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木通

木通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中医临床常用药物。具有降火利水、通利血脉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小便赤涩、淋浊、水肿、胸中烦热、喉痹咽痛、遍身拘痛、妇女经闭、乳汁不通等病症。从古代本草记载来看,木通药用品种的变化很大。20世纪60—70年代,木通科木通资源的十分短缺,在药材市场上多见的是马兜铃科的关木通和毛茛科的川木通。由于马兜铃科的关木通含有具有肾毒性的马兜铃酸成分,自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起已经恢复了木通科三种木通的正品地位。同时,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下文停止马兜铃科关木通的使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的通知(国药监注〔2003〕121号)]。

【来源】

为木通科植物木通 Akebia quinata (Houtt.)Decne.、三叶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Koidz.及白木通 Akebia trifoliata (Thunb.)Koidz.var. australis (Diels)Rehd.的干燥藤茎。

【鉴别】

三种来源的木通其药材极为相似,如不借助原植物形态,很难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加以区分。

藤茎圆柱形,有的弯曲或扭曲,直径0.4~2.0cm,常有显著膨大的枝痕。表面灰色、灰棕色或暗棕色,颜色不均匀,五叶木通外皮颜色略深,而三叶木通、白木通外皮颜色略淡,表面还可见浅纵棱,五叶者较明显,而另外两者不甚明显;但三叶木通表面有较明显的似鳞状突起,白木通有鳞状痕迹但不突出,而五叶木通则无。质坚脆,较易折断,但三叶木通稍显韧性。断面木质部黄白色,导管孔细密,可见明显的放射状纹理,中心圆形髓部明显,若切成1~2mm 的薄片,则具有明显的透气性。断面皮部颜色较深,呈棕褐色,可与木质部剥离,去皮处可见明显的纵向棱沟。气微,味稍苦、涩。

【道地与分布】

三种木通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地区。木通和三叶木通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而白木通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湖北及湖南。自然分布不均匀。

道地药材以藤茎粗壮、断面木质部黄白色、皮部颜色较深呈棕褐色、可与木质部剥离、去皮处可见明显的纵向棱沟者为佳。

【伪品及易混品】

关木通

又名东北木通、马木通、万年藤、苦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木通马兜铃 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的干燥藤茎。

药材茎呈圆柱状,平直或稍弯曲,长短不一,直径1~3.5(~5)cm。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平滑,间或有浅槽纹及横裂纹,节或分枝处稍膨大;去皮较深的可见淡棕色带光泽的纵直脊纹(中柱鞘纤维束)。质坚硬,新鲜横切面黄色,皮部薄,木部占大部分,木射线明显,有时于射线部开裂,导管密布,孔洞大,呈轮状排列。髓部较明显且髓区扁狭为其特点。味苦。

主产于东北地区。此外,陕西、甘肃等省亦有分布。关木通性味苦寒,含马兜铃酸,有致癌作用,已有服后中毒的报道。但据作者10年前的调查,发现关木通在各地药材市场仍有流通,需鉴别应用。 AvGmAkbP4jDJ4As8VgccgCjceypJqSW1GNilGRH+ZVVjy4AqBwnUk6zUaJRj9nA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