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为常用中药。始见于《本草拾遗》。《本草图经》将虎掌归入天南星类,苏颂曰:“天南星即本草虎掌也。”天南星具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能。用于顽痰咳嗽、中风痰壅、口眼㖞斜、半身不遂、癫痫、破伤风等症。
虎掌南星、山苞米、山苞芋、禹南星、白南星、一把伞。
为天南星科植物一把伞南星 Arisaema erubescens (Wall.)Schott、异叶天南星 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或东北天南星 Arisaema amurense Maxim.的干燥块茎。
块茎呈扁圆形或扁圆球形,直径2~6cm,厚1~2cm。表面乳白色、淡黄色至淡棕色,皱缩或较光滑,顶端较平,中心茎基处有浅凹陷的茎痕,有叶痕环纹,周围有大的麻点状须根痕,习称“棕眼”,周边无小侧芽。质坚硬,断面不平坦,白色粉性。气微,味辣,麻舌刺喉。有剧毒,不宜口尝。
块茎呈稍扁的圆球形,直径1.5~4cm,中心茎痕深陷,呈凹状,周围有一圈1~2列显著的根痕,周边偶有少数微凸起的小侧芽,有时已磨平。其余同“天南星”。
块茎呈扁圆形,直径1.5~4cm,中心茎痕大而较平坦,环纹少呈浅凹状,麻点根痕细而不整齐,周围有微突出的小侧芽。其余同“天南星”。
主产于陕西、四川、河南、河北等地。
主产于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
各种道地药材均以个大、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又称“禹南星”,为天南星科植物虎掌 Pinellia pedatisecta Schott 的干燥块茎。块茎呈扁圆形或扁圆球形,直径1.5~6cm,厚1~2.5cm,表面灰白色、淡棕色或黄白色,偶带有未去尽的棕色外皮。光滑或少数粗糙不平,顶端中心有一大的凹陷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须根痕。大小不一,大的块茎四周常有1~4个联体的、突出的、圆形大小不等的子块茎,形如虎掌,块茎底部呈圆形凸出,较光滑,各块茎顶部中央凹陷,为除去顶芽的痕迹。凹陷四周围有一圈呈同心圆排列的棕色麻状小凹点,系除去叶片及鳞叶时叶脉维管束的痕迹,偶有未去尽外皮的棕色斑或显乳白色的刀削痕。粉性,气微,味辣而有麻舌感。
为天南星科植物灯台莲 Arisaema sikokianum Franch.et Sav.var. serratum Makino Hand.-Mazz.的干燥块茎。块茎呈扁圆形,较小,直径1~3cm,周围根痕不明显。在浙江、湖北、湖南等省也作天南星入药用。
为天南星科植物狭叶南星 Arisaema angustatum Franch.et Sav.var. peninsulae (Nakai)Nakai 的干燥块茎。块茎呈扁圆形,直径1.5~4cm。表面棕色或浅棕色,粗糙,顶端凹陷茎痕较浅,根痕不明显,周边无突出侧芽。在吉林、辽宁等省作天南星入药用。
为天南星科植物磨芋 Amorphophallus rivieri Durieu的干燥块茎。块茎呈扁圆形。较大。直径2.5~7.5cm。表面棕褐色,粗糙,顶端凹茎痕较深,根痕明显,周边无突出侧芽。在广西、云南等省区作天南星入药用。
为天南星科植物刺柄南星 Arisaema asperatum N.E.Brown 的干燥块茎。块茎呈扁圆形,直径1.5~6.5cm。表面棕色,周围麻点状根痕细小,周边有较多突出的侧芽。在陕西、甘肃、湖北、四川等省作天南星入药用。
为天南星科植物象头花 Arisaema franchetianum Engl.的干燥块茎。块茎呈扁平,周边着生着数个突出小侧芽,略似爪状,直径1.5~6cm。表面深棕色,质坚硬,角质。在广西、四川、云南、甘肃等省区作天南星入药用。
为天南星科植物象南星 Arisaema elephas Buchet.的干燥块茎。块茎呈扁圆形,直径2~5cm。茎痕明显而大,浅凹状,四周根痕明显,有4~6个突出的小芽痕。在陕西、甘肃、四川等省作天南星入药用。
为天南星科植物花南星 Arisaema lobatum Engl.的干燥块茎。块茎呈扁圆形,直径2~5cm。表面深棕色,幼时可见周围着生着小块茎,长大后小块茎自行脱落留有疤痕。在陕西、四川、湖北、贵州等省作天南星入药用。
为天南星科植物螃蟹七 Arisaema fargesii Buchet.的干燥块茎。块茎扁平凹状,呈多角形或圆形,直径3~5cm。表面淡黄色、棕色或绿黑色。光滑,顶端茎痕平坦,根痕较粗,茎痕周围有多数突起的球状侧芽,质坚硬,呈角质状。在湖北、甘肃、四川等省作天南星入药用。
天南星果实及种子特征:浆果红色,种子1~2枚,球形,长5~7mm,宽8~18mm,橘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