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至心室。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即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心房的激动完全不能传到心室,甚至发生心室停搏而猝死。
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死,还可见于心肌炎、心内膜炎、心肌病、急性风湿热、原发性高血压、严重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过量、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等患者。
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多无症状;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可出现心悸与心搏脱漏;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症状的轻重,主要取决于心室率的快慢以及原发病的情况。可出现心悸、胸闷、头晕、乏力、心绞痛、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等。甚至发生阿-斯综合征、心室颤动、心室停搏。听诊心率缓慢、心律整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可闻大炮音。
每个P波均可传到心室,但传导减慢或延迟,P-R间期延长,成人>0.20秒,儿童>0.08秒。
间断出现P波不能下传至心室,故部分P波后无相应的QRS波群,亦称心室脱漏。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又可分为2型。
1.Ⅱ度Ⅰ型(文氏或莫氏Ⅰ型)
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P波后QRS脱落;R-R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P波不能下传至心室,此现象反复出现。
2.Ⅱ度Ⅱ型(莫氏Ⅱ型)
部分P波不能下传至心室,但下传的P-R间期正常。
心房与心室各自有固定匀齐的频率,心房率快于心室率,二者无固定关系,心室率多在20~40次/min。QRS波群形态可正常或宽大畸形,>0.12秒。
原则:尽快将心室率维持在60~70次/min,防止发生阿-斯综合征等而猝死。
1.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
2.吸氧。
3.持续心电监护。
1.异丙肾上腺素
0.5~1.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起始量1~2μg/min,严密监控心率、心律,随时调整用量,使心率维持在60~70次/min。本药为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剂,对窦房结及房室结均有很强的兴奋作用,使传导加快,从而改善心动过缓及房室传导阻滞;同时,还有正性肌力作用,使心排血量及心肌耗氧量均增加。用量过大不仅不能明显增加心率,反而使传导阻滞加重,而且还可引起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并引起或加重心肌缺血。
2.阿托品
0.3~0.5mg,静脉注射或肌内注射,必要时可于5分钟后重复1次。本药可抑制迷走神经兴奋性,加速房室传导。主要适用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的房室传导阻滞。但青光眼患者禁用。
3.氨茶碱
25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于4小时内静脉滴注完。本药有拮抗腺苷受体的作用,可逆转腺苷对心脏的异常电生理效应,能改善心脏传导、增加高位起搏点的心率。
4.氢化可的松
2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也可选用地塞米松10mg或甲泼尼龙40mg静脉注射。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引起的房室传导阻滞。
5.碳酸氢钠或乳酸钠
有改善心肌细胞应激性、促进传导系统心肌细胞对拟交感神经药物反应的作用。一般用克分子溶液100~200ml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尤其适用于高钾血症或伴有酸中毒时。
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心率缓慢伴有心脑供血不足症状,或曾有阿-斯综合征发生的Ⅱ度Ⅱ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均应尽快考虑安装临时或永久性起搏器。
1.无头晕、晕厥、心衰、低血压、心绞痛等血流动力学改变,心室率不得低于50次/min。
2.血压在安全范围。
3.患者取平卧位、半卧位。
4.必要时吸氧。
5.持续心电监护,并备有复苏设备。
6.确保静脉通道通畅。
7.途中应有2名医务人员严密监控患者的神志、心率、心律、呼吸、血压以及原发病等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