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炎症是增加会阴伤口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患阴道炎的产妇的会阴部伤口较无阴道炎产妇的切口更容易出现伤口愈合不良。正常育龄期女性其阴道内具有乳杆菌属和大肠埃希菌等,其中乳杆菌能产生乳酸进而调节阴道内微酸环境,起到阴道自净作用。怀孕后机体内雌激素维持在高水平,阴道内环境发生变化,表现为阴道局部黏膜发生轻度充血及水肿、糖原合成增加,导致孕期阴道炎发病率高于非孕期。研究表明,妊娠期的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率约为20%,显著高于非妊娠期妇女。妊娠期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阳性率为38.4%。妊娠合并阴道炎时,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内环境变化,阴道黏膜红肿、充血,影响会阴伤口愈合。建议孕期进行常规性阴道分泌物检测,及时诊断并积极治疗阴道炎。
对于有霉菌性阴道炎的产妇,手术缝合后给予预防性治疗,即于切口处放置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每粒胶囊含硝呋太尔500mg、制霉菌素20万单位、睡前阴道给药,连用7天。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是复方制剂,具有干扰致病微生物糖代谢,产生广谱抗微生物作用。硝呋太尔为硝基呋喃类衍生物,有抗滴虫、抗白色念珠菌和其他细菌的功效。而制霉菌素可破坏人真菌细胞膜的通透性,起到抗真菌作用。硝呋太尔和制霉菌素具有协同功效,对于混合性阴道感染,具有保护阴道乳酸杆菌,促进阴道内环境平衡恢复,从根本上杜绝阴道炎反复发作的作用。同时,药物作用在阴道局部,安全高效。硝呋太尔制霉菌素阴道软胶囊可以在患者切口上形成保护层,防止阴道分泌物及外部细菌的刺激,促进创面血液循环,从而有利于切口愈合。
高龄产妇容易出现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由于高龄产妇骨盆各韧带及盆底组织坚韧伸展性差,妊娠并发症多,易出现继发宫缩乏力、产程长,产后机体抵抗力、组织愈合能力相对较差,容易导致伤口愈合不良。家庭做生育计划应该尽早,同时,高龄的女性在分娩前还应加强身体锻炼,尤其是柔韧性的锻炼。
肥胖产妇易出现伤口愈合不良。产妇应该调整饮食,不要太过油腻,应该多摄取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脂肪液化是术后脂肪组织发生的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多发生在术后5~7天,部分患者于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敷料上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皮下有较多渗液。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见飘浮的脂肪滴。切口无红肿及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此外,无其他自觉症状。对于肥胖患者,若皮下脂肪组织过厚,估计有脂肪液化的可能,医生会放置橡皮片于产妇皮下引流坏死物和渗液,一般24~48小时后拔除。对这部分患者术后可以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的干燥。同时,应避免出汗太多,腹壁脂肪太多的患者,尽量避免长时间保持坐位,以免影响切口的血液循环,应该尽量暴露伤口,保持通风透气,有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形成。但是对于体质指数太高或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的产妇,腹部脂肪太厚,为了避免切口愈合不良,不建议使用美容缝线,可以考虑选用抗菌缝线。
贫血、低蛋白血症产妇的伤口容易发生伤口愈合不良,需要格外注意。贫血、低蛋白血症会影响蛋白及胶原的合成,使切口局部组织愈合力减低而造成切口不愈甚至裂开。因此,应注意纠正贫血与低蛋白血症,产妇应进食高蛋白饮食,必要时输血与输白蛋白,以促进伤口愈合。
除了患贫血、低蛋白血症产妇的伤口容易发生愈合不良外,患妊娠期糖尿病的产妇也容易出现伤口愈合不良。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胎儿宫内窘迫、死产、巨大儿的风险,这会加大会阴裂伤和腹部切口大的风险。其次,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蛋白质、糖、脂肪代谢紊乱,机体抵抗力下降,微血管病变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体内高糖环境为病原菌滋生提供条件,更容易出现切口愈合不良。产妇空腹血糖值越高,发生切口感染的概率越高。因此,血糖控制情况是妊娠期糖尿病产妇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至关重要的因素。所以,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必须严格控制体质指数,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提高自身抵抗力,定时产检及合理用药,以维持血糖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