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作为气体出入肺泡的通道,同时肩负着呼吸和防御的重任,平日接触到的不仅有空气,还有空气中各种各样的微粒、细菌、病毒等,长此以往,自然也是会生病的。在气道相关的疾病中最常见的莫过于感冒。
“感冒”的学名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它是一种常见的气道传染病,大多由病毒引起,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表现可分为普通感冒、咽炎和支气管炎。引起感冒的病毒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另有20%~30%的感冒由细菌引起。细菌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其中最常见的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偶或为革兰氏阴性菌。
在天气骤变、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情况下,人容易得感冒,是因为这些情况下全身或局部气道防御能力降低。气道防御能力一旦降低,原已存在于上气道的,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便如鱼得水、迅速繁殖,从而诱发感冒。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患有慢性气道疾病的患者,也因为气道防御能力低而易得感冒。
感冒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即这种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依靠机体调节能够控制病情发展并痊愈。一般感冒症状较轻、病程较短,多数患者能够痊愈。但极少数年老、体弱、基础疾病较多、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合并严重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者,可因严重的感冒并发症引发不良预后。
值得注意的是,出现感冒症状时,患者是不能够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感冒时容易出现呛咳,严重时可引起缺氧。流涕、咳痰是排出气道内分泌物的主要方式,在全身麻醉时患者的咳嗽反射消失,这些分泌物容易堵塞气道引起肺炎,甚至有窒息的风险。因此,如果患者于手术前已经出现感冒症状,应等到痊愈后再进行手术。
哮喘是另外一种常见的气道疾病。或许你曾在古装剧里看到过其中的人物患有“气喘”,常常要通过闻一些药草制的香囊来缓解症状,而此处的“气喘”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哮喘。
感冒时不能进行全身麻醉
感冒时不能进行全身麻醉的原因
注:感冒时患者气道内分泌物增多,全身麻醉后咳嗽反射消失,这时分泌物可能会阻塞气道。
哮喘是一种慢性病,不发作时,患者表现与常人无异,可一旦发作,患者会立刻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或者剧烈咳嗽等症状。《黄帝内经素问·脉解》中记载:“所谓呕咳上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依从,故呕咳上气喘也”,也描述了哮喘发作时患者呼吸困难、剧烈咳嗽的情况。
一般来说,哮喘发作通常是受到某些刺激或者有其他诱因。哮喘发作常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咳嗽、胸闷。发作严重者,往往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同时出现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身体青紫的发绀症状等。有一些哮喘患者的唯一症状是咳嗽,这种哮喘被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部分患者表现出的症状则是运动时出现胸闷、咳嗽及呼吸困难等,这类哮喘也被称为运动性哮喘,多见于青少年。哮喘症状的发作可在数分钟内,也可历经数小时至数天,患者通常需要用支气管舒张剂缓解症状,部分患者的症状可自行缓解,某些患者在症状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哮喘通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和加重,这也是哮喘的常见特征之一。
哮喘与多基因遗传有关,换句话说,哮喘患者亲属的患病率比群体患病率要高,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亲属患病率也越高。尘螨等变应原有可能引起哮喘,其他常见的还有空气污染、吸烟、气道感染(如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感染)、妊娠以及剧烈运动、气候转变等。多种非特异性刺激,如吸入冷空气、蒸馏水雾滴等,也可诱发哮喘发作。除上述物理因素外,精神因素亦可诱发哮喘。
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家属都应知晓,哮喘患者的气流受限、上气道黏液分泌增多和气道的高反应性决定了其术中、术后容易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手术时哮喘的严重程度、手术类型、麻醉方式等,其中气管插管下全身麻醉、胸腔和上腹部手术,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高。因此,如果需要接受手术,患者家属一定要在术前向医护人员详细说明患者的哮喘相关病史。此外,哮喘的发生也会影响手术操作和术后恢复,因此应给予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平喘药物,力争将症状控制于理想状态。同时,术前还应对患者进行肺功能检测,必要时在术中使用激素,但激素使用应在术后24小时内迅速减量,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支气管炎也是一种常见的气道疾病。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支气管炎的发生主要与病毒和细菌相关,病毒和细菌的反复感染形成了支气管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在气温下降、气道小血管痉挛缺血、防御功能下降等情况下,容易致病;慢性刺激,如烟雾粉尘、大气污染等也可致病;此外,吸烟会导致支气管痉挛、黏膜变异、纤毛运动降低、黏液分泌增多,从而增加感染概率;过敏因素也与支气管炎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没有控制好的慢性支气管炎症状会突然加重,这被称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发病初期患者常常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清涕、咽痛和声音嘶哑。患者的全身症状通常较为轻微,如低热、畏寒、周身乏力、自觉咽喉部发痒等,并伴有刺激性咳嗽及胸骨后疼痛。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早期痰量不多,痰液不易咳出,且痰液可在2~3天后由黏液性转为黏液脓性。一些急性刺激,如受凉、吸入冷空气或刺激性气体等,可使咳嗽加剧或诱发咳嗽,急性发作的患者在早晨起床时或夜间有较为显著的咳嗽,咳嗽可为阵发性,有时呈持久性。咳嗽剧烈时,常常伴有恶心、呕吐及胸部、腹部肌肉疼痛。如伴有支气管痉挛,可有哮鸣和气急。
有支气管炎病史的患者在围术期易发生支气管痉挛,但通过该病史预测气道反应性疾病并不可靠。一些患者可能难以明确诊断,需要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肺功能检查辅助诊断。但是,如果患者平时不需要用药,且病史、体格检查和肺功能检查均显示无明显呼吸功能异常,那么在为该患者选择麻醉方式时,只需要考虑所用的麻醉药物与麻醉方法是否容易诱发支气管痉挛即可。如患者支气管痉挛反复发作,则应决定其术前治疗药物以及术中与术后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