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竭,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左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减少而导致严重的左心室及左心房舒张压增高、肺淤血等综合征。
临床上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范围超过左心室的20%时,还可见于心肌病、心肌炎、心脏瓣膜病、高血压、严重贫血、甲亢、高原病等疾病,以及感染、心律失常、妊娠、分娩、用力排便、情绪激动、体力活动、酸碱平衡或电解质紊乱、过量过快的输液等诱因。
突发呼吸困难,尤其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端坐呼吸,呼吸急促,可达30~40次/min,可伴窒息感、面色灰白、口唇发绀、烦躁不安、大汗淋漓、皮肤湿冷,可咳出浆液性泡沫痰,重者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双肺可闻及不同程度的干湿啰音,尤以两肺底对称性水泡音为著;心率明显增快,心音低钝,心尖区可闻舒张期奔马律等。开始血压可增高,以后可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重者呼吸抑制、窒息、意识障碍、休克、猝死。
Ⅰ级 无心力衰竭,但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增高,病死率低于5%。
Ⅱ级 轻至中度心力衰竭,肺部啰音范围小于两肺野的50%,可闻及第三心音奔马律、窦性心动过速或其他心律失常,静脉压增高,X线示肺淤血,病死率10%~20%。
Ⅲ级 重度心力衰竭,肺部啰音范围超过两肺野的50%,出现急性肺水肿,病死率30%~40%。
Ⅳ级 心源性休克,病死率85%~95%。
Ⅴ级 心源性休克合并急性肺水肿,病死率极高。
除外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梗死等。急性左心衰竭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见表2-3-0-1。
表2-3-0-1 急性左心衰竭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
续表
原则:去除诱因,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力,消除肺水肿,增加心排血量,治疗原发病。
立即停止活动,避免情绪激动 取坐位,双下肢下垂,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并减轻腹腔脏器对于肺的压迫。低血压或休克者,应取半卧位。注意使患者体位舒适,以减少体力消耗。
以3L/min开始,逐渐增加至6~9L/min。有条件者,同时可使用抗泡沫剂,使肺内泡沫破碎,以增加气体交换面积,一般可吸入通过30%~50%酒精湿化瓶的氧气,效果更好,可采用面罩吸氧。
可酌情选用。
10mg肌内注射或3~5mg静脉注射,必要时15~30分钟后可重复使用。本药可扩张静脉血管,减少回心血量,从而降低心脏前负荷;同时可轻度扩张动脉血管而降低心脏后负荷;并可降低呼吸中枢敏感性,从而中断反射性过度换气,使呼吸困难缓解;还有镇静作用,使耗氧量降低。但高龄、呼吸抑制、血压下降、昏迷、原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支气管哮喘者禁用。也可选用哌替啶50mg肌内注射或30mg静脉注射,尤适用于伴有支气管痉挛者。
可选用毛花苷C(西地兰)0.4mg静脉注射。本药有正性肌力作用。尤适用于心脏增大伴舒张期奔马律或心房纤颤者。但两周内用过洋地黄制剂或急性心肌梗死于24小时内者慎用;二尖瓣狭窄者,除伴有心室率过快的心房纤颤外禁用,以免右心排血量增加而加重肺淤血。
可选用呋塞米(速尿)20~80mg静脉注射。本药的作用与剂量大小有很大关系,应根据病情决定用量。本药5分钟起效,30分钟作用达高峰,可维持2小时。本药对肾脏有直接的扩张血管作用而促进利尿,使回心血量减少,降低肺毛细血管压力,减轻肺淤血;在发生利尿作用前便出现对静脉直接扩张作用。应用本药时应注意尿量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过度利尿可使左室充盈压过度降低,反而使心排血量下降,导致低血压;还可引起低钾血症,进而诱发心律失常或洋地黄中毒等。
当伴有支气管痉挛时,可选用氨茶碱250mg肌内注射或250mg加入25%葡萄糖溶液20~40ml中缓慢静脉注射,以免引起严重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惊厥、心搏骤停等不良反应。本药有扩张支气管、强心、利尿及降低肺动脉压的作用。但高龄、甲亢、低血压、心律失常、心率>140次/min者慎用。也可选用二羟丙茶碱(喘定)250mg肌内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注射,其效果比氨茶碱差很多,不良反应也比氨茶碱小得多。
可选用甲泼尼龙40mg静脉注射,也可选用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
本类药物不仅可改善心功能,而且可增强心肌活动能力,显著提高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是心力衰竭治疗的重大进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下列药物。
1.硝普钠
25~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须避光使用),起始量10μg/min,以后每5~10分钟递增5~10μg/min,直至达到所需效果或血压同平日水平。最大剂量可逐渐增至200~300μg/min。不同个体对本药所需的有效剂量差异较大,在应用过程中,必须每3~5分钟测量1次血压。最大的副作用在于有时可引发严重的血压下降,一般停药5分钟即可恢复,必要时应及时应用升压药物。本药是一种强有力、快速的直接周围血管扩张剂,既可降低心脏前负荷而减轻肺淤血,又可降低心脏后负荷而增加心排血量。对于急性左心衰竭或急性肺水肿同时伴有高血压者,以及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者尤为适用。但禁用于血压降低者。
2.硝酸甘油
1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起始量10μg/min,以后每5~10分钟递增5~10μg/min,直至达到需要的效果,最大剂量可增至200μg/min。在应用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控血压。本药可扩张周围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左室充盈压下降,从而使心脏前负荷降低而减轻肺淤血;用量大时也可扩张周围动脉,使心脏后负荷降低而增加心排血量;还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血流灌注,改善心肌代谢。适用于各种原因的急性左心衰竭,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或伴有明显心肌缺血的急性左心衰竭和肺水肿。但禁用于血压降低、肥厚型心肌病等患者。
3.酚妥拉明
2~3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并继以30~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起始量0.1mg/min,以后逐渐增加用量,一般用量多为0.3mg/min。而实际应用中,也可在静脉注射本药2~3mg后,立即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本药为α-受体阻断剂,以扩张周围动脉为主,同时也可轻度扩张周围静脉,故主要降低心脏后负荷,也可降低心脏前负荷。主要副作用是可使心率增快。血压降低者禁用。
4.乌拉地尔(亚宁定)
12.5~25.0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5~10分钟后血压仍>160/90mmHg时,可酌情重复应用1次。也可以2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40~200μg/min。本药具有外周与中枢双重作用机制。外周作用主要是阻断突触后α受体,使血管扩张,外周阻力明显下降;同时也阻断α 2 受体-儿茶酚胺收缩血管的作用。中枢作用主要通过激活5-羟色胺1A受体,降低延髓血管中枢的兴奋性而起降压作用。如果血压下降至一定程度,又可兴奋延髓血管中枢,避免造成血压过低。本药可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及周围血管阻力,还可降低原有的肺动脉高压及肺毛细血管楔压。在降压过程中,不出现反射性心率增快。因此,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灌注量,改善肺循环,使心脏前后负荷均降低,心排血量明显增加。另外,本药不影响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故不会增加颅内压。本药相对安全,适用于伴有血压剧增的急性左心衰竭、高血压急症,以及伴有高血压的颅内高压症等。在应用过程中,仍须严密监控血压,以防血压过度下降,高龄患者慎用。
如病情不宜应用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或血压下降、或经上述处理后无明显效果,可选用以下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物。
1.多巴胺
100~2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本药是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能兴奋α-受体与β-受体,不同剂量可产生不同效应。
(1)小剂量为2~5μg/(kg·min),可兴奋肾、肠系膜血管及冠状动脉中的多巴胺受体,使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增加,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2)中剂量为5~10μg/(kg·min),可直接兴奋心肌的β-受体,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从而改善心功能。
(3)大剂量为10~15μg/(kg·min),可兴奋α-受体,既有正性肌力作用,又有收缩周围动、静脉血管的作用;如为15~20μg/(kg·min),正性肌力作用与收缩周围血管的作用则更加强烈。
以上各剂量对于冠状动脉及肾动脉,均有明显的扩张作用,从而使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量明显增加,改善心肌缺血,并使肾血流量持续增加而产生排钠利尿作用。一般以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用量,直至出现满意的效果,应根据病情灵活掌握用量。但当用量过大,>20μg/(kg·min)时,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或加重心肌缺血等。在应用过程中,必须严密监控血压、心率、心律、呼吸、肺部啰音及周围循环等变化,随时调整用量。
2.多巴酚丁胺
250~5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起始量每分钟2~5μg/kg,逐渐增加用量,一般以每分钟5~10μg/mg为宜,1~2min起效,10分钟达高峰。本药是多巴胺的衍生物,具有较强的选择性β 1 -受体作用,有正性肌力作用,使心排血量增加,使心脏指数明显增加,其正性肌力作用及改善左心功能作用优于多巴胺。尤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急性左心衰竭及心源性休克,适用于心排血量下降及心率缓慢造成的心力衰竭。在应用过程中须严密监控血压、心率、心律、呼吸、肺部啰音及周围循环等变化,随时调整用量。
1.呼吸困难消失或明显减轻,两肺水泡音消失。
2.无严重心律失常,心率不超过120次/min。
3.血压在安全范围。
4.取坐位或半卧位。
5.持续吸氧。
6.确保呼吸道通畅。
7.确保静脉通道通畅。
8.持续心电监护。
9.途中严密监控患者的意识、面色、呼吸、心率、心律、血压、肺部啰音、周围循环以及原发病等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