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肝脓肿有细菌性和阿米巴性两种,可含单房或多房脓腔。细菌性肝脓肿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右上腹痛、肝大、局部压痛。阿米巴性肝脓肿多继发于阿米巴痢疾,经由门静脉入肝,以单发病灶为主,同时可有肠炎、脓血便等阿米巴痢疾的表现,粪便检查发现滋养体可以帮助确诊。
(1)肝脏大小正常或增大,包膜下病灶可使肝表面局部向外突出。
(2)形态多为圆形或类圆形,可单发或多发,细菌性肝脓肿多为多发,大小不一。
(3)细菌性肝脓肿在不同病理阶段具有不同声像图改变。早期表现为肝内不规则中低回声区,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脓肿壁不明显,内可有粗大光点或不规则稍强回声,后方回声可轻度增强(图1-11-1);脓肿形成期,脓肿壁多较厚,内面不光整,呈“虫蚀状”。脓肿周围纤维组织呈稍强回声带,周围肝组织因水肿而形成低回声带,边界欠清。液化不完全时,可呈“蜂窝状”改变,表现为不规则无回声区内夹杂光点和高回声团;液化完全时,表现为极低或无回声区,部分内可见细密光点,随体位及呼吸改变有漂浮感。脓肿吸收期,病灶逐渐缩小,呈不均匀高回声,最终消失或形成钙化灶。
图1-11-1 早期肝脓肿灰阶超声图像
肝右叶片状低回声区
(4)CDFI:早期,病灶周边及内部可见点状或条状血流信号;脓肿形成期,病灶周边血流信号较丰富,脓肿壁上可见血流信号(图1-11-2)。
图1-11-2 肝脓肿常规超声图像
A.肝右叶可见多发低回声区;B.周围血流信号增多
(1)早期原发小肝癌及肝转移癌:
早期肝脓肿与肝内实质性占位均表现为低回声,边界欠清且内部均可探及血流信号,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检查加以鉴别。
(2)肝囊肿:
脓肿完全液化时需与肝囊肿鉴别,结合临床病史及体征可对两者进行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