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拒结直肠癌于千里之外

《临床医师癌症杂志》近期公布数据显示,美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下降了40%,死亡率下降了51%。报告认为,结直肠癌发病率的显著下降得益于美国对50岁以上人群使用结肠镜进行筛查并切除癌前病变。美国结肠镜检查率从2000年的21% 提高到 2015年的60%。这一结论的反面佐证是同期未普及结肠镜筛查的年轻人群,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则以约2%的增长率逐年增加。

近年来,国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那么问题来了,所有人50岁以后都要进行结肠镜检查吗?多久做一次?结肠镜检查痛苦吗?有没有其他替代方法?

结直肠癌的演变过程

息肉是结直肠癌的“前身”,目前已明确80%~95%的结直肠癌是从息肉一步步发展而来的。从小息肉→大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息肉癌变,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15年,因此只要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病变并及时切除,便可以消除后患。

哪些人需要进行结肠镜筛查

癌症筛查需要进行人群划分,无论是美国指南还是中国指南,首先都是把人划分为一般人群和具有危险因素人群。

以安德森癌症中心筛查指南举例,危险因素包括:得过癌前结直肠息肉(腺瘤);直系亲属得过结直肠癌或癌前息肉(腺瘤);家族性遗传性结直肠癌病史;炎症性肠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

一般人群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一般人群从50岁开始可考虑进行针对结直肠癌的筛查,如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如无异常,可在10年后复查。

具有危险因素人群

既往有息肉的人群:

如息肉直径小于1cm,数目小于2个,并且是较为低危息肉,如管状腺瘤,则可以在内镜切除息肉后5~10年复查。如息肉数量超过3个或者为高危息肉,则建议每3年复查。

既往有炎症性肠病的人群:

需要在出现症状后8~10年开始进行结肠镜检查。

直系亲属相关人群:

有一个直系亲属在60岁前发现结直肠癌,或者有两个直系亲属患有结直肠癌,应在40岁或者其直系亲属发现结直肠癌时年龄减去10岁时开始进行结肠镜检查。

筛查方法

结肠镜筛查

很多人会问“结肠镜痛苦吗?”技术在进步,现在的结肠镜和几十年前相比进步了很多。关键是现在还可以在静脉麻醉下进行无痛结肠镜检查,检查者像打了个盹儿似的就可以把检查做完了。

其他方法

针对结直肠癌,是否还有其他筛查方法?确实有!最经济、实用的就是便常规中的便潜血试验,可以发现微量的消化道出血。这种隐匿性出血有可能是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表现。因此,大家在体检的时候千万不要嫌麻烦而跳过这项重要的检查。

还有一种比较新的筛查方法,俗称CT仿真肠镜,是对腹部进行CT扫描后利用软件把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得到和结肠镜检查类似的图像。目前仿真肠镜在病灶检出方面可以和结肠镜相媲美,并且还可以在一部分人群中同时发现肠道外的其他病变,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不过,由于CT仿真肠镜临床应用时间尚短,因此在筛查的周期和有效性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证实。

对于便潜血试验和CT仿真肠镜发现的病灶,目前还是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来确诊。因此目前主流观点还是建议行结肠镜检查。不同的人具体采用何种方式筛查结直肠癌,最终还是应该听取主诊医生的意见。

我们的祖先曾经说过“防患于未然”“不战而屈人之兵”,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合理安排体检项目,做到这些就一定能拒结直肠癌于千里之外!

赵宏

2003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博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周海涛

2003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博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副主任医师。 wrgXDAzXia7J8xFH6Ww0+67fb2VC166XYN75CizWLwvgLHI0kZ02Vt27Um7TtBH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