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恢复期:营养状况常检测,营养不良早预防

肿瘤患者在接受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后,往往需要至少一个月的时间,体力和身体状况才能慢慢恢复,在这个阶段就被称为“恢复期”。

大家都知道,“术前术后补一补”。手术后的恢复期,正是加强科学营养、促进机体恢复的关键期间。如果患者在出院时就能得到正确的营养指导,回家后通过合理饮食、口服营养补充、对症治疗等干预手段,维持或改善营养状况,就能够提升免疫力、防止营养不良发生,使恢复期更快、更平稳地度过。从长远来看,更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肿瘤复发、转移,最终提高生存率。

恢复期肿瘤患者如何进行营养监测

恢复期是肿瘤患者康复的关键期,抓住关键才能固本制胜。

对于处于恢复期的患者,营养状况就是身体的基石。如果营养状况良好,康复也会相对顺利,如果长期营养不良,则很容易导致一些并发症,如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缓慢、体重下降等,严重时还可能出现“二进宫”,面临前脚刚出院,后脚又要回医院继续治疗的情况。

很多患者一去医院如临大敌,一回家就放松警惕。其实,恢复期患者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康复,因此,对患者营养状况的监测,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家人和患者本人的执行参与。家属朋友们应当密切关注患者的营养状况,监测患者的不适症状、饮食恢复情况及体重变化,防止患者出现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

那么,该如何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呢?以下口诀可以帮助大家记忆:

◆自我监督很重要,按时记录画图表

最了解我们身体状况的人当然是本人,因此,我们应该鼓励患者进行自我监督,设置记录图表,针对自己的饮食、运动、体重、腰围、握力以及与生活质量相关的指标和感受进行记录,并注意记录有无反酸、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通过记录图表,能够协助临床医生和营养师制订更有针对性的饮食和锻炼计划。

◆连续一周未改善,快找医生帮帮忙

如果患者不适症状持续的时间较长,比如一周内食欲一直低下,以往能吃一碗饭,现在半碗都吃不下,或者一周内体重减轻1~2公斤及以上,则应该尽早找医生或临床营养师咨询,通过适宜的营养干预维持或改善营养状况。

◆吃的喝的样样好,定期复诊也别少

营养筛查,是为了尽早发现可能存在的营养问题,而营养评估,是为了明确患者的营养问题是什么,以及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通过监测相关生化指标,如血常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钠钾氯钙等微量营养素的数值,进行全面分析,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以降低“事后补救”的代价。

有的患者在恢复期内吃嘛嘛香,就自认为身体倍棒,觉得营养不良离自己甚远,到医院营养门诊复诊,进行营养筛查、评估等属于“多此一举”,其实不然。胃口好不等于营养状况良好,比如有些老龄肿瘤患者,在接受胃肠道肿瘤手术后,为了“好消化”而每餐以稀粥、馒头为食,结果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伤口愈合不良发生吻合口瘘。也有些患者“滋补”的汤汤水水喝了不少,其实能量密度很低,光灌了个水饱。

他们吃得都挺好,营养没多少,恰恰需要营养筛查和评估来悬崖勒马。

恢复期肿瘤患者如何合理饮食和运动

恢复期肿瘤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各种治疗因素、心情抑郁焦虑及疼痛等因素影响,往往出现食欲不振,营养消耗增加,长时间卧床休息等,患者普遍存在营养素摄入不足、运动不足的问题。而合理的饮食与运动能够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吃什么、怎么吃、如何运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注重循序渐进,善用营养补充

大部分抗肿瘤治疗的不良反应会在恢复期逐渐消失,但部分不良反应(如食欲缺乏、腹胀、疼痛、味觉或嗅觉变化、吞咽困难)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尤其是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的消化功能恢复需要的时间更长。因此,在选择食物之前,首先要注意饮食的逐渐过渡。

对于放化疗后胃肠道损伤的肿瘤患者,一般先进食米汤、藕粉、蔬菜汁等清流食,2~3天后可尝试浓米汤、清淡肉汤、浓蔬果汁等流食,1~2周后可尝试半流食,如面条、面片、稠粥等。半流食同样适用于肿瘤术后恢复期患者。由于半流食含水较多,固形物较少,营养素供给较少,为了满足营养素和能量需要,大多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进食,每隔2~3小时进食一次,每天6~8次,然后根据耐受情况逐步过渡至软食。

虽然不同肿瘤患者的情况不同,年轻患者恢复得快一些,年纪较大、平时体弱的患者恢复得慢一些,但总的过渡原则是相似的,即由少至多,由稀至稠,由单种至多种,逐渐加量。饮食要易消化,少刺激,不胀气,不能暴饮暴食,但也不必过于小心,关键是掌握好原则,切忌走极端。必要时口服营养补充剂,以保障营养需要,预防营养不良。

◆食谱要多样,营养需均衡

恢复期肿瘤患者的日常饮食需要在主管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指导下合理安排,别轻易听信“某某食物是发物,会导致肿瘤扩散,坚决不能吃”的说法。

每天的食物种类应该保证在12种以上,能量来源以谷类为主,优先保证蛋白质摄入,特别是鱼、虾、肉、蛋、奶等优质蛋白质食物的摄入。同时保证适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最好每天进食蔬菜300克以上,大致相当于每天至少吃一盘青菜;水果每天200~300克,比如每天吃一个苹果。还可以多选用一些具有辅助抗癌作用的食物,如香菇、冬菇、胡萝卜、四季豆、猕猴桃等。

当然,还有一些食物是要尽量少吃的,比如甜点心、甜饮料等富含简单糖类的食物,肥肉、油炸食品等高能量密度的食物以及火腿、香肠、腊肉、熏肉等加工类的肉食,黏食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及酸菜、腌肉等含亚硝酸盐的食物。

◆保持适宜的体重,适量运动

在很多人的经验中,术后或者放化疗后的肿瘤患者都应当尽量卧床休息,也就是俗称的“静养”。其实,这属于休养的误区。肿瘤患者朋友们在恢复期既不能不动,也不能过分运动。

运动可以减少肌肉分解代谢,增加合成代谢,帮助患者改善体能,减少因缺乏运动而导致肌肉萎缩的风险,使患者从肿瘤治疗中尽快恢复。在运动前,建议患者咨询包括主管医生及临床营养师在内的多学科的管理团队,防止因体力不支而造成运动损伤。大部分恢复期的肿瘤患者可以在有氧运动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的抗阻训练,以保持肌力和肌肉量;如果体力较差,也可以每天散步10~15分钟,循序渐进,对改善体能、控制体重也有帮助。

出现营养相关问题时该如何调整饮食?

恢复期是肿瘤患者治疗和康复之间的过渡期,身体的很多功能还处于从疾病与治疗带来的影响中不断复苏、提升的过程,所以,很多患者朋友会经历与饮食、营养相关的不适或障碍。

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尽量选择质软、细碎的食物,并以勾芡方式烹调或与肉汁、肉汤等同时进食,以增加食物的润滑度,也可以用食物搅拌机将食物打成泥状。如果因为吞咽困难无法从自然食物中获得足够的营养,可以补充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或者管饲喂养。

对于食欲不振的患者,首先是尝试改变进食模式,少食多餐。其次是更换食谱,改变烹调方法,注意食物色、香、味的调配,多选择维生素含量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餐前可以适度活动或食用少许开胃食物,如酸梅汤、果汁等,山楂、莱菔子、鸡内金、白扁豆等也有一定促进食欲的作用。保持愉快的心情和轻松的就餐环境也很重要。如果患者感觉疲劳,可以休息片刻,等到体力恢复后再进食。

对于便秘的患者,应该多喝水或新鲜果汁,每天液体摄入量大于2000ml。同时,摄取高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坚果(如核桃、杏仁)、全麦面包等,烹饪中多用植物油,少用动物油,忌食辣椒、葱、姜等性热的调味料,可以多食用银耳汤、核桃黑芝麻糊、蜂蜜柚子茶、红薯粥等。此外,患者每日应适当运动,放松紧张的情绪,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对于恶心、呕吐的患者,首先应该补充水分,如温的糖盐水或清淡、微凉的饮料,不宜急于大量进食。在进食方面少食多餐,干稀分食,在起床后及运动前吃一些较干的食物,如饼干、面包。食用偏酸味、咸味的食物,避免太甜、油腻的食物。发生严重呕吐时,可经由医生处方,服用镇吐药。平时可以饮用姜汁橘皮饮、鲜藕汁等缓解症状。

对于白细胞减少的患者,膳食营养均衡是最为重要的,日常应该多选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 6 和维生素B 12 的食物,如动物肝、肾、肉类、蛋黄、香菇等,增加有助于升白细胞的食物,如黑鱼、黄鳝、鹌鹑、牛肉、羊肉、牛骨髓、花生、奶类、蛋类。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必要时服用升白细胞的药物。

对于贫血的患者,可以从“增加铁元素摄入”和“促进铁元素吸收”两个角度双管齐下。可以多食用动物血、畜禽肉类、大枣、核桃、枸杞、桂圆、红豆、黑芝麻、花生、小米、菠菜、油菜、豆类等食物,以保证铁、维生素B 12 、叶酸、蛋白质等的来源。同时,多食用有助于铁吸收的维生素C、有机酸、动物肉类等。忌用或少用抑制铁吸收的浓茶、咖啡、钙制剂、锌制剂和高磷食品。

恢复期肿瘤患者如何进行家庭营养支持?

很多肿瘤患者和家属朋友总觉得:出院回家就能吃好睡好,殊不知,由于缺乏膳食营养知识和对不适症状的应对手段,院外患者发生营养风险的概率更高。此时,家庭营养支持是维持恢复期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措施。

家庭营养支持包括口服营养补充(ONS)、肠内营养(EN)支持治疗和肠外营养(PN)支持治疗。一般的应用原则是:当靠日常进食不能满足患者60%的目标能量需求达到3~5天时,首先应该考虑口服营养补充。当口服营养补充亦不能满足患者60%的目标能量需求达到3~5天时,选择管饲肠内营养或联合肠外营养支持。

口服营养补充,是指除了正常食物以外,补充性地经口摄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或肠内营养制剂的一种营养治疗手段。它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符合生理特点。目前主要的肠内营养制剂(包括要素型、整蛋白型)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包括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和非全营养配方食品)都可以通过口服营养补充形式,为患者提供普通饮食外的能量和营养素。

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的方法,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的应用更为广泛,营养物质直接进入消化道,可以刺激胃肠道分泌,使器官的血流稳定性得以维持,保持胃黏膜的完整性,预防细菌易位,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更为简便安全和符合生理功能。

家庭肠内营养治疗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治疗途径,已成为家庭营养患者的主要方式,并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应用肠内营养时需注意输注的浓度不能过高,速度不能过快,温度不能过低,剂量不能过大。对于不能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实施肠外营养支持。

关于口服营养补充、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本书的相应专题中将进行更为系统、详细的阐述。

值得关注的是,家庭营养支持是一项复杂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参与,因此,我们呼吁各方能够共同构建由医院、社区到家庭的合作团队,共同携手促进患者康复。如果患者存在家庭营养指导的需求,可以先向主管医生或临床营养师进行咨询。 o/qNE4mekYZhuVM5pGsbrNMKzAHlTyOhdfVnNgG6O2z4X5+2Hj6AsTOZf2Huk9M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