3.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来源

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唾液、组织液通过密切生活接触或经被接触者皮肤或黏膜微小的擦伤裂口进入机体而感染。我们曾发现某大学一个宿舍里的大学生共用牙刷而互相感染乙型肝炎的病例。

4.性生活传播来源

在精液、阴道分泌物、月经血和皮肤溃疡渗出液中已检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通过密切生活接触可被感染。国外已将乙型肝炎列入性传播疾病范围。调查证实,同性恋者、性混乱者、性工作者等人群的乙型肝炎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国内、外的资料均表明,夫妻间的感染率高于父母与子女间或婆媳间。因此,询问性伴侣既是为查找传染源,也是为了保护对方,预防传染。

5.消化道传播来源

乙型肝炎患者和携带者的唾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很高。据调查证明,唾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出现的时间比血液中晚1~2个月,平均持续存在18天。发病1~3周内的唾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出率高达90%以上,5周后不易检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难以确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排出及持续存在的时间。唾液中所含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与血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滴度呈正相关,血液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滴度越高,唾液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检出率越高,浓度也越高。

但唾液中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浓度是否可达到导致感染的剂量,即使达到感染剂量的乙型肝炎病毒,通过健康的胃肠道是否能形成感染,尚无确切证据。至今国内、外尚无文献报道经胃肠道传播导致乙型肝炎发病或造成食物型暴发流行的例证。

查找传染源的意义

尽管医生经常提醒年轻的乙型肝炎患者,要回家陪父母或相关直系亲属去医院查一查乙肝两对半,以确定他们是否感染了乙型肝炎。但很多人对此并不重视,因为他们从心底里认为这不重要。

其实,对每一位患者而言,想办法查清传染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 ,有助于确定是慢性乙型肝炎还是急性乙型肝炎,从而决定是否要抗病毒治疗。感染乙型肝炎病毒达6个月以上而未消除者,才能真正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而临床上的一些乙型肝炎多因体检而发现,或因黄疸严重、乏力明显、食欲缺乏、厌油而发现,不少患者以往从未检查过乙肝两对半,医生就很难判断其究竟是急性还是慢性。由于成年人免疫系统相对已经健全,如果是急性乙型肝炎,有95%的概率可自愈而不需要运用抗病毒药物。因此,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如果患者有乙型肝炎家族史,尤其是直系亲属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则基本就可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为尽早应用抗病毒药物提供依据。

第二 ,防止家族成员之间的互相传染,尤其是防止传染给年幼的孩子。由于乙型肝炎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不少家庭中又都是老年人在帮着子女带孩子,因此查清楚他们有没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防止乙型肝炎病毒在家庭中的进一步传染十分有效。如果共同生活的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则要对家庭中其他人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查,如果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不是阳性者,则要尽早去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在未查清之前,对婴幼儿要注意特别保护,应减少各种密切的生活接触,如给幼儿喂食、洗澡及共用餐具、生活用品等,直到他们有了乙型肝炎表面抗体为止。

第三 ,对于新查出的乙型肝炎感染者应得到尽早诊治和密切的监测。由于乙型肝炎具有家族聚集现象,因此乙型肝炎感染者家族基本上都会查出新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他们有的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有的是已经处于慢性肝炎阶段,甚则也有查出肝硬化、肝癌者。对这些新查出来的乙型肝炎感染者,就应该做到更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加重和发展。未发病的患者每半年就要到医院全面体检一次,并注意休息、不能劳累、戒酒,避免使用损肝药物等。已经发病的患者则要按照医生的医嘱,运用药物及时干预等。

加重肝脏炎症的种种因素

肝是人体最主要的代谢器官,对来自体内和体外的许多非营养性物质,如各种药物、毒物以及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具有生物转化作用,通过新陈代谢将它们彻底分解或以原形排出体外,这种作用也被称作“解毒功能”。但承担如此重任的肝,本身并不强大,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损害。

1.酒

主要成分为乙醇(酒精),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内进行新陈代谢,会加重肝的负担,这对于肝本身已经受损的患者来讲,更是雪上加霜,不仅会引起肝细胞出现炎症、坏死,还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走向肝硬化、肝癌。临床上,饮酒过量引起的肝病确实不少。饮酒后,绝大部分酒精要经过肝代谢,在短时间内喝下大量的酒,肝细胞会被大量破坏而发生坏死,会引起急性酒精性肝炎。另外,长期大量饮酒即使没有发生急性肝炎,也会不断地引起肝细胞的反复破坏进而出现慢性肝炎,或脂肪代谢障碍使脂肪堆积而形成脂肪肝。长年累月,在酒精的刺激下,肝中的纤维会逐渐增生,肝纤维化,并逐渐形成酒精性肝硬化。

一项研究结果表明,饮酒超过5年,男性每天乙醇摄入量≥40g、女性≥20g,或近两周内大量饮酒,每天乙醇摄入量≥80g,即可发生酒精性脂肪肝。而80g乙醇,相当于50度白酒200ml。对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来说,饮酒将加速疾病的发展。所以,对肝病患者来说,“禁酒”是铁的纪律,不能心存侥幸。饮酒后肝细胞的抗病毒能力会明显减弱,在肝细胞内复制的病毒也更方便地从细胞内逸出并感染新的肝细胞。所以,有饮酒嗜好的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指标往往较高,病毒大量复制进一步加重肝细胞的炎症和坏死,使肝细胞对酒精的代谢能力明显减弱,增加了酒精对肝的毒性。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使病毒性肝炎的进程明显加快,肝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2.香烟

俗话说烟酒不分家,这两大杀手,夺取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吸烟经由肺,不是应该伤肺吗?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肺和肝实际上是一家子,吸烟的有毒成分通过肺泡毛细血管网进入血液,再通过流动的血液系统,到达肝。肝又是一个专门解毒的高手,看到那么多垃圾物质,肯定要跃跃欲试了,结果可想而知。法国科学家海泽德等对244例慢性丙型肝炎进行了回顾性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并经肝组织活检证实,每日吸烟支数越多,肝脏炎症活动越严重,中度或重度炎症患者在不吸烟组的比例为62%,而在每日吸烟超过15支的患者组中则占81.9%,差异非常显著。并且,患者一生的总吸烟量与肝脏炎症活动度也密切相关,中度或重度炎症患者在从不吸烟组的比例为59%,而在每年吸烟超过20包的患者组中占到84.6%。烟草中含有大量可能具有肝毒性的物质,如尼古丁、焦油,它们会激活很多细胞因子,导致全身炎症、血栓形成和过氧化等,而这些因素都会加快肝硬化的进程。

另外,吸烟的时候还会产生一氧化碳,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红细胞是和血液中的氧分子结合,然后把氧分子送达身体的各个器官。而一氧化碳通过肺进入血液,迅速地与红细胞结合(一氧化碳和红细胞结合的能力是氧分子的200倍),并且一旦结合就不容易分离开,占用了运输氧分子的红细胞。这样的话,就造成了实际能运送氧的红细胞减少,造成肝缺氧,不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3.药物损伤

许多药物都在肝中代谢和解毒,有些药物直接损害肝,以往认为比较安全的中药现在也发现可损害肝。由药物引起的肝病,称为药物性肝炎。现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很多人一有点不舒服,比如感冒、头痛、腹泻等常见的疾病,就会自行通过网络搜索,找到“对症”的药,自行服用。结果,好多人出现了皮肤瘙痒,面目身体出现鲜明的橘黄色,一查肝功能发现胆红素、转氨酶升高明显等,这就是药物性肝炎的典型症状。如果造成严重情况如肝衰竭,就会有生命危险了。

4.中毒

许多化学毒物,包括化工原料、农药等均可引起肝损害,加重肝脏炎症,称为中毒性肝炎,这个机制和药物性肝炎相类似。曾经有一位南京江心洲的农民,在田头发现不少蒲公英,采摘回去食用后导致了肝炎,很可能是当地农民误将农药喷洒到蒲公英上的缘故,所以,野菜不能随便采摘。

5.其他

过度劳累、长途跋涉、熬夜、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压力过大、情绪波动、暴怒、打斗以及房事过频等,均可能导致肝受损,进而导致肝炎发作,这一点常常容易被忽视。

特别提醒:补药运用不当也伤肝

民以食为天,说到健康长寿、养生等话题,很多人就会想到“补”,“吃什么”“买什么”。很多人相信“进补受益”。我在肝病门诊遇到很多畏寒怕冷、内分泌失调的患者都会说:“医生,我的方子里怎么没有补药啊?”尽管医生好说歹说,不少患者还是长年不断地进食各种名贵补品。其实,养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平衡,一味地过于滋补,养生反被养生误。

有一位周姓太太,快50岁了,可谓岁月不饶人,白发三千丈,她老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打听到何首乌可以生发、乌发。于是就买了很多何首乌粉,每天一大勺,标配早餐,叮嘱周太太服用。两个月过去了,周太太感觉浑身乏力,食欲不振,以为是消化不良的胃肠道疾病。接下来的半个月,又开始腹胀、呕吐及小便发黄。拿起镜子看看,乌发的效果没看到,倒是看到一个病怏怏的可怜人,于是挂了个急诊科的号,立急查血常规、肝功能,发现转氨酶以及胆红素超过正常值的很多倍,这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药物性肝炎。

我们查一下何首乌的功效,书上说何首乌有养血滋阴、润肠通便、截疟、祛风、解毒作用,主治血虚头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耳鸣、遗精、肠燥便秘、久疟体虚、风疹瘙痒、疮痈、瘰疬、痔疮等。但此药一般需要炮制后服用,生何首乌有毒,只用于习惯性便秘。

这位周太太可能就是食用了生的何首乌了。何首乌传统的炮制要求是“九蒸九晒”,即将何首乌切片后,与黑豆拌匀,放入蒸笼里蒸九次晒九次。现代研究表明,何首乌炮制品的毒价随着炮制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其中黑豆汁蒸的毒价要明显低于清蒸。也就是说,按照规范的炮制方法炮制的何首乌应该是安全的。但现在的中药炮制很令人担忧,不少不法商贩为了减少成本,提高利润,对何首乌的炮制想方设法偷工减料。

现将我们反对肝病患者随意服用补品的多个理由列举如下。

理由一:

肝无补法。中医认为,肝病患者多湿热为患,故肝无补法,服用补品、保健品等可能会火上浇油,加重肝病的火热病理,而导致肝病发作、加重。曾经诊治过一个患者,运用清热解毒中药治疗,肝功能一直保持正常,适逢春节,其母认为服中药会导致身体虚弱,而让其1个月服用了5千克龙眼肉,结果肝功能指标就急剧升高了。

理由二:

部分保健品含有激素。蜂胶等保健品一般都含有天然的类激素成分,而慢性肝病患者由于对雌激素灭活功能障碍,本来体内就存在激素失衡状态,因此,长期服用这类保健品,无疑是雪上加霜,得不偿失。

理由三:

真假难辨。本来蛋白粉、鱼油、氨基酸等补品,肝病患者是可以适当服食的,但市场上的产品有真有假,不容易分辨,如果你服的是“伪蛋白粉、伪鱼油、伪氨基酸”,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这些伪产品中被加入了激素之类的药品,久服则会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导致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结果就是十分令人恐惧的了。因此,建议大家还是多吃点绿色食品更为安全、保险。另外,是否需要服用补品也请营养科专业医生或中医师做出指导,倘若需要则要购买正规品牌和渠道的产品。 /Z7asME5LffNKQXynMynScaD1Yv4VVxA8RFMlxB5kLsNbwa6+Q93xsHWnbYd0pu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