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特征

3.你了解体质健康发展特征吗

我国学生的体质健康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通过对我国7~12岁儿童青少年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逐步完善我国儿童青少年的体质检测内容和评价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特征的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对生长发育一般规律的总结。

(1)生长发育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是基于量变的、非突然变化的连续过程。

1)生长发育的阶段性:阶段性指每个生长发育阶段都有的鲜明特点。儿童青少年阶段的身体发育从发育速度上可以分为4个阶段。以体重生长为例,体重在从胎儿到青春期结束,经历4个生长阶段。

2)生长发育的连续性:连续性指前后发育阶段间规律的交替衔接,前一段是后一段的基础,后一段是前一段的必然趋势。①生长的轨迹现象;②追赶性生长。

(2)生长发育程序性和时间性的协调

1)生长发育的程序性:①运动能力发育的程序性;②线性生长的规律。

2)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

(3)生长发育不同步性与多样性的平衡

1)不同组织器官系统的生长不同步性。

2)生长发育多样性。

(4)生长发育的高度可塑性。

4.你了解中小学生的年龄敏感期吗

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是指儿童青少年身体各项素质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的现象。在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的各项身体素质的增长速度不同;即便年龄相同,不同的身体素质发展变化也不一样。我们把身体素质增长速度快的年龄段称为身体素质增长敏感期。一般来说,在青春期时青少年身体素质自然增长的速度快且幅度大。直至性成熟期结束,身体素质自然增长的速度开始减慢,到25岁左右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结束。此时若不根据身体素质敏感期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一般不再进一步提高。

中小学生的年龄敏感期即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早在1935年洛伦兹即提出印迹/印记(imprinting)概念,发现动物的一些与生俱来的特征将在出生后某个时期表现出来,并形成一种固定的行为方式来影响今后的行为;然而一旦超过这一时期,则该行为就不会出现。如果教育和训练在关键期即将到来之前开始并在关键期持续进行,则收效最大。因此,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结合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的年龄特点,使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5.你了解中小学生在各年龄敏感期的身体素质变化吗

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儿童青少年的各项身体素质的发展趋势由增长阶段过渡到稳定阶段时,其年龄界限不完全一致,男女生之间也有差别。

身体素质由增长阶段过渡到稳定阶段有先后之别,在不受训练等影响因素的自然增长情况下,先后顺序如下,男子的速度、速度耐力、腰腹肌力量的增长最先;其次是下肢的爆发力;臂肌静力性力量、耐力较晚。女子各项身体素质的增长随年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特点,7~12岁期间,与男子的增长是一样的;而在13~17岁期间,速度、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领先;其次是腰腹肌力量;臂肌静力性力量、耐力最晚,且出现不同程度的停滞和下降趋势。

(1)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在关于儿童青少年速度素质敏感期的研究中,有研究表明速度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7~12岁,此年龄段是提高短跑成绩的黄金时期,我们要抓住这一有利阶段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的教学和训练,对挖掘未来速度的潜能有较大影响。反应速度在儿童8~12岁有大幅度提高,虽然人的反应是天生的,但注意力的集中和对信号反应的动作熟练程度也会影响反应速度,所以后天训练仍有必要。速度的发展与动作频率有密切地联系,7~13岁是训练动作频率的敏感期,在此阶段可进行提高动作频率的训练。

(2)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包括速度力量、力量耐力、绝对力量、相对力量。总体上,儿童青少年力量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是:女性11~15岁,男性12~15岁。在速度力量(如立定跳远)方面,男子在7~16岁,女子在7~13岁。男女生均在15~17岁时绝对肌力(如背力、握力)增长最快;相对力量(如握力、背力指数)均在10~14岁、16~17岁趋向稳定,力量耐力男孩从7~17岁,女孩从7~13岁前持续上升,但女生在15岁后就开始停滞,甚至下降。

(3)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柔韧素质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双降或双升现象。有专家认为柔韧素质的整体发展过程会出现两个较大的波峰。第一个波峰,男子是从8岁到11岁,女生是从8岁到10岁。第二次波峰,男子是从13岁到16岁,女子是从13岁到15岁。

(4)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包括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耐力发展的敏感期为:男孩10~17岁,女孩9~14岁及16~17岁。无氧耐力发展的敏感期为:男生10~20岁,女生9~18岁。一般来说,儿童青少年应在青春发育期以后进行无氧耐力训练更为合理。

6.我是女孩子,我在体育运动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体育锻炼要遵循人体的生理功能规律进行,而不是时间越长、运动越剧烈越好。在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敏感期进行有针对性、有区别地锻炼,才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素质发展水平。每天活动持续时间为1小时左右,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要逐渐增加,在锻炼前,做好充分地准备活动。要选择柔软、合脚的鞋袜,避免因鞋子过大或过小而造成足掌和腿部肌肉紧张,加剧活动疲劳度。

生理期适当锻炼可以平衡神经系统,加快血液循环,放松腹肌、骨盆肌,促进经血排出,而且也可以有效缓解痛经。主要可以做一些轻柔、舒缓的放松拉伸运动,如冥想型瑜伽、初级的形体操等。女性生理期运动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运动量减少:最好能参加平时经常练习的一些运动项目,如体操、慢跑、乒乓球、打拳、投篮等运动。

(2)锻炼时间缩短,速度放慢,让运动量减少,起到肌肉放松的效果。

(3)禁止参加剧烈与震动太大的运动:月经期间,如跳远、跳高、百米赛跑还有踢足球等运动不宜参加,也不宜参加能引起腹内压增加和使腹部震动剧烈的运动。如俯卧撑、仰卧起坐,防止经期流血太多或者是子宫位置改变。

(4)一般女性经期不宜下水:不要参加跳水、游泳还有水球等运动;也避免洗冷水澡或用冷水洗脚部,防止引起感染甚至月经失调。

(5)避免竞争激烈地比赛:以免因精神过度紧张,导致内分泌失调而出现月经紊乱。

若感到疲劳或是发现出血量突增或者骤减,应马上停止运动。

温馨提醒:以上是针对正常情况做的分析,有特殊情况的女性不在此说明之内。

7.我是男孩子,我在体育运动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不是所有的运动中小学生都是适合的,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有些运动中小学生是不宜参加的。

(1)掰手腕练习:

男孩子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因此掰手腕比赛时有发生。掰手腕是一种憋气状态下的静力性练习,憋气可以引起胸内压的急剧升高,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从而引起心脏和脑部缺氧,严重的还会出现昏厥。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其心血管系统尚显脆弱,耐受缺血、缺氧的能力较差,经常掰手腕有碍学生的生长发育。此外,掰手腕还可能引起肱骨内上髁骨折,严重影响学生骨骼的正常生长。

(2)绑沙袋练习:

绑沙袋练习确实能够起到发展某一部位力量的效果。然而这种锻炼方法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却有碍于血液的正常循环。并且它既不能及时地消除肌肉疲劳,又不能使肌肉得到放松与恢复,还会影响儿童青少年正常的生长发育。

(3)过长距离的跑步:

中小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他们的内脏器官和组织发育还不够完全,一些负担过重、消耗过大、持续时间过长的跑步会对他们的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严重的还会妨碍他们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的后果。

总体来说,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身体与学习的关系,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给他们提供一个休闲、放松的机会,为今后能够更好地学习服务。所以,这个时期运动的形式应该多以游戏的方式展开,在不过分考虑战术和进行综合技术训练的前提下让孩子们尽情地去享受运动的乐趣。 sPF4q3hcUl5bbQVi4wH1jVRvstdOqjqCDb70Feaq77SR7Oo+3ZFC7d6BS5FvcM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