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天仙子

天仙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原名“莨菪子”。“天仙子”之名始见于《图经本草》。韩保升曰:“子壳作罂状,结实扁细,若粟米大,青黄色。六月、七月采子,日干。”李时珍曰:“其子服之,令人狂狼放菪,故名。”天仙子具有解痉安神、止痛的功能。用于胃痉挛疼痛、癫狂躁及平滑肌疼痛等症。

【别名】

莨菪子、牙痛子、小癫茄子、熏牙子、米罐子、山烟。

【来源】

为茄科植物莨菪 Hyoscyamus niger L.的干燥成熟种子。

【鉴别】

种子略呈肾形或卵圆形,两面稍扁平,直径约1mm。表面灰黄色、棕黄色或灰棕色,有隆起的细密网纹及排列不整齐的麻点。种脐点处凸出。纵剖面可见弯曲的胚。子叶2枚,胚根明显。气微,味微辛、苦。

【道地与分布】

主产于内蒙古、河北、河南、辽宁等地。

道地药材以粒大、饱满、无瘪粒及杂质者为佳。

【地区习用品】

小天仙子

为茄科植物小莨菪 Hyoscyamus bohemicus F.W.Schmidt 的干燥成熟种子。其性状与正品基本相似,但整体略小于正品。

【伪品及易混品】

1.南天仙子

为爵床科植物大花水蓑衣 Hygrophila megalantha Merr.的干燥成熟种子。种子呈类圆形或扁平心脏形,一端略尖,直径1mm,表面棕红色、暗红色或暗褐色。放大镜下,表面无网纹较光滑,有贴伏的黏液化表皮毛成薄膜状,遇水后表面黏膜膨胀竖立,蓬松散开,黏性甚大,干后黏液状物变硬。基部种脐明显,边缘有一圈灰黄色透明物。气无,味淡,舔之粘舌。

2.米瓦罐

为石竹科植物麦瓶草 Silene conoidea L.的干燥成熟种子。种子呈肾形而厚,直径约1mm,厚0.6~0.8mm,表面灰棕色或浅红棕色,中部有一条凹沟,放大镜下,可见表面上有许多小点状突起,以种脐为中心,呈偏心性圆圈状,整齐排列或数层半环状。种脐明显凹陷。种子纵切面,可见子叶2片,弯曲呈环状,胚乳白色,粉性。气微,味淡。

【附注】

天仙子全株有毒,误食可导致吞咽困难、皮肤和黏膜干燥潮红、心动过速、瞳孔散大,严重者可致死。一旦出现了山莨菪中毒,可用高锰酸钾来洗胃,也可以用鞣酸溶液来洗胃。 FEwoBx+vBkClahUcVpze7WvrNgpHceDF3aSUZVXoTTxeNdqi9G4NBhrNRsDEW8H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