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评估内容

一、病史采集

■功能障碍,姿势异常史是重要内容。

□通过询问患者家属或参阅既往病历,充分了解发育落后、功能障碍、姿势异常发生时间、发展过程、障碍部位、性质程度及治疗情况。

□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并综合分析,从而确定功能障碍、能力障碍、社会障碍,是直接损害(病损直接导致障碍)、间接损害(多系统继发损害或并发症),还是复合损害(多种原因导致障碍)。

二、姿势评定

■侧面观察

□注意患者头的位置是否屈曲或倾斜,胸的位置是否压低或升高,腹壁是否凸出,脊柱胸段、腰段曲度是否过大或变直,骨盆是否前、后倾斜或旋转,膝是否过伸或过屈,足跟能否着地等。

■后面观察

□注意患者解剖标志是否在同一平面,如双侧耳垂、双侧肩部、双侧肩胛骨下角、双侧髂后上棘、双侧臀纹、双侧内外踝,并注意有无膝内外翻、 外翻、平足等。

三、人体测量

■上肢长度测量

□患者坐位或站立位,双上肢自然垂于体侧。

□整体长度 相对长度为第7颈椎棘突至中指尖的距离;绝对长度为肩峰至中指尖的距离。

□上臂长度 相对长度为肩峰至尺骨鹰嘴的距离;绝对长度为肩峰至肱骨外上髁的距离。

□前臂长度 相对长度为肱骨内上髁至尺骨茎突的距离;绝对长度为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或桡骨头至桡骨茎突的距离。

□下肢不等长很常见,受累侧短缩。短缩的程度与神经肌肉受累的严重程度有关。

■下肢长度测量

□患者仰卧位,下肢伸展,骨盆摆正,髋关节中立位。

□整体长度 髂前上棘至内踝尖的距离。正常双侧相差<1cm。

□股骨长度 股骨大转子顶点至膝关节外侧平面的距离。

□胫骨长度 胫骨平台内侧上缘至内踝尖的距离。

□腓骨长度 腓骨头至外踝尖的距离。

■肢体周径测量

□上臂周径 患者仰卧,上肢伸直放于体侧,绕肱二头肌肌腹或上臂最隆起处为上臂周径。

□前臂周径 在前臂最粗处测量。

□大腿周径 放松大腿肌肉,从髌骨上缘10cm处测量其周径。

□小腿周径 仰卧屈膝90°,双足平放床上,在小腿最粗处测量。

□双侧对比测量应在对侧同一位置。

四、定性测评

■主要解决“有没有”“是不是”某种障碍的问题,并不对患者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作出判断。如步态分析中,通过目测法了解患者行走特征,从而判断是偏瘫步态、脑瘫步态等等,大致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障碍和存在何种障碍。定性测评对仪器、设备、工具、量表、场地要求不严格,可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的情况作出初步判断,常用于患者初查;属非标准化评估。

五、其他功能评估

■脑瘫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

□GMFM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工具,适用于运动能力相当于正常5岁儿童运动能力以内的脑瘫患儿,能有效反映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改变。

■脑瘫精细运动功能评估(FMFM)

□FMFM是与GMFM相对应的关于脑瘫精细运动功能的测试。

■脑瘫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

□各个级别代表了脑瘫患儿能达到的最高活动水平,用于判断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程度。

■反射评估

□通过反射评估判断脑瘫患儿神经功能发育水平。

■平衡功能评估

□通过评估了解脑瘫患儿坐、跪、站等体位下的平衡能力,是否存在平衡障碍,确定平衡障碍的程度、类型,分析引起平衡障碍的原因。

■ADL评估

□通过评估了解脑瘫患儿日常生活自理的能力,了解其在家庭生活的状态。

■智力评估

□了解患儿是否存在智力障碍,以及智障对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言语功能的影响。

■言语功能评估

□通过言语功能评估判断患儿听说理解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水平,是否存在咀嚼、吞咽功能障碍等。

■社会功能评价

□主要目的是了解患儿对家庭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上学、参与集体活动社会活动的能力。 J7oLADzWVD85mJ366U/XboMKjTx6VAWXrmuce76HDR5zAfTlSBmHpyWkBniHsbJ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